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芳+許敏玲+鄧協
【摘要】 目的 分析牙髓病治療中優化椅旁護理配合的效果。方法 76例牙髓病患者, 選用抽簽的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8例。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 觀察組開展優化椅旁護理。觀察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所用治療時間為(27.02±1.43)min, 短于對照組的(41.32±1.54)min,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為94.74%, 高于對照組的78.9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牙髓病實施治療需要醫師具有極強的操作能力和技術, 同時再應用優化椅旁護理, 更能提高治療有效率。在配合過程中, 護理人員也要保持專業態度, 精神集中, 合理安排時間, 輔助好醫師進行操作, 使整個治療過程處于輕松、愉悅的狀態, 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讓患者及時康復, 獲得高度滿意。
【關鍵詞】 牙髓病;優化椅旁護理;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1.104
我國經濟水平持續發展, 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也越來越高, 在臨床中, 常規護理配合已經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 而優化椅旁護理能彌補常規護理配合中不足之處, 對術前、術中以及術后實施針對性護理, 從而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和效率, 同時讓患者感受到醫院給予的人性化關懷和安全感。對牙髓病患者實施治療過程較為復雜, 所用器械多樣化, 對此類患者實施護理, 治療效果顯著, 而且獲得患者較高的認可。因此, 本文針對38例牙髓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實施優化椅旁護理干預, 觀察護理效果,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6例牙髓病患者, 選用抽簽的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8例。對照組:男20例, 女18例, 年齡22~60歲, 平均年齡(42.4±5.9)歲。觀察組:男19例, 女19例, 年齡21~59歲, 平均年齡(43.6±5.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標準 ①確診為牙髓病患者;②無精神系統疾病;③無嚴重傳染性疾病;④非嚴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⑤重要器官功能正常;⑥患者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
1. 3 方法
1. 3. 1 對照組 開展常規護理。護理人員記錄患者的病情變化, 同時輔助醫師進行相關治療, 告知患者疾病相關注意事項。
1. 3. 2 觀察組 開展優化椅旁護理。①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參加培訓, 從而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能力, 必須掌握的疾病相關知識, 治療措施和目的以及相關禁忌等, 優化護理工作的流程, 加強工作能力, 更優質的服務于患者。同時, 讓護理人員認識到與臨床醫師配合的重要性。②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護理人員就是臨床醫師的助手, 如果添加主觀想法很有可能會對醫患關系產生影響, 從而在配合上以及治療效果方面產生摩擦[1]。優化椅旁護理配合能良好的維護醫患關系, 因為此護理方式有交流平臺, 有利于完善配合流程, 同時有利于加強醫護人員的默契。③注重醫師的個性配合, 但是這方面需要護理人員對醫師進行分析和了解, 并且與患者做好有效的溝通和交流, 從而達到維護良好的醫患關系以及提高治療效果的目的。在護理配合方面, 接診時, 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具體操作流程以及相關注意事項, 針對有情緒的患者開展心理護理, 及時消除內心緊張、抑郁的情緒。護理人員要做好相關防護措施, 例如對手術器材做好消毒工作, 把相關物品歸類, 調整適當的椅位高度, 保持舒適的體位等, 并且在根管治療過程中, 根據醫師的指導對器械實施調整和擺放, 避免患者受到損傷。輔助醫師做好手術器械傳遞工作, 同時必須保證所用的器械是無菌的, 用紗布擦凈器械表層物質, 檢測器械是否存在不良情況。患者嘴唇要合理的牽拉, 在操作過程中要保證手術視野的清晰度, 便于順利完善手術。護理人員要及時處理使用過的手術器械, 對可回收的物品要做好清潔和消毒工作。術后, 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和家屬相關注意事項, 要定期復診, 便于及時掌握病情恢復情況。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護理人員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進行記錄, 同時對患者發放滿意調查表, 對護理服務的滿意情況進行評比, 將患者滿意情況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及不滿意。滿意率=(非常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時間對比 觀察組所用治療時間為(27.02±1.43)min, 短于對照組的(41.32±1.54)min,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為94.74%, 高于對照組的78.9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由于口腔衛生不良習慣等因素的影響, 導致我國牙髓病患者的發病率逐漸升高, 誘發牙髓病主要因素就是細菌感染, 若不及時處理會導致牙髓組織出現炎癥反應甚至壞死的情況[2]。牙髓病患者必須要盡早診治, 而在治療過程中配合護理干預, 能有效的提升治療效果, 利于病情康復。
優化椅旁護理配合要具有良好的遞物順序, 保證器械傳遞及時準確, 進而確保醫師治療操作, 護理人員在補充物品時隨機應變能力要強, 使治療過程保持簡潔干凈, 操作有序, 進而縮短治療時間, 提升工作效果。通過臨床驗證得知:對牙髓病患者實施優化椅旁護理不僅縮短患者的治療時間, 還可降低復診次數, 讓患者感受到人性化服務。優化椅旁護理最大的優勢就是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的情況發生[3], 因為護理人員能有效的傳遞器械, 從而減少銳器傷的發生率, 而且護理人員的自我防護意識有所提高, 從而能降低交叉感染情況。endprint
優化椅旁護理配合需要牙髓科護理人員熟練掌握所用藥品和材料的性能以及配合注意事項, 對器材的準確辨認, 讓護理人員的被動工作轉變為主動工作。進而根據不同疾病進行不同操作, 為醫師傳遞好相關材料和器械, 讓醫師可以專注于治療, 及時對口腔中的水和廢屑吸除[4-8], 使口腔保持清潔狀態, 不僅患者感覺舒適, 還能提高治療效果。護理人員在醫師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醫師的操作, 及時應用氣槍或者濕棉球清潔口腔[5, 9], 讓醫師的視野保持清晰, 做好配合工作。
綜上所述, 對牙髓病實施治療需要醫師具有極強的操作能力和技術, 同時再應用優化椅旁護理, 更能提高治療有效率。在配合過程中, 護理人員也要保持專業態度, 精神集中, 合理安排時間, 輔助好醫師進行操作, 使整個治療過程處于輕松、愉悅的狀態, 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讓患者及時康復, 獲得高度滿意。
參考文獻
[1] 徐仰龍, 鄒雪. 專業口腔護理培訓在根管治療過程中的作用. 中國醫藥指南, 2015, 13(23):217- 218.
[2] 馮曉紅, 王礫, 馮建峰. 口腔科根管治療術中的四手操作護理配合. 實用醫技雜志, 2014(8):904-905.
[3] 趙曉曦, 李曉英, 李灝來, 等. 30例根管內分離器械完整取出的護理. 國際口腔醫學雜志, 2014(2):143-145.
[4] 姜紅艷, 周玉竹, 孫鋇. 現代顯微根尖手術的器械配置及口腔護理配合. 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志(電子版), 2015(2):148-153.
[5] 洪增霞. 護理干預措施對口腔門診醫院感染的影響.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5, 15(5):181.
[6] 葉敏, 林金伏, 劉河娣, 等. 優化椅旁護理配合在牙髓病治療中的應用. 現代醫院, 2011, 11(2):20-21.
[7] 石瑩. 優化椅旁護理配合在牙髓病治療中的應用分析. 中國實用醫藥, 2016, 11(25):1305-1306.
[8] 肖會能, 呂德平. 優化椅旁護理配合在口腔門診的應用. 中國保健營養旬刊, 2013(7):402-403.
[9] 裴育. 牙體牙髓治療過程中椅旁護理的效果探討. 母嬰世界, 2017(1):159-16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