侯志鵬+郭強
摘 要:隨著我國電力企業的發展,我國電網功率以及其分布規模都有很大提升,高壓電纜在日常生活當中也是常見不鮮。但是在此環境下,高壓觸電事故屢屢發生。為保證供電企業合法權益,將通過相關案例,來探討在供電企業被侵權的情況下應當如何依法維權的問題。
關鍵詞:供電企業;;《侵權責任法》;合法權益
中圖分類號:D922.6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29-0193-02
引言
自《侵權責任法》頒布實施后,很多法律人撰寫文章對《侵權責任法》第七十三條和第七十六條的規定進行分析發表意見,筆者也撰寫過一些文章闡述觀點。但以往的討論大都局限于發生了高壓觸電事故后供電企業該不該承擔責任,或者討論供電企業是不是應當依法免責,而都忽略了從法律關系入手討論保障供電企業合法權益的問題。筆者認為,從侵權責任法規定的精神來看,一旦出現高壓觸電事故,供電企業應當承擔無過錯賠償責任問題不需要再討論,供電企業應當關注受害人及受害人的雇主對供電企業構成的侵權,供電企業該如何依法維權。
一、案例一及其結果判決
2014年4月,李某甲未經電力管理部門批準,開始在位于某村東南加工區的繩網加工廠內加蓋鋼結構大棚。涉案高壓線路自東南向西北走向,斜穿李某甲繩網加工廠上空,線路為裸線,無絕緣套。架設該高壓線路的01號、02號線桿上均有“禁止攀登”警示標志及“10KV賈家湖加工區支線”標識牌。李某甲將鋼結構工程以包工包料方式發包給賈某后,賈某遂聯系受害人秦某與案外人李某乙,三人將鋼結構大棚主體焊接完成后,運至李某甲繩網加工廠內進行安裝。2014年5月14日,受害人秦某及李某乙受賈某工作安排,在鋼結構大棚頂部覆蓋脊瓦板時,二人被電擊,致秦某死亡、李某乙受傷。
事故發生后,賈某、李某甲以涉嫌重大責任事故罪被公安機關立案調查。施工期間,某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曾到現場查處,要求停止違法建設行為。之后施工暫停,直至2014年5月14日再次組織施工時,發生觸電事故。經公安機關對受害人秦某尸體進行法醫學尸體檢驗鑒定,受害人秦某符合電擊死亡。賈某無相關建筑工程承包資質,施工中三人僅采取了戴手套、穿膠鞋的防護措施。李某甲建設鋼結構大棚,未經電力管理部門批準。李某甲系某村村民,于2005年12月15日承包該村東南加工區土地,承包面積1.4畝。秦某起、雷某、秦某蕾分別系受害人秦某之父、妻、女。秦某之母已于事故發生前去世。秦某起、雷某、秦某蕾與李某甲、賈某達成和解協議后,訴至法院,請求判令供電公司、某村村委會賠償其各項經濟損失共計816 761元,并承擔訴訟費。
一審法院經審理判決如下:李某甲將涉案鋼結構大棚建設工程發包給賈某,受害人秦某受雇于賈某,在為該工程施工過程中被高壓線路電擊死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高壓線路致人損害,經營者承擔的是無過錯責任。從事違法建設并不必然導致觸電事故的發生,受害人即使預見到高壓線的危險性及可能發生的后果,但輕信能避免,屬過失范疇,故對供電公司關于受害人放任損害結果的發生屬間接故意的主張不予支持。供電公司作為涉案高壓線路段的產權人、經營人,有義務在高度危險活動區域內采取安全措施并盡到安全警示義務,即便其向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舉報,也不能說明其已采取充分的安全措施并盡到警示義務,更不能作為其免責的理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七十六條之規定:“未經許可進入高度危險活動區域或者高度危險物存放區域受到損害,管理人已經采取安全措施并盡到警示義務的,可以減輕或者不承擔責任。”
綜上,供電公司作為涉案高壓線路的產權人、經營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賈某無相應承包資質,受害人秦某無相關作業資格,李某甲未經審批擅自在高壓線下建設房屋,對事故的發生均存在過錯;某村村委會對事故的發生不存在過錯。綜合分析,確定供電公司對損害后果承擔20%的賠償責任。遂判決:供電公司賠償秦某起、雷某、秦某蕾死亡賠償金、喪葬費、被撫養人生活費、精神損害撫慰金合計129 566.2元;駁回秦某起、雷某、秦某蕾的其他訴訟請求。
二、案例二及其結果判決
某市曹某在回家路上被鄰居劉某家掉下來的電線擋住路,就順手去提電線,不想碰到裸露的線頭觸電身亡。之后,其親屬便向當地人民法院進行起訴,狀告供電公司并沒有認真檢查當地電網,致使存在嚴重安全隱患;起訴當地農電工吳某沒有盡責監督檢查電線是否正常;起訴鄰居劉某對自家線路沒有認真探查安全,裸露電線也沒有及時修理或者掛上警示牌。并要求以上三者賠償各種損失項4萬元。同年5月,當地人民法院對此案進行審理。
