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婧
【摘要】在護理專業中,組織學和胚胎學都是必修課程,是基礎醫學學科,為了在教學中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教學效果得到提升,老師應該從高職高專護理專業學生的特點出發,轉變教學的模式,使學生的學習模式更加的靈活。
【關鍵詞】組織學 胚胎學 教育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1-0197-01
組織學和胚胎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其內容非常多,而且理論知識非常的抽象,涉及到病理、生理和解剖方面的知識,這門學科為建立臨床思維打下堅實的基礎。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護理工作也發生了一定的改變,護理工作應該變被動為主動,護理人員要與醫生密切的配合,這就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護理人員要具備扎實的理論技術。
1.高職護理專業學情特點
高職護理專業培養的畢業生要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提高護理人員的操作能力,完善整體護理工作的內容。高職護理專業的學生中,女生居多,她們的思維非常的活躍,但是邏輯思維能力是她們的薄弱環節。在學習組織學和解剖學這門課程的過程中,難度非常大,學生會感覺到力不從心。
2.轉變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會采用填鴨式教學的方式,特別是在高等教育改革后,組織學和胚胎學的學時減少,老師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將課程全部講授完畢,就采用了填鴨式教學的方式。老師在教學中耗費的精力非常多,學生學習也非常吃力,但是教學的效果并不好。在新的教學模式中,老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充分的發揮出來。
2.1多媒體教學
在進行組織學教學的環節中,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組織學教學中,涉及到了大量的形態學的內容,如果采用單一的板書的形式,學生不能直觀的了解形態,導致教學效率低下。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老師可以采用大量的生動的圖片對形態結構進行展示,并且制作動態的圖形,使學生對形態結構更加了解。
2.2實物演示法
在教學中,老師要采用實物演示的方法,通過對人體微結構的模擬,使學生在學習中可以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例如在對上皮細胞和細胞游離面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學生不能對抽象的管腔內的細胞理解透徹,這時老師可以采用玻璃杯和紙為學生做演示,從而學生就可以直觀的了解抽象的事物。
2.3提問式教學
這種教學方法非常的傳統,但是效率極高。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使學生的精力更加的集中。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在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后,老師要鼓勵學生,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3.激發興趣,引導學生轉變學習的模式
3.1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
高職護理專業的學生每天要學習不同的知識,這不僅僅要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而且還應該完善他們的學習心態。老師在教學中應該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之間可以多交流,將學習的經驗傳授給學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可以說出自己的見解。
3.2實現課堂教學的生動性
老師在講課的環節中,要全身心的投入,并且要觀察學生的神態,針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不斷的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老師在教學中要產生一定的感染力,如果老師的講課非常的枯燥,那么學生在課堂上會有度日如年的感覺。
3.3與臨床結合
護理專業的學生在實際的工作中也會涉及到臨床方面的內容,所以,老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實際的病例分析,如可以結合血腦屏障的癥狀和臨床用藥的方法,這樣學生可以更好的掌握理論知識,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將理論知識更加得心應手的應用,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使學生在學習中形成臨床思維。
4.調整評價體系,進行綜合的評價
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都是采用考試的形式分析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很少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學生的視野不能得到開闊,課堂教學存在局限性。在對學生評測的環節中,也只是采用理論考試的形式。所以,在對學生考核的過程中,應該通過理論、實踐環節結合的形式。
5.完善人文教育理念
護理專業的學生在今后會與不同性格的患者打交道,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樹立一定的人文觀念。護理專業的學生不僅僅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要具備抗壓能力,完善自己的工作態度。所以,老師在教學中,要教育學生要平等的對待每一位患者,在平時的教學中著力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進行高職護理專業組織學和胚胎學教學的環節中,老師應該與學生拉近距離,不斷的完善教學的方法和理念,總結教學的經驗,注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結合。
參考文獻:
[1]王丹,王雅光. 高職護理專業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體會和改革設想[J]. 衛生職業教育,2016.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