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耀育
【摘 要】初中語文課堂需要創設能夠引發初中生的情感共鳴,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語文的教學情境。初中語文情境教學是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語文教學的需求,創設和教學相關的語文教學場景和氛圍,引導學生快速而準確的理解語文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認知的全面的發展。語文老師在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習興趣、情緒等方面。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境教學
隨著新的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語文要求以學生為主體,課堂內容既要切合教材內容,更要符合初中生的認知實際。因此,初中語文課堂需要創設能夠引發初中生的情感共鳴,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語文的教學情境。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對初中語文情境教學的粗淺的認識。
一、初中語文情境教學的內涵
初中語文情境教學是為了很好的實現語文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語文教學的需求,創設和教學相關的語文教學場景和氛圍,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更好的引導學生快速而準確的理解語文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認知的全面的發展,切實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情”和“境”是初中語文教學中密不可分的兩個組成部分,語文老師在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習興趣、情緒等方面,從學生的學習生活的實際出發,創設貼合初中生的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學生課堂中的各種有效的教學因素,從而有效的完成語文教學目標。
二、初中語文情境教學的特征
1.富有情感性
初中語文情境教學的靈魂就是情感。感情的缺乏會導致學生沒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情感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關鍵,是連接老師和學生活動的有效的橋梁。在語文教學中充沛豐富的愛的情感,學生就會沐浴在愛的教育中學習成長,學生的學習才會行之有效,才會真正收獲屬于自己的知識。著名的教育家于漪老師曾經說過:“我們的教育事業應該是一種愛的事業,老師的愛應該超過親子的愛,因為在教學過程中飽含了崇高的責任和使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就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初中語文情境教學要注重提升學生的精神世界,重視培養初中生的人文的精神。通過有效的“境”的創設,引發學生的“情”。讓學生能夠在特定的情境創設中,感悟課本中的真摯的情感,從而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讓學生發現語文之美,學會做人、學會做事。
2.富有藝術性
初中語文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首先語文情境教學是一種具有較強的規范性行為,在語文教學中需要遵守教育的客觀的準則,因此語文教學具有科學性。語文教學是具有很強藝術性的課程,它通過語言為載體,在老師和學生的情感互動中,讓學生掌握有效的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各個方面都呈現著藝術的基本的特性。學生在語文老師的引導下,結合教學的規律,進行富含豐富情感的、審美價值的教學活動。初中語文教學的藝術性和科學性是密不可分的。科學家李政道曾經說過:“藝術和科學是一個硬幣的兩個面,密不可分。”他的話很好的歸納了科學和藝術的重要關系。在教學方面,科學的教學是教學藝術的重要基礎。教學如果到達了很高的境界,說明語文教學富有藝術水平,景情語達到了混為一體的境界。著名的教育家李吉林老師所提倡的情境教學就很好的呈現了語文教學的藝術性。
3.富有審美性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在教育的過程中如果缺乏美,那就非常不可思議。”初中語文情境教學在教學的目標、教學的內容和教學的過程都呈現出較為鮮明的審美特性。在教學內容上,語文情境教學會認真地選擇加工教育中美的內容,并且在教學設計中融入了美的情境,提升了學生的審美體驗。在語文情境教學的活動過程中,教學模式都會遵循共同的活動模式。結合語文教學內容來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將學生引領入情境,在情境中扮演相應的角色,從而進一步優化和拓展情境來再現教育影響美,學生會更加主動地實現體驗和認識的統一。總之,初中語文情境教學應用美的形式,依照美的規律,通過美的情境,產生美的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
三、初中語文情境教學的實施策略
1.巧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創設豐富的語文教學情境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我們中學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技術,能夠將語文課堂所需要的視頻資料、音頻資料、文字材料和圖片材料更加直觀的展現給學生,給予學生強烈的多感官的刺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引領學生在生動形象的情境中深入地感悟文本的內涵,從而切實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再別康橋》這首著名的詩篇,由于學生對于這首詩歌的寫作背景和寫作的時代都很陌生,學生很難理解文本中的深層的內涵。因此,我們老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徐志摩描寫的劍橋大學的優美的風景,特別是要搜集課文中描繪到的幾處經典的經典圖片,與此同時,還要搜集有關徐志摩對學校的自述的語句。通過多媒體呈現在語文課堂上,學生就能夠更好的理解詩歌創作的背景知識,同時也能夠激發起學生對詩歌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從而為課堂上進一步的感悟和理解打下堅實的基礎。初中語文課堂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豐富了語文課堂的容量,營造了豐富的語文教學情境。
2.利用學生多樣化的表演,營造多彩的語文教學情境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他們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語文課堂教學要充分利用初中生的特點,結合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對課文內容創設豐富的表演情境。學生通過表演,能夠和課文中的人物形象融為一體,更好的解讀人物的心理,從而加深文本的感悟和理解。
常言道:“言為心聲。”人物的情感常常通過語言來表露出來,因此要更加深入的理解人物形象我們可以從人物的語言入手。在教學魯迅的《孔乙己》這篇小說時,孔乙己有著極富個性的語言和動作,特別是孔乙己分茴香豆給孩子吃,當孩子不停地向他索要時,孔乙己的慌了神的動作和滿口之乎者也的語言讓人印象深刻。筆者布置學生小組合作來表演這個經典的片段,一個學生演孔乙己,三個學生演索要豆子的孩子。學生透過表演,更加深入地感悟和研究了文本,深入的理解了文本的深刻內涵,感知了孔乙己這一深受科舉制度毒害的迂腐的知識分子形象。通過表演創設的語文教學情境,能夠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和同學之間的合作的能力。學生的能力在表演中得到了更加全面的發展,當然學生由于認知水平的有限,老師在學生表演的過程中應該正確的引導甚至親自示范,讓學生的表演更加直觀的再現課文的主題,從而達到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
3.善用小組合作探究形式,創造生動的語文教學情境
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情境教學中的多媒體情境以及表演情境,都離不開語文課堂上的小組合作。小組合作的情境的營造,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個性的發展,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不斷發展和完善自我,從而更加高效的學習語文。在安排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時,老師可以把語文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和課后的拓展有機的結合起來。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是課前共同預習課文、提出質疑等,老師可以給學生課前的預習提出相對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問題,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更好的理解課文的內容;課堂中的合作學習,老師可以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后,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合作更好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內容。例如在教學《紫藤蘿瀑布》這篇散文時,老師可以布置小組合作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合作找出文本的主旨句,你們是如何理解這句話,并且合作思考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樣變化的?作者通過這篇散文要表達出怎樣的情感?這一系列的問題讓小組更加深入地思考文本的內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在積極的合作情境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情境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教學實踐中,語文老師要進一步提高對情境教學的認識,不斷豐富語文課堂的教學形式,從而切實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大鴻.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有效教學情境的創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2(13)
[2]李梓銀.情境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理性運用[J].文學教育(中),201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