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燕楠 崔穎
[摘要]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維權意識日益增強?,F如今,知識產權問題無論對于在校學生還是社會上的企業來講,都是不可避免要遇到的。那么,知識產權侵害行為發生以后,是不是只能采取停止侵害的處理辦法呢?顯然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樣有可能造成兩敗俱傷的后果,因此,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知識產權停止侵害請求權限制的法律原則。
[關鍵詞]知識產權;停止侵害請求權限制;法律原則分析
新時期,隨著人們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法律意識的增強,人們對知識產權的維權意識也越來越強烈了。但是在知識產權得到保護的同時,也有一部分人每天專門從事于研究怎樣去侵害別人的知識產權。說到底,知識產權的保護和侵害這兩者之間比的是誰更有效率,因此,侵權人想方設法地利用時間差來將別人的成果占為己有從而獲得相應的物質和榮譽獎勵,自己卻不需要付出任何的創新成本和腦力勞動。更嚴重的是,侵權人的這種行為由于具有時間差上的優勢,沒有辦法找到其法律漏洞,從而不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知識產權保護缺乏必要的法律確定性,倘若這種情況不加以重視和改變,無疑是變相地鼓勵那些侵權人利用法律漏洞,惡意地行使權利來侵犯別人的權利,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削弱知識產權本人的創作熱情,因此,分析我過知識產權的停止侵害請求權限制的法律原則很有必要。
一、知識產權停止侵害請求權限制不同于知識產權限制
知識產權停止侵害請求權限制是否等同于知識產權限制,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將分具體的情況具體來討論。在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成立的情況下,行為人的行為被判定為侵權行為,但是不需要被追究是不是主觀地犯錯,也不需要被停止侵權行為,只需要采取以損失賠償的救濟措施,比如給予一定數額的金錢賠償。
知識產權侵權成立而不判處停止侵害也不等同于強制許可。了解了我國的專利法及相關的法律規定以后我們可以知道,任何人只要滿足了專利強制許可的規定,就可以提前申請相應的專利強制許可保護自己的作品。在此期間,若是自己最后得出的東西與他人的已有東西重復,這樣的情況是不屬于知識產權侵害行為的,也不需要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但是專利許可人也無法獲得全部的專利許可應該獲得的全部的經濟價值。這就相當于是專利權人在一定的范圍內享受了公共待遇,而犧牲了自己的一部分個人利益。但是專利侵權成立而不適用停止侵害的做法則有很大的區別。一旦專利侵權行為成立,行為人就必須要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這時候專利權人可以有理由問侵權人索要同等程度的損失賠償(一般是巨額的金錢賠償)。這種案件法院一般不會直接判定侵權人以停止侵害,并且侵權人給予的經濟賠償是侵權人和專利權人雙方共同商議決定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法院和法律規定保護侵權人的侵權行為,侵權人此時也會面臨難以抉擇的境地,一方面是侵權人承認并且停止侵權行為,這時候他們就必須要重新耗費人力、物力熱財力設計產品并且不能保證一定可以研究出來。另一方面如果不停止侵害就要面臨巨額的經濟賠償,這就相當于負擔了巨額的專利使用費。因此知識產權停止侵害請求權限制不同于知識產權限制。
二、知識產權侵權成立而不判處停止侵害的一般法律原則
第一,侵權人是否要停止侵權行為可以根據知識產權人的意愿來決定。根據法律規定。產權人是有權利要求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的,但是產權人也有權利權衡各方面的利益以后選擇不停止侵權人的侵權行為。如果產權人更加重視經濟利益而非榮譽或是名望的話,產權人就可以通過與侵權人私下協商索取自己滿意的經濟報酬,這樣侵權人就不會判處停止侵害。
第二,應該酌情考慮侵權人的侵權行為,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在知識產權侵權成立時不判處停止侵害。但是我國現有的法律并沒有做出明確規定賦予法院可以酌情考慮不判處停止侵害的權利。有學者人認為以下幾種情況可以不判處停止侵害:第一種情況是侵權行為人的行為不是故意的,是在無意識的狀況下,借鑒了別人的一些有利條件,同時自己付出了相應的勞動與精力研究的成果。這種情況法院應該給予雙方當事人合理協商的機會。第二種情況是知識產權人為了經濟利益一味地向侵權行為人索取不合理的經濟補償,這無疑會產生特別不公平的結果。第三種情況是侵權行為只是造成了利益的損失,但是停止侵權卻會給社會公共利益造成很大的損害,權衡利弊,這種情況肯定只能委屈產權人犧牲一些個人的利益,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第四種情況是停止侵權給產權人和侵權人雙方都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發生了侵權行為,雖說知識產權人是受害方,會受到輿論的同情與維護,但是這對于企業來講,是企業自身管理不善,沒有做好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這是對企業能力的質疑,即使停止了侵權行為,企業的名聲和地位也會受到影響,相反,如果產權人和侵權人能夠私下協商采用不停止侵權代之以經濟賠償的形式解決該問題,產權人還能獲得經濟賠償,侵權人也可以繼續使用知識產權創造自己的利益。
三、總結
一面硬幣尚且具有正反兩面,可見一般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知識產權被侵害后是否要停止侵害要具體情況具體考慮。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知識產權停止侵害請求權限制的法律原則,首先,是否停止侵害主要考慮產權人的意愿,可以由產權人和侵權人雙方當事人私下協商:其次,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在知識產權侵權成立時不判處停止侵害,比如以下情況:停止侵害會對社會公共利益造成巨大損失,停止侵害會讓產權人和侵權人雙方造成兩敗俱傷,侵權人的侵權行為是善意的可以被理解和接受的行為,產權人不依不饒向侵權人索取不合理的經濟賠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