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琪琪
(云南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昆明 650500)
太原市普通高中場地啦啦操運動的開展現狀研究①
何琪琪
(云南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昆明 650500)
隨著場地啦啦操運動的普及,為了了解場地啦啦操運動在太原市普通高中的開展現狀,該文采用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數理統計法進行調查與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推廣意見和策略。旨在總結現狀、發現問題、提出對策,為場地啦啦操運動的開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太原市高中 場地啦啦操運動 開展現狀
場地啦啦操運動是我國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項集體性運動項目,憑借它獨特的魅力、動感的音樂、具有挑戰性的技術動作,很快吸引了廣大青少年并迅速發展起來。場地啦啦操的推廣有利于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培養隊員們的團隊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培養其健康的體魄。該文以場地啦啦操運動在太原市10所高中的開展現狀為研究起點,挖掘出場地啦啦操運動在高中開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對策,為太原市高中場地啦啦操運動的發展提供一些理論參考。
通過問卷調查,已開展場地啦啦操的學校有4個,分別是太原市第十五中學、太原市第四實驗中學、成成中學,育英中學。4個學校均設有啦啦隊,其他學校均沒有開展場地啦啦操。其中3所高中參加過太原市舉辦的場地啦啦操比賽。有很多原因導致大部分高中沒有參加市級的場地啦啦操比賽。其中,學校不夠重視,學校不能夠提供訓練的場地和經費等原因導致大部分高中沒有場地啦啦操。
2.1 場地啦啦操教師的年齡狀況
場地啦啦操教師年輕者占的比重較大。30歲以下的場地啦啦操教師占到總數的22.2%;30~40歲的場地啦啦操教師占到總數的66.6%;40~50歲場地啦啦操教師占到總數的11.1%;50歲以上沒有從事場地啦啦操教師職業的。年輕場地啦啦操教師時間充沛,有精力去學習場地啦啦操,這有助于場地啦啦操的發展;中年場地啦啦操教師從事場地啦啦操教學時間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這也為場地啦啦操的推廣提供了幫助。
2.2 啦啦操教師原始專業情況
18名啦啦操教師中,原始專業是健美操的有8名,占到44%,調查的啦啦操教師中從事自己健美操專業工作的占比重最大;啦啦操教師中原始專業是體操的4名,占到22%;原是專業是田徑專業的3名,占到17%;球類專業的2名,占到11%;原始專業為其他項目的有1名,占到6%。由此可見,專業的啦啦操教師很稀缺,原因是場地啦啦操作為近幾年發展起來的的運動項目,許多中學的場地啦啦操沒有完全開展起來,場地啦啦操的教學基本都是在健美操的課程中學習,所以許多學校在教學課程的設置上會選擇原始專業是健美操的教師。由于他們的原始專業不是啦啦操,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啦啦操的技術及專業知識,這就影響了場地啦啦操向前發展。
2.3 教師對場地啦啦操的認知程度的自我評價分析
從對教練員對場地啦啦操的認知程度的自我評價調查中可以看出,非常了解場地啦啦操的人數僅僅只占11%;比較了解場地啦啦操的教練員占44%;28%的大部分教練員限于只是知道場地啦啦操這項運動,并不了解這項運動的文化底蘊及其項目特征;還有7%的教練員完全不了解場地啦啦操,這就阻礙了場地啦啦操在高中的推廣。
3.1 中學生參加場地啦啦操鍛煉的動機
在參與場地啦啦操鍛煉的動機方面,為了娛樂的學生占36.8%;對場地場地啦啦操有興趣的學生占31.6%;為了提高運動能力的學生占26.3%;10.5%的學生是為了健身。學生喜歡啦啦隊隊服和配飾占77.6%;學生認為場地場地啦啦操具有感染力、場面活力四射的占53.7%;學生喜歡場地啦啦操的動感音樂和獨特風格的占45.1%。雖然大部分中學對場地啦啦操不是特別了解,但他們能夠接受場地啦啦操這個新鮮、富有時代氣息的運動。
3.2 學生場地啦啦操了解途徑統計
經調查有70.1%的學生是通過網絡、電視等媒體了解到場地啦啦操;37.4%的學生通過學校場地場地啦啦操運動了解到場地啦啦操;31%的學生是通過學校場地啦啦操的比賽和文藝匯演,30%的學生是通過期刊雜志,23.6%的學生聽到他人提起過,22.4%的學生通過校內社團,還有17.2%的學生是通過校外活動了解到場地啦啦操。大多數學生是通過外界來了解到場地啦啦操,這也充分說明學校對場地啦啦操不夠重視,宣傳力度還欠缺。
根據調查了解到場地啦啦操訓練都是在操場上或是其他室外的場地上,室外受天氣變化的影響大,使得場地啦啦操訓練不連續。場地啦啦操的學習,音響設備是必須的。大多數中學場地啦啦操訓練場都是以前的健美操教學訓練場地,場地窄小且層高太低,完全不符合場地啦啦操項目的要求。許多學生想學習,也沒有基礎的場地設施。應該完善場地啦啦操場地設施,為學生創建適合學習場地啦啦操的場所。
制約場地啦啦操在中學的發展因素中,有87%的學生認為師資力量不夠,教材缺乏;71%的學生認為學校沒有訓練的場地;89%的學生認為學校不夠重視;83%的學生認為學校的宣傳力度不夠; 69%的同學認為場地啦啦操的社會化程度不夠;還有33%的學生是因為不喜歡場地啦啦操這項運動。這些因素阻礙了場地啦啦操運動在高中的推廣發展。
6.1 結論
(1)目前高中啦啦隊的教師,以原始專業為健美操的教師為主,其余的場地啦啦操教師基本都是外專業的,加之教材缺乏,教師整體水平偏低。
(2)學生具有學生、運動員的雙重角色,角色的雙重性決定了他們必須在完成相應的學業任務的同時還要提高自己的競技水平,學習與訓練之間存在矛盾。
(3)所有高中沒有建立專門的場地啦啦操教學和訓練的場地,學校一般是在室外或者是在健美操館或綜合性場館進行訓練,不利于場地啦啦操的發展。
(4)大部分中學沒有對場地啦啦操做過宣傳,中學生對啦啦隊運動不是很了解,這也阻礙了場地啦啦操在高中的開展。
6.2 建議
太原市中學體育管理者應加強場地啦啦操運動的推廣力度;提高學校領導對場地啦啦操運動的重視程度;提供啦啦操教師更多的進修學習機會,推廣更多的規定套路;豐富場地啦啦操開展形式,完善場地設施,進一步改善訓練教學的硬件條件。
[1]王操惠.湖北省高校開展場地場地啦啦操運動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湖北體育科技,2013,31(5):601-602.
[2]孟憲軍,邱建鋼.中國學生動感場地啦啦操競賽評分規則(第二版)[S].中國學生健美操藝術體操協會,2004.
[3]李凡.北京市海淀區高校場地場地啦啦操運動開展現狀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3(16):143-144.
[4]任曉鳳,李格,劉永松.場地啦啦操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山西體育科技,2008,28(4):52-54.
[5]李運強,陳立農.在中學開展啦啦隊運動的意義和價值[J].運動,2010(11):84-85.
[6]徐中秋,張欣.影響我國中學啦啦隊開展的社會學因素及對策研究[J].內蒙古體育科技,2013,26(1):8-10.
G633.96
A
2095-2813(2017)03(a)-013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7.131
何琪琪(1992,7—),女,漢,黑龍江訥河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社會體育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