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書培+王若璇
摘 要 高校青年教師在其自身成長階段面臨的問題是高校工會服務青年教師工作的重點之一,特別是在青年教師開展社會服務中,工會可憑借組織優勢,充分發揮保障作用,可通過加強意識引導、職業培訓、制度建設和組織保障等措施,解決青年教師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關鍵詞 高校工會 青年教師 社會服務
中圖分類號:D412.6 文獻標識碼:A
2016年,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要求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作為高校質量提升最為核心的教師隊伍建設,“雙一流”建設方案中指出,“遵循教師成長發展規律,以中青年教師和創新團隊為重點,優化中青年教師成長發展、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培育跨學科、跨領域的創新團隊,增強人才隊伍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還強調了要“強化科技與經濟、創新項目與現實生產力、創新成果與產業對接,推動重大科學創新、關鍵技術突破轉變為先進生產力,增強高校創新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力。”至此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工會法》規定:“工會必須教育職工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技術業務和科學文化素質,建設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職工隊伍。”高校工會是黨和群眾之間溝通的橋梁,是黨開展群眾工作的重要組織,全心全意做好教學服務工作,加強對青年教師的關懷與培養,促進青年教師進步,提升單位凝聚力,為學校的發展和學生的成才做出應有貢獻。
1高校青年教師服務社會及工會保障現狀
1.1高校的社會服務職能
德里克·博克(Derek Bok)指出,“大學的職能是為養育自己的社會服務的,問題是如何才能為社會做出最大貢獻,以及需要的條件是什么”。社會服務是現代高等教育單位的重要職能,高校的社會服務職能是指的是高校利用自身在科研、教學和人才等方面優勢,在一定時期內有目的、有計劃地直接參與社會各方面的事務并為社會提供解決現實問題的服務的職能。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 年) 》明確提出: “高等教育要增強社會服務能力。高校要牢固樹立主動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全方位開展服務。” 在《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也強調“深化產教融合,將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與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對于部分以文科為主的高校來說,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建立起全程研究觀念,實現學術研究成果向教材課程體系、公共文化產品、大眾普及讀物、黨和政府的決策咨詢等轉化,才能真正發揮社科研究的社會功效。
1.2高校青年教師社會服務所面臨的問題
高校教師是高校進行社會服務的載體,教師作為知識分子也有責任將自己的知識和才干回饋社會,這也是教師在教學方面與社會加強實際聯系的重要手段。在現代社會,高校教師服務社會的主要方式是為社會提供智力服務。
但長期以來,受傳統辦學體制和辦學理念的影響,高等教育體制與市場經濟之間脫節現象還比較嚴重,高校教師缺乏社會服務動力機制的引導,相關服務平臺建設不夠完善,國家和社會也缺乏政策支持與制度保障。這是青年教師的社會服務意識與能力不強,高校社會服務功能發揮受限的重要原因。與此同時,高校青年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與社會要求仍有偏差。是高校教師開展社會服務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嫻熟的實踐技能,目前很多青年教師大剛剛博士畢業(或博士后流動站出站)進入工作崗位,在學術專業領域的實踐較短,自身教學科研經驗相對較為欠缺,也缺乏獲得社會資源的渠道及處理社會事務的經驗,使得青年教師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矚目的社會服務實踐成果。另外,不論是高校內部還是社會,均沒有建立有效促進教師充分實現社會服務功能的激勵機制。在中國高校教師考評體系中,青年教師往往疲于應對校內的教學及科研任務,開展社會服務的時間和精力得不到保證,同時還存在外出教師的工作量如何計算、服務成果的認定等制度問題。
1.3高校工會現有的保障措施
高校工會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載體,直接參與學校重大決策的制訂和實施、政策的貫徹和落實,是廣大教職工參與學校建設和管理的重要陣地,更是廣大高校教師自我發展的重要組織保障。目前,高校工會對青年教師發展及社會服務的保障主要有:
(1)建立青年教師權益維護機制。高校工會為青年教師維權,通過青年教師培養、管理等方面規章制度的制定,在制度上減少青年教師在社會服務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消極因素,為青年教師個人發展創設良好的制度環境,為青年教師的健康發展構建了良好的權益維護機制。
(2)加強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師德是教師職業的靈魂, 工會可以舉辦青年教師論壇等多種措施關注青年教師成長,對青年教師進行了職業榮譽感、歷史使命感、社會責任感的宣傳教育。
