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
【摘要】“差生”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一個古老而永恒的話題,本文是筆者作為班主任在怎樣教育和管理差生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教師不能對差生懷有偏見,要尊重和信任他們,對差生應該有一顆愛心,要善用激勵措施。
【關鍵詞】不懷有偏見 尊重和信任 愛心 激勵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1-0169-02
大凡當過老師的人,一談起“差生”這個話題,都有說不完道不盡的故事。而正在當老師的人,“差生”就是其暗藏的心病,時常都有發病的可能。那作為老師究竟該怎樣對待差生呢?
首先,我們不能對差生懷有偏見。差生也不是天生的,他們也可能曾經是優等生,他們身上也有許多閃光的東西,不是有這樣一個事例嗎?昔日因管班嚴格而出名的魏老師后來成為校長,老驥伏櫪的他積極籌劃蓋一座實驗樓,魏校長為資金四處奔走,收效甚微,卻收到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老板的慷慨捐助。剪彩時令校長尷尬的是,這位老板竟是當年上了老師名冊的差生。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在諸多報刊都曾刊載過昔日的對頭,幾年后相逢的尷尬情境,這難道不值得我們為人師者反思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教師說過:“你的皮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所以我們不應該歧視差生。實際上,作為差生,他們比一般學生更需要關愛。
其次,我們要尊重和信任他們,這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基礎。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說過:“被人尊重和信任的欲望是人類天性最深刻的沖動。”看來,受到尊重和信任是人與生俱來的心理需求,這種需求得到了重視和滿足,它所喚起的意志力、創造力或許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作為心理還不夠成熟的學生,他們的感悟比較脆弱,又缺乏必要的社會經驗,較之其他學生,他們更渴望別人的尊重和信任,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了解他們的這一心理特點。可事實上,在我們的教育實踐中,老師對差生態度粗暴,動輒呵斥、諷刺甚至對學生出手敲打也是有的。這樣學生內心充滿了強烈的反感,不喜歡老師,不喜歡學習,更聽不進老師的教育,從而在差生的軌道上越走越遠。
再次,我們對差生應該有一顆愛心。教育就其根本來說,是情和愛的事業。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師愛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師愛的基礎條件是平等。在學生心目中,亦師亦友,民主平等,是“好老師”的重要特征,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愛,差生亦然。但由于他們常常受到冷遇,往往有自卑心理,心靈通常是關閉的,甚至有抵觸情緒,師生之間難以溝通。所以我們必須對差生傾注全部熱情,從心靈深處把他們當朋友,走進他們的感情世界,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情感贏得情感,這樣他才會感到老師是他最信賴的朋友,而非“前世冤家”。他才會向你敞開心扉,收到神奇的效果。著名特級教師斯霞,將70多年的教師生涯成功的真諦,就歸結為“童心母愛”。所以說,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有一位優秀教師說得好:如果差生是一朵被霜打蟲咬的鮮花,那么,只要我們備加愛護,也一定能使每個花瓣恢復生機,散發芬芳。讓我們像園丁愛護每朵鮮花那樣愛護每個“差生”吧!
最后,我們對差生要善用激勵措施。如果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及時發現并表揚其閃光點,干涸的心靈,得到一句及時的贊美,說不準一顆即將湮滅的種子從此萌發了,最終會長成參天大樹。因此,面對差生任何方面的優點,任何程度(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進步,我們都應該準確把握及時進行大張旗鼓的表揚,然后提出更高一點的要求,使學生感到教師對他的信任中含有期待。經過這樣的強化,差生就會增強自信,不斷進步。當然,針對不同類型的差生,我們還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激勵方法,找到適合學生個性特點的教育途徑,調動學生奮發向上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馬新國.《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理論與實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