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存德
摘 要:傳統的教育模式過分的注重給學生灌輸知識,導致學生在學習中處于被動的狀態,同時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這樣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非常不利。新課改給我國教育迎來了新的生機。在這個背景下,教師開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而創新精神的本質就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因此,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刻不容緩,這對于提升學生各方面的學習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4-004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4.026
問題意識主要是指在教學中,學生學會并且善于發現問題,然后積極主動的探究并且解決問題。問題是數學教學的中心,有了問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能夠散發思維,找到學習的方向;有了問題學生才能夠找到學習的動力,由此可見問題對于學習的重要性。目前,在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已經成為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那么教師在教學中如何才能夠培養學生的意識呢?本文分析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問題意識的重要作用以及策略,以期幫助學生提升數學能力,培養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一、 分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問題意識的培養收到教師的重視,這是因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問題意識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首先,新課程的重點是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課堂上應該是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并且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有利于學生轉變學習方法培養問題意識,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其次,數學學科本身的邏輯思維性較強,學習難度比較大,通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有利于促進學生發散思維,讓學生敢于想象,學會全面的分析問題,這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以及創新思維有著重要的意義;最后,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非常密切,可以說數學就是來源于生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摒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轉變為積極主動的學習,善于動腦并且學會發現問題,這對于學生構建良好的數學知識體系有重要的意義。
二、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主要策略
(一)營造良好氣氛,讓學生敢問
對于數學課堂而言,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十分必要的。和諧的課堂氛圍能夠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不再害怕學習,而是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并且處于輕松的學習狀態。學生的心情變得舒暢了,在學習上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進而養成樂于思考,學會質疑的良好學習習慣。教師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敢于提問,首先可以在課堂上積極主動的與學生互動,和藹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例如,在教學加減法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以這樣的方法來讓學生敢于提問:“小明的媽媽買了10個蘋果,奶奶買了8個梨子”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習的加減法設置問題。由于這是一道比較開放的數學題,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提出各種不同的問題,這時候教室就變得熱鬧起來了,學生都踴躍的舉手說出自己的想法。例如,學生1:“老師你看我提的問題對嗎?蘋果比梨子多幾個?”學生2:“老師,我有不同的看法:小明家一共有多少個水果。”等等,學生踴躍的回答教師的問題,平時不敢回答教師問題的學生也都能夠主動舉手參與到課堂中。另外,對于不敢和不愛回答教師問題的學生,教師要耐心的引導學生,讓學生敢于突破自己,敢于提問。
(二)適時點撥學生,讓他們會問
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會問問題才能夠提現出數學教學的價值。那么如何才能夠使學生會問呢?首先,教師要正確的引導學生。學生在學習中首先是模仿,教師要做好模范作用,適時的點撥學生,讓學生會問問題。例如在教學《倍的認識》這一課時,假如教師提問讓學生說出倍數的關系,那么學生可能不會說。當教師經過舉例之后,如:餐桌上有9個草莓,3個蘋果,那么草莓的個數就是蘋果的三倍。如此一來,學生就會模仿教師說出自己對倍數的認識,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變得高漲。另外,教師還要及時的點撥學生。這是因為問題無時無刻的在我們身邊,那么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會問,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問題意識。例如在學習《估算》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適當的點撥學生,讓學生提出:“在兩位數中,個位上是5,那么應該是舍還是入?”的相關問題,這時候學生開始疑惑,因為學生也不確定是應該舍還是入,而一部分學生則是認為不管是舍還是入結果都是一樣的。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與教師一起探討解決這個問題。如此一來,學生慢慢地學會提問,學習的積極性也會越來越強。
(三)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樂于問
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學習方法,以及思維方式,讓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正好處于學生的發展期,從而激發學生樂問的熱情。由于小學生還處于好奇心強的年齡,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會問。例如,在教學《分數》的相關知識時,對于如何比較分數的大小學生可能不是很清楚,那么教師就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程:大家都知道豬八戒跟悟空分西瓜的故事,剛開始悟空說每人吃四分之一,豬八戒不同意,說自己至少要吃五分之一。最終結果是豬八戒吃了八分之一,吃完了才知道自己傻。這時候學生也勇敢的提出問題:為什么豬八戒說自己傻呢?這就涉及比較分數的大小問題,這樣的問題導入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樂于提問。
三、結語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需要慢慢積累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去實現。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有學會了質疑,學會對學習的內容提出問題,這樣才能證明學生真正投入到學習中,才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只有這樣,學生各方面的學習潛能才能夠被開發,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進而讓數學課堂煥發真正的活力。
參考文獻:
[1] 韓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小學教學參考,2010(8):50-51.
[2] 鄒大劉.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考試周刊,2012(63):84.
[ 責任編輯 胡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