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鵬
[摘要]目前,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已經上升至國家重要戰略,各個高校都在逐步完善自己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環節是關鍵的一環。以我校機械專業開設的《TRIZ》理論這門課程為例,探討這門課程對機械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思路和途徑。
[關鍵詞]TRIZ;機械創新設計:創新創業
2015國務院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創新創業教育上升到國家創新發展的重要戰略,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之一及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工具,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高職教育連接產業和教育,在創新創業中擔任不可替代的角色,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應以創新創業教育為重點對相關課程進行改革,培養適合更多的敢于創新、有能力創業的學生。結合我校機電工程學院機械類專業課程的實際情況,以《TRIZ》理論課程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為例,探討《TRIZ》理論對機械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促進作用。
一、《TRIZ》課程的開設是對機械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補充
根據教育部下發的《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其中明確要求高校把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專業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教學計劃和學分體系。根據我校創新創業教育總體安排,機電工程學院結合機械專業學生實際特點和要求,面向機械類學生開設了2學分的《TRIZ》理論課程。這門課程包括創新思維和原理、創新設計方法等內容,這門課程的開設,就是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對機械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補充。
二、《TRIZ》是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關鍵一環
(一)完備的創新創業基礎課程體系并不能激發創新創意靈感
每個高校在創新創業方面都有一套自己的體系,從創新創業教育講座、創新創業基礎課程、創新創業競賽、與專業相關的科研訓練等方面都會有一套自己的體系。那么作為高職學生更應該從專業知識創新中發掘創新創業的項目。以我校為例,一般大一的第二學期都會按照學校統一安排開設《大學生創業基礎》這門課程,甚至全校性的、每個學院都會安排多場次的創新創業相關知識講座等,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興趣,堅定學生創新創業的信心。這些基礎課程、講座的開設對每個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是很有促進作用,但是對激發學生從專業上尋找創新創意靈感上卻沒有任何的實際幫助。
(二)與專業創新相關課程能夠解決學生持續創新、創造的矛盾
作為高職的學生,我們的優勢就是專業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我們的理實一體化培養,所以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我們除了給學生開設《大學生創業基礎》和相關創業講座外,我們還需要結合我們相關院系的專業實際,開設與專業創新的課程,這樣學生可以通過與專業相結合的創新課程來更腦洞大開的找尋適合自己、適合專業的創業項目,或者在自身日后崗位及任務上進行創新、創造,幫助學生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促進學生將專業業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創新中,并提升其日后的創新、創造的能力與素質,使學生擁有了一定的創新設計基礎和創新理念,從而創作出創意新穎的作品,并進一步指導了創業實踐。所以這門與機械專業創新相關的《TRIZ》課程構成了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的關鍵一環。
三、《TRIZ》課程對提升機械專業學生創新創業素養的具體實施途徑
(一)《TRIZ》理論,可以實現技術創新基本方法的掌握
學習和掌握先進的創新理論和方法,與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專業知識一樣重要,它們是創新活動的兩個翅膀,就像鳥的兩個翅膀一樣,缺一不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創新借助先進的理論、方法會事半功倍。20世紀90年代,前蘇聯發明家阿奇舒勒于1946年開始逐步建立起來的一套技術技術創新理論TRIZ,也叫“發明問題解決理論”,以其獨特的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創新工具及高效的創新成果享譽全世界。進入21世紀后,TRIZ在我國逐步流傳,在我校《TRIZ》理論這門課程也成為機械專業學生必選的一門選修課,這門課程主要介紹了TRIZ基本概念、技術進化法則、理想化方法、最終理想解、40個發明原理等。通過《TRIZ》理論的學習,讓學生學會描述問題、分析矛盾,并能應用40個發明原理尋求一般技術問題的創新解決辦法,讓每一個學習者能夠做到“人人能創新、處處能創新、時時能創新”。
(二)《TRIZ》理論,可以實現創新創意與專業教育互動融合
通過《TRIZ》課程的學習,有效地完善了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一個環節,使學生在發掘創新創業項目的過程中可以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有效地推動了機械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TRIZ》課程的學習,學生創新理論方法、創新能力及動手實踐能力得到了提升。學生通過《TRIZ》理論相結合的學習,有效地將機械創新設計與發明問題解決理論相結合,在機械創新設計過程中遇到問題進而開展學習并對問題進行解決,最終體會成功解決問題的喜悅。這些過程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進而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與創業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