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舞蹈啦啦操是一種體育項目,其中既包含舞蹈中的藝術元素,又包含體育中的運動元素,通常需要舞者具備一定的舞蹈技巧,借助于一定的道具,并通過團隊的形式進行表演,因此,舞蹈啦啦操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近年來,舞蹈啦啦操憑借其培養情趣、強身健體等作用,受到廣大高校學生的喜愛,對于培養高校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積極促進作用,本文就圍繞高校舞蹈啦啦操課堂教學的審美設計進行研究。
【關鍵詞】舞蹈啦啦操 課堂教學 審美設計
【中圖分類號】G8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1-0188-01
前言:
啦啦操這項體育項目最早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在美國的橄欖球比賽中,拉拉隊為通過跳舞的形式,為自己所支持的球隊加油助陣。隨后,這種舞蹈項目就隨著籃球、足球等項目傳入我國,并受到愈加廣泛的關注和認可。近年來,部分高校著手將啦啦操作為一項體育項目引入到教學內容中,通過啦啦操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身體運動素質。
一、高校舞蹈啦啦操課堂教學的審美設計的內涵
在以往的啦啦操課堂教學過程中,主要偏重于對于舞蹈動作及技巧的教學,而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社會發展對于人才的要求也日趨多元化,啦啦操教學中添加了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要求,并希望學生能夠在課堂中更加深刻的感受美學,進而培養學生的完美人格。因此在審美設計時,要注重結合課堂特點,并合理運用啦啦操相關美學知識,從啦啦操課堂教學中挖掘素材,并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評價等各方面客棧審美設計,進而培養學生發現美、認識美以及表現美的能力[1]。
二、高校舞蹈啦啦操課堂教學的審美設計的主要內容
(一)教學目標的審美設計
設計高校舞蹈啦啦操課堂的教學目標,就是要在傳統模式下教學理念的基礎上,融入美學相關教學目標,培養兼備知識學習能力、優秀道德品質以及出色審美能力的綜合素質高校人才。具體來看,首先要對高校課堂教學的教材進行分析,并有效融合與審美教學相關的知識點和觀點;其次,在分析教材的基礎上,還應對課堂教學的延伸資料進行研究,并將各種材料進行合理分類;最后,要結合高校學生及教學課堂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啦啦操課堂教學目標,為高校舞蹈啦啦操課堂教學的審美設計指明方向[2]。
(二)教學內容的審美設計
在形體美教學方面,教學內容應當以感知教學、基本姿態教學以及身體平衡教學等為主,通過基礎動作的教學,學生能夠體會到正確的動作感覺,進而養成良好的訓練習慣,進而使學生從感知、形體到氣質等層面產生轉變;在表情美教學內容中,舞蹈啦啦操應當主要從眼部、面部、頭部三個部分來設計,通過舞者頭部位置的變化,能夠表現出莊嚴、沉思、高傲等多種情感;通過舞者面部表情的變化,則可以傳達出喜、怒、苦、樂等多種負責且微妙的心理變化。要使學生能夠有效控制好自己的表情,就需要對其進行擺頭練習、留頭練習等訓練,增強學生表現美的能力;在形體美教學內容的設計中,主要應從技術動作的選擇而展開。在舞蹈啦啦操中,基礎技術動作是表現美的重要內容。其技術內容主要包括手臂技術、手型技術以及下肢技術等。其中,手臂技術是表現最為突出的技術,對于舞者的身體控制能力和手臂發力能力有較高的要求。而旋轉和跳躍等動作則是啦啦操中的難度動作,其完成質量直接影響舞蹈的藝術性,這就需要教學指導學生進行揮鞭轉、支撐腿蹬地等動作的訓練。
(三)教學評價的審美設計
在舞蹈啦啦操的教學評價中,應當轉變傳統模式下偏重教學結果的評價觀念,要將對教學過程的評價放在更加主要的位置。要綜合運用理性和感性等多重標準,對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美的能力進行評定,要注重于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而不再將學生的成績作為唯一評價標準。因此在評價方法的選擇中,除了采用分數與等級評價外,還要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參考教師以及同學們的評價,從而提高教學評價的客觀性,使舞蹈啦啦操課堂教學的設計,能夠切實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結語:
本文圍繞高校舞蹈啦啦操課堂教學的審美設計進行研究,首先分析了高校舞蹈啦啦操課堂教學的審美設計的內涵,隨后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評價等方面,具體研究了審美設計的主要內容。希望通過本研究,能夠促進我國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學質量的提高,進而培養我國高校學生的審美等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趙明哲.簡談啦啦操運動的價值及其在我國高校的推廣[J].青少年體育,2016,04(11):102-103.
[2]卿凱麗,譚成清.啦啦操的美學研究[J].內江科技,2016,03(09):107-108+127.
作者簡介:
呂爍(1969,12-),女,漢族,廣西玉林市人,副教授,主要從事高校學校體育教學訓練與群眾體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