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霜
摘 要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關系到語文教學成功與否。語文閱讀教育的現狀,制約著閱讀教學在語文教育中的作用發揮。本文嘗試就初中語文閱讀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對策探討。
關鍵詞 初中語文 閱讀教育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0.059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閱讀是寫作的基礎”,于漪老師也強調“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最為基礎”。因為中學語文教學的任務主要是通過閱讀教學來完成的,中學生的閱讀能力也主要是通過閱讀教學逐步形成的。閱讀能力作為學生獲取知識最基礎的能力,也是學好各門功課的基礎。因此,做好語文閱讀教學,培養好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關系到中學語文和各科教學,涉及到教育質量和人生發展的重要問題。但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沒能得到應有的重視,閱讀教學也沒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1 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什么是有效的閱讀教學?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在學習完《端午的鴨蛋》、《春酒》兩篇課文后,我們要求學生閱讀《豆腐》、《粽子里的鄉愁》、《月光餅》等名家散文,同時完成了命題作文《味道》。不同于以往的畏難情緒 ,學生們完成習作的積極性很高。有位平時作文總不是太理想的學生在文章里寫道:
“外婆的鴨蛋,在我家,那是一份不容質疑的味道,頂級的美味,絕對的權威。
第一次吃鴨蛋時,從盤里拿起一個綠殼的鴨蛋,圓滾滾的,握在手里,一陣溫熱在手出漫開,輕輕剝開,蛋清亮晶晶的透著白光,咬下一口,一股獨屬于鴨蛋的清香與咸在舌尖綻開,味欲大增,再咬,便是一股紅油和香軟的蛋黃涌入口腔,油而不膩,香而不厭。每每這時,我便想起那汪曾祺筆下的端午的鴨蛋,我想恐怕也只有那高郵的咸鴨蛋,能與之相比了吧!”
外婆老了,拾鴨蛋時眼睛以無法再辨別鴨蛋的好壞,咸鴨蛋就失去了優良的蛋質;外婆老了,腌鴨蛋時手對鹽的把控沒了感覺,咸鴨蛋又失去了恰到好處的咸;外婆老了,記不清鴨蛋腌制的時間,咸鴨蛋便徹底沒了味道?!?/p>
“外婆老了,鴨蛋就老了;鴨蛋沒了味道,外婆也就沒了味道。”孩子的文章是讓人驚喜的。真正有用的閱讀教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笨蛇z憾的是從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來看,大部分時候學生的閱讀普遍處于隨意、被動、低效的狀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 忽視認知規律,強調技能訓練
閱讀教學,傳授知識僅是基礎。但倘若我們不從學生的認知需求出發,而是把傳授知識作為教學的唯一目的。每篇文章都強調精講精練,都要求從字詞句到結構特點、從內容要素到中心思想,從要點難點再到特點。過多強調語文技能的訓練,往往導致對教材的思想情感因素挖掘不夠、與課文相關知識的融會貫通不多。比如進行說明文教學時,很多教師只會在課堂上一味強調說明方法、說明順序,進行大量抽象概念的補充,并輔以大量的習題進行機械訓練,基本回避文本所展示出來的科學精神以及科學研究的方法;在進行議論文教學時也是一味強調論證方法及其作用,忽視作品的精神力量和時代意義;文言文教學,則只關注文言詞匯的教學,弱化文本的思想內涵。這種做法沒有意識到一點,那就是沒有感情色彩的知識點,只不過是零碎的符號。當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一味強調知識為本時,學生原本應該豐富的感悟與認知便會在同一化、標準化的釋義中被磨滅殆盡。這樣的閱讀教學將成為一潭死水,失去了應有的生機與活力。
也有閱讀教學認為學生的互助合作就是課堂自主性的體現,過多強調互動合作,將師生、生生合作看作是評判閱讀教學是否成功的唯一評價標準。于是在課堂中,即使是簡單的問題也要小組討論。課堂的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教師與文本和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互動處于弱勢,教學形式游離于課文內容。
1.2 閱讀文本單一,缺乏延伸擴展
盡管在閱讀教材的建設方面,我們做出了很多的努力與改進。但是在閱讀教學中,仍僅把“例子”當成閱讀教學的唯一內容,教師挖掘資源、整合文本的能力不足,就書讀書的現象依然大量存在。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閱讀文本就是教材。閱讀文本的狹隘往往會使得學生的閱讀興趣大減,而狹隘的文本觀又迫使大量的經典名著、時文選粹與學生失之交臂。當網絡、電視所帶來的感受體驗遠遠超出靜態封閉的文本時,學生會更為浮躁、難以精心閱讀。教師只注重課內閱讀的教學和講解,忽視課外經典篇目的閱讀與學習。同時,教師對于教案的依賴使得閱讀教學在課堂上處于封閉狀態。教師期望學生按教學設想做出反饋與回應,這種保證課堂教學有序性的方式使得教學方向固定、學生自由喪失、個體情感體驗漠視。這實質上將學生認知過程的復雜性與生動性簡化,排除了人作為主體的主觀性以及人與人之間互動作用的可能性。
1.3 評價手段單一,難以體現發展
當教師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判學生能力好壞的唯一標準時,能力強的學生必定是分數高的,學習的進步必定以考試成績的提高作為依據。為進一步關注學生狀況,我們將考試不斷細化,有月考、周考。雖然評價標準加入了綜合能力等諸多標準,但往往因為缺少具體實施方案,最后淪為形式。當考試在諸多評價工具中具有了權威性和唯一性后,學生的成長性將無法在這種評價中得以體現。而當對教師的評價標準也簡單地以班級成績在同年級排名作為依據時,教師教學成果的成長性也難以充分顯現。
2 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2.1 增強閱讀意識,激發閱讀興趣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當學生依賴于簡單地接受和被動學習時,任何方法都是壞的;而能激發學生主動性的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教師在課堂上如何成為積極的引導者,發揮主導作用,通過開放、交流、互動式課堂的建立,增強學生的閱讀意識,激發其閱讀興趣,是我們應當積極努力的方向。學生對于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單一化心生厭倦,閱讀興趣難以被激發。我們可以嘗試“通過教材中美的因素,盡量誘導學生去開拓想像的天地,使想象的境界得到某種程度的升華”,將語文的閱讀學習遷移和轉化為適合學生學習、且有興趣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既學到知識,又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例如《皇帝的新衣》教學中,我們不妨讓學生討論游行結束后可能發生的故事。讓學生通過反復閱讀,在對文章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后,在課文原意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想象寫出符合情節發展的故事,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孔乙己》的教學中,針對課文中“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穿一破夾襖,盤著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蔽覀儾环琳埻瑢W們思考孔乙己的長衫為何不見了這樣的問題。通過設置問題,激發學生再閱讀的興趣,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從而活躍閱讀課堂的氛圍,使學生完成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與體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