關于被告一,該市法院通過審理認定,鄰居劉某沒有很好地盡到管理責任,保證自家的電線的安全,同時又未向當地供電企業提出維修修檢要求,使路上電線存在安全隱患問題,這才造成曹某中電身亡,這一行為存在明顯過錯,應承擔責任。而受害人曹某,作為成年人在沒有任何安全保護下直接用手觸碰裸露的電線,也是對自己人身安全不負責任的行為,也應承擔一定的責任。客戶自身的不當行為使得發生電力事故時,供電企業不負責任。所以,供電公司不承擔賠償責任。關于被告二,電工吳某認為自己屬于當地電業局的雇傭電工,對屬于鄰居劉某的電線沒有管理檢查的責任,所以他不應承擔賠償。關于被告三,鄰居劉某認為,經過當地電業局的電網重建,自家用電一直正常,并沒有發現電線存在的安全問題,所以不應承擔責任。經過法院審理,了解到曹某家與劉某家前后屋相鄰,鄰居劉某家的電線從曹某家門口經過,這截線路曾經由于自然原因斷開,然后被非專業人員處理接好,并未處理裸露線頭,也未按照電線修理規定撐起電線,留下了安全隱患。曹某回家時被電線所擋,因缺乏安全意識和安全知識,就直接用手觸碰電線,造成了事故的發生。經過當地法院審理后,認為線路產權人鄰居劉某對自家的線路沒有盡好維修檢查、保證其安全的義務,應對該事故承擔相應的責任,承擔70%的賠償。同時,曹某由于自身不當行為,應承擔30%的責任。而供電公司及電工吳某不承擔責任。判鄰居劉某賠償曹某死亡的各項費用3萬余元。endprint
實踐中,電力企業已經習慣于用行政手段調整電力設施保護法律關系。電力體制改革實施政企分開已經近20年的時間,供電企業仍然沒有習慣用民事手段調整電力設施保護法律關系:請求行政執法部門予以制止或者予以行政處罰;沒有意識到,施工人違法或違章在電力設施保護區內施工、建設,在民事法律關系上已經構成對供電企業的侵權。沒有造成損害后果的時候,供電企業可以依法起訴要求停止侵害;造成損害后果的,供電企業可以起訴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在法律關系上,供電企業依法承擔了無過錯賠償責任后,法院判令賠償的款項和觸電事故發生時供電企業搶修所花費的成本、因跳閘導致的少供電量損失,都應當依法向違法施工人索賠。
在侵權責任法生效后,筆者意識到,單純依靠以受害人違法或違章造成自身受到傷害主張供電企業應當免責,已經行不通。因此筆者調整思路,認為在高壓觸電民事糾紛中,不再主張供電企業應當依法免責,轉而依據案件具體情況主張供電企業應當減輕賠償責任。同時,基本上大多數高壓觸電事故中,受害人是在從事雇傭活動或者單位安排的作業過程中遭受電擊,會存在雇主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問題,而侵權問題中既存在“高壓觸電的無過錯侵權責任”又存在違法施工人因違法造成的對供電企業侵權。往往一旦出現觸電傷害事故,違法施工人因違法造成的對供電企業侵權會被“忽略”,而“高壓觸電的無過錯侵權責任”會博取大多數人的眼球。
意識到上述問題后,筆者調整思路,認為在案件處理過程中,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主張:雇主基于雇傭關系向受害人承擔雇主責任和供電企業基于侵權責任法承擔無過錯賠償責任,不是同一個法律關系,因此雇主和供電企業在高壓觸電侵權訴訟糾紛中不是必要的共同被告,受害人應當在雇主和侵權人之間依法做出選擇,擇其一為被告,而不是將二者列為共同被告。供電企業作為被告承擔了無過錯責任后,應再向侵害供電企業權利的施工人追償。
在實踐中,筆者所在的地區,法院已經接納這種觀點,遇到受害人將雇主和供電公司列為共同被告的,供電企業代理人提出雇主和侵權人不屬于必要的共同被告,要求原告在二者中做出選擇時,法官會向原告示明并要求做出選擇。供電企業承擔了無過錯責任后,提起新的訴訟向侵害供電企業權益的施工人主張追償。
在以往的高壓觸電訴訟案件中,供電企業依法減、免責任后便不再向施工人主張索賠,電力管理部門借口執法力量不足不作為,使社會上很多人產生了在電力設施保護區內作業出了事反正有供電企業賠嘗,不出事也不會有人問的想法,這才導致電力設施保護區內違法作業、建設的事件頻繁發生。這樣做的好處就在于以法院判決的形式向社會昭示:在電力設施保護區內違法施工受到傷害后,受害人也應該獲得賠償,而并不是違法施工人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如果受害人選擇了請求供電企業賠償,則先由供電企業承擔賠償責任,供電企業自身遭受的損失,再由供電企業依法向違法侵害人追償。因為違法作業人要依法承擔責任,自然就起到了應有的教育作用,電力設施保護工作也會步入良性循環。
結語
為在當前觸電事故頻發的現況中充分保護供電企業的合法權益,以防他人對企業進行惡意侵權,供電企業應當認清企業自身責任,及時分析相關案例,合理運用相關法律保護自身權益。并且可以將所分析案例及時向用電用戶進行宣傳,以對其起到教育作用,從而促進電力設施保護工作,維護電力企業的合理發展,推動祖國經濟繁榮。
參考文獻:
[1] 江璇.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法律問題研究[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4.
[2] 陳怡平.高壓觸電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研究[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4.
[3] 任鑫.高壓觸電人身損害賠償問題研究[D].長春:長春工業大學,2013.
[4] 魏茹.關于觸電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例分析[D].蘭州:蘭州大學,2012.
[責任編輯 柯 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