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哈爾濱師范大學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關注健康 促進健康
王晶晶
(哈爾濱師范大學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古往今來,人們都渴求自己能有一副強健的體魄,傲人的身姿。但究竟什么是健康,危害健康的因素有哪些,我們人類應該如何做才能保持身體健康。這是一個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也是千百年來經久不衰的一個話題。
健康 因素 保持
在現代生活中健康的表現形式究竟是什么,或許每個人都會給出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答案。但世界衛生組織曾在2009年6月6日對人身體健康的表現形式給出了一個確切的回答。世界衛生組織對人的身體健康提出了一個標準,簡稱“五快”。這五快分別是指:吃得快(人們在進食時有良好的胃口,不挑食,能在正常的速度內吃完一頓飯);走得快(人在步行的時候,行走自如,活靈活現,說明人的精力充沛,身體狀況良好);說得快(人的言語表達正確,說話流利,表示頭腦敏捷,心肺功能正常);睡得快(人在該睡的時候有睡意,上床后能很快入睡,而且睡得好,睡后精神飽滿,頭腦清醒,說明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抑制功能協調,且內臟無病理信息干擾);最后是便得快(指人一旦有便意,就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且感覺良好,這說明人的胃、腸、腎功能良好)。這是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判斷人身體健康的標準,它具有一定的權威性。
導致現代人身體健康問題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現在以學生為個案來對造成其身體亞健康或疾病的原因進行簡單的闡述。造成學生身體亞健康或疾病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種:(1)生活無規律,沉溺于夜生活。早晨不起,晚上不睡,迷戀上網和打游戲。(2)精食、挑食、不吃早餐。(3)公眾娛樂場所的有害氣體以及噪音的污染。(4)亂用化妝品和洗滌用品。(5)亂吃零食、街邊小吃,飲食不衛生。(6)穿著不當引起的疾病。雖說這只是列出來造成學生身體亞健康的原因。但經過一番的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其實造成其他年齡階段身體亞健康與疾病的原因,也不外乎這幾大點。
每個人對鍛煉身體,保持健康的具體方法都有所不同。因此健身的方法就得因人,因性情、愛好具體分析。一代偉人毛澤東的健身之道就異于常人。毛澤東在讀書時期就經常通過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來增強體質,強健體魄。他曾經通過風浴、雨浴、雪浴、冷水浴來鍛煉自己的體魄。毛澤東認為通過這樣的健身方法不僅能強健筋骨,更能磨練人的意志力。
而對于我們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每一個成員來說,健身的方法也得因人的年齡,工作類別以及工作的環境來具體劃分的。例如,久坐辦公桌前的上班族,多數都患有頸椎、腰椎等骨骼疾病,又因為長時期的飲食不規律,胃腸等器官功能也存在極大的隱患。且多數白領人員是沒有充足的時間來進行每天的身體鍛煉的,那么就得具體問題白領們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零碎時間來進行身體鍛煉。上下班時間如果充足且距離不遠的情況下,建議白領人士采用步行上班的方法。能多走路就走路,能不乘坐電梯就不乘坐電梯。除了工作環境與類別的差異而造成的身體鍛煉方式的不同外,年齡的差異也會造成身體鍛煉方式的差別。對于少年兒童來說,他們任何適宜的運動都應該積極地參與。少年兒童正處于生長身體的關鍵時期,多參加各式各樣的運動,對青少年的身高體長、心肺功能、靈活性、力量以及柔韌性等都有較好的促進作用。總的來說,體育鍛煉方式的選擇得依個人情況具體分析。
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形成健康體魄的基礎。俗話說“病從口入。”吃得不健康、不均衡就會造成身體上的一些疾病,因而在飲食方面應多注重膳食的合理搭配,營養均衡,飯量適中。除此之外也要有良好的作息時間,盡量的不要去熬夜。因為我們人體的各個器官會在人類入睡后的相應時間段內進行修復,如果我們在本應進入睡眠階段時,還未入睡,那么我們的肺臟等器官系統就不能得到及時的修復,長此以往就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傷。
食物是維持人體正常運行的能量來源,但食物的攝入也不能過多,要做到能量平衡,均衡膳食。能量平衡,即指機體消耗和攝入的能量趨于相等。熱能攝入量大于消耗量時,體重和體脂會增加;熱能小于消耗量時則體重會減輕。兩者都會損害身體的健康。
均衡膳食又稱健康膳食。均衡膳食是指膳食中所含營養素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適當,且與人體的需要保持平衡。均衡膳食中營養素的合理構成必須滿足肌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原則是要有足夠的熱能、適當的蛋白質、充分的無機鹽和微量元素、適當的食物纖維和充足的水分。均衡膳食、能量平衡說著容易,做著難。可為了我們自身的健康,我們應盡量的有意的去培養我們健康飲食的習慣。
作息正常也對我們人體的健康至關重要。人類的作息時間不僅要遵循一天早晚的時間變化,也要遵循一年四季的時令改變而有所變化。在《皇帝內徑》四氣調息神大論篇章中就對一年四季的作息變化簡要的闡述過。其中記載,在春夏兩季節時人們要夜臥早起,在秋季時要早臥早起,而在冬季時則要早臥晚起。具體原因是因為一年四季時令不同,萬物生長的榮興狀態也會有所變化,而人類雖是萬物之靈,但也不要破壞生物隨時令變化來調節作息的規律才好。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為心理健康提出了九條標準:
(1)對現實具有高效率的知覺;
(2)自發而不流俗;
(3)能悅納自己,悅納他人,接受自然;
(4)在其環境中能保持獨立,能欣賞寧靜;
(5)注意基本的哲學和道德倫理;
(6)對平常的事物,如朝旭夕陽,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經常保持興趣;
(7)能和少數人建立深厚的友情,并具有樂于助人的熱心;
(8)具有明顯的態度,創造性的觀念和幽默感;
(9)能承受歡樂和憂傷。
心理學家馬斯洛所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標準,是較為全面的。我們可以根據他所提出的這些標準來時刻的關注自己內心世界的變化以及身邊他人的心理變化,及時地將自我及他人心理極端的現象消滅在萌芽當中。
由于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化,社會中心理疾病的發病率越發突出。就現在一般高校而言,學生們已經有了對心理健康這一概念的初步認識,但仍有滯后性,表現為知與行的矛盾性。究跟尋底,部分原因是人們礙于面子,不愿承認自身心理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人們對心理健康的錯誤認識也是導致自身不重視心理健康的原因之一。
社會的快速發展,生活壓力地逐年升高都給人們的身心健康帶來了極大地威脅,這就更加要求人們關注健康,重視健康,樹立起良好的健康意識,及時的發現自己身心上出現的健康問題,以免給我們日后的生活帶來不便。
[1]劉琦,赫衷慧.科學健身[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
[2]趙之心.日常健身百科[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
[3]吉崇波,關蘭友.運動與健康[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7.
[4]姜桂萍.健身健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曾慶濤,張俊杰.健身舞蹈[M].北京:國家行政許學院出版社,2012.
[6]陳冠仁.毛澤東個性化的健康之道[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3.
[7]康于民.健道:一生的健身計劃[M].中國電影出版社,2001.
[8]常學輝.圖解黃帝內經[M].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10]鄒海貴.大學生心理健康意識現狀及培育初探[J].南華大學學報,2003(6):5.
G612
A
2095-2813(2017)09(c)-018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