(3)搭建青年教師的發展舞臺。部分高校工會與兄弟院校、政府部門、行業企業等合作, 搭建了青年教師科研和社會實踐基地, 定期去聯合搞實踐活動,豐富了青年教師的社會經驗,提高了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也加強了青年教師的學術思想以及對行業發展的實時見解,為青年教師贏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和空間。
從高校工會服務青年教師發展的各種措施看來,針對青年教師社會發展的具體問題,高校工會工作也涉及到了一定的解決措施,但缺乏針對性和系統性,工作措施較為零散,難以形成有效的高校工會服務青年教師社會實踐的措施格局。
2高校工會與青年教師發展關系探究
青年教師已成為我國教師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在教師隊伍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不少高校青年教師數量已接近或超過高校教師總數的一半。由于青年教師工作在教學、科研、學生工作的第一線,他們的健康成長與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質量、學科發展、建設和諧校園等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為此,高校工會引導、幫助青年教師盡快適應高校的工作、學習環境,力爭使其在較短時間內順利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是做好高校整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工會作為促進青年教師發展的主要責任組織,通過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和制度建設等方面,整合校內各種資源,在相關職能部門的配合下,根據學校未來發展規劃,共同培養青年教師的核心競爭力。endprint
高校工會組織應與各二級單位的工會密切配合,以二級分會為單位,為青年教師建立培養檔案,及時掌握青年教師的思想動態、工作情況、生活需求,維護青年教師的民主權利,反映他們的呼聲、意見和建議,使他們在涉及教職工特別是青年教職工利益問題上有更大的話語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切實使他們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和落實。同時,青年教師發展相關規劃和措施的實施,需要在校工會的統籌指導下,與各職能部門、學院通力合作、協同推進。整個青年教師發展措施的提出和執行,就是以服務青年教師為重點,以校工會為中心,學校、學校職能部門、學院分工會緊密配合的過程。
實踐證明,高校工會在只要在青年教師發展過程中找好定位,制定科學合理的青年教師發展規劃并有效實施,就一定會幫助青年教師盡快適應角色,增強青年教師的師德修養,培養他們嚴謹踏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愛崗敬業的精神,使高校青年教師更好地健康成長。
3工會培育青年教師社會服務能力建議
3.1引導青年教師意識到社會服務是高等院校的現代主要職責之一
各級工會通過各種形式的論壇活動,引導青年教師認識到絕對真空的教學科研環境是不存在的,無論課堂教學和科研多么優秀豐碩,歸根要落腳到社會現實里,特別是人文社科類高校,更要通過社會活動去更好地認識、了解、適應社會,以便轉化學術專業知識于社會現實,更好地促進社會發展。
3.2培育和建設青年教師職業能力
高校工會作為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應充分發揮其維護職能,利用教代會、工會青年委員會、工會女工委員會等途徑,分析青年教師在社會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點,并由工會牽頭,聯合校辦、人事、科研、教務等部門,努力解決他們在實際工作中的困難,創造良好的工作實踐環境。
3.3構建青年教師開展社會服務的制度體系
高校工會應加強和引導青年教師參加社會實踐,有計劃、有組織地安排青年教師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創新工會保障體系,為青年教師搭建好職業平臺,完善制度建設,讓青年教師明晰前進的方向和目標。
3.4工會扶持青年教師的優勢在于組織的優越性和社會的穩定性
工會作為高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維權實踐和理論創新上的歷史積淀和創新探索,充分說明工會有條件、有能力將青年教師建設成為高校發展的主力軍。要充分利用高校工會自身的職能優勢和群眾基礎,從各個層面為青年教師創造良好環境,使工會成為他們成長發展的助推器。
總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是工會的重要工作, 對學校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高校工會應深刻認識到其在促進青年教師社會服務能力方面應有的作用和義不容辭的責任, 不斷探索做好青年教師工作的方式方法, 為其搭建發展平臺 加強能力建設, 營造成長環境, 解決后顧之憂, 形成全方位促進青年教師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關于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Z].2015-10-24.
[2] Kerr,C.Reviewed work(s):Beyond the Ivory Tower: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Modern University[J].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1983.
[3] 劉永栓,高健.協同視角下高校工會服務青年教師發展探析[J].山東工會論壇,2014(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