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群英
重慶市綦江區三角中學
如何做好初中英語課堂合作學習
楊群英
重慶市綦江區三角中學
眾所周知,傳統的教育模式下的教育,班級人口眾多,教師無法全面了解到班級中各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填鴨式的傳授知識的方法,使得初中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提升,束縛著學生靈活運用英語語言的表達,都對初中時期的英造成非常大的不良影響。本文將向各位闡述初中英語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的必要性、策略方法、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等等方面,希望能夠對一線的初中英語教師在實際的實施合作學習策略的過程中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初中英語;合作學習;小組學習;創新
1.打破傳統教學的局限。
由于班級人數多,時間有限,提問面窄,教學任務重,傳統教學無法做到真正面向全體學生。而小組合作學習模擬了小班化上課的形式,學生由原來的聽講者轉變為學習的參與者,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有機會發表個人意見,展現自我,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由原來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轉變為“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2.有利于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和激情。
小組合作學習由于人數比較少,避免了學生在課堂上當場答錯時的尷尬,提供了一個相對輕松和愉快的學習空間,緩和了學生的緊張情緒,在沒有包袱和壓力的環境下,組員敢問敢說,暢所欲言。他們都把精神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上面,而不再是關心自己句子說得正確與否這樣的問題上。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獲利更多,語言能力得到提高,從而使他們更主動更積極地學習,大大激發了他們參與課堂的熱情和激情,因此在分配到任務后,他們能夠自發地積極地去完成。
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每位學生對每個問題都有自己的想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既可以分享自己的意見,又可以從組員的發言中獲得其它意見或看法,從而不斷受到啟發,拓展了想象的空間。此外,有的時候很多問題單憑一個人不是那么容易解決的,或者每個人都是帶有片面的看法,而通過小組的集體智慧,往往會有創新的解決辦法。
4.有利于增強團隊的合作意識。
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要求只有每一位組員都掌握了教學內容,才算完成教學任務,那么每位組員都認為自己有責任保證組內成員都學會教學內容,因此,他們積極和主動的學習情緒高漲起來,思維和心理活動較長時間處于興奮的狀態中。為了盡快盡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習主動靈活、基礎好的同學都會希望自己能充當“小老師”的角色,運用學過的知識,盡最大努力來幫助組員,他們會主動帶動基礎稍差的同學一同前進,相互講述對某一問題的理解或心得體會,并相互辯論、糾正,使基礎稍差的同學有更多機會。
在目前的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中,大多數教師都是面對授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而臨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這樣的學習場面看起來很熱鬧,但是對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意識的養成并沒有多大的促進作用,要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師首先必須進行合理的分組。小組合作學習有多種分組形式,小組成員的組成一般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這樣既可以增加小組合作成員的多樣性,同時又有利于開展小組間的競賽。結合中學生的特點和英語學科的特點,可以按座次就近組合和以任務為中心的小組組合兩種形式。
(1)按座次就近組合。按座次就近組合,就是按班級正常的座次將鄰近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每組一般人左右。這種合作小組的形式,無需將學生分出層次、重新調整座次,因此操作起來比較方便。為了更好地實施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突出“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特征,任課教師可以在開學初與班主任協作,依據學生學業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征、性別和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以4人為一組來安排學生的座位。這種異質就近組合的合作學習不同于傳統教學中的分組討論。一般情況下,教學中的小組學習活動是隨機、分散的,而異質就近組合的合作學習則是在共同學習目標下進行的有一定凝聚力的學習活動。
(2)以任務為中心的小組組合。以任務為中心的小組組合是圍繞一項具體的學習任務或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按個人興趣自由組合,以一般以4個人左右為宜。例如我在講牛津深圳版9A Chapter4 Electricity的時候,我把我班上的學生分為十個小組,每組布置不同的任務:第一、二組上網查找深圳市的居民用電情況;第三、四組查找一些常用電器的相關知識;第五、六組查找如何安全用電;第七、八組調查周圍的同學或家人的用電情況;第九、十組負責討論如何節約用電,小組成員利用課外時間分頭查閱資料和相互討論,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助于因材施教,有助于改變傳統課堂中“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這種單—、單向的教學方式,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互動的、多元的信息交流,從而真正推動每個學生的進步。
[1]瑞琴;中國尋書網推出英語多媒體教學光盤[N];中國教育報2000年(12).
[2]袁彩虹;英語教學:跨躍應試教育樊籬[N];內蒙古日報(漢)2000年(9).
[3]岳向榮;小學生英語的“聽說讀寫”[N];光明日報200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