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木健
摘 要:大量英美文學名著被翻拍成英美電影,這些翻拍大部分都較為完美地還原了原著,同時也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經典。這些經典電影讓原本止于文字書面上的形象轉化為立體可見的形象,應當說,這更加有助于人們對文學角色的理解與定位。本文通過對英美經典電影的分析,深入探析英美文學女性形象,并分別從對愛情的執著追求、對自我價值的追求、濃重的悲劇色彩以及獨立自主的女性角色性格進行闡釋。
關鍵詞:經典電影;文學;女性形象;英美
藝術與文學本身就是沒有具體國界區別的,因此大量由英美文學名著改編的英美經典電影,一方面作為藝術的表現形式;另一方面作為文學的另類詮釋,不僅在英美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在我國同樣也深受歡迎。英美經典電影有許多成功之處是值得我國電影去借鑒的,其中最為典型的成功之處在于,其對女性形象的塑造,在英美經典電影中,幾乎大部分都較為成功地對女性角色進行了塑造,并且女性角色也對整部作品有著深刻的影響。本文從英美經典電影入手,分析英美文學女性形象。
一、英美文學女性形象的特點
從歷史角度來看,英國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度,與大部分歷史悠久的國家一樣,英國女性的地位在最初也是較為低下的,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英國是一個“男權至上”的國度,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即使在文藝復興時期,一些文學巨匠在對女性角色的塑造上,一方面造就女性角色鮮明的個性以及反抗世俗的精神;另一方面賦予其悲慘的命運,可以說,英美文學女性形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鮮明個性與悲劇命運并存的情況?!澳袡嘀辽稀睆牡谝淮喂I革命開始逐漸發生了變化,而女性的地位也得到了較為明顯的提升,在這一過程中,女性的文學形象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在這時的文學作品當中,女性變得更加勇敢、更加自主、更加平等,這也為英美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英美文學女性形象的特點是極為鮮明的,在不同時期文學當中,女性的追求也不相同,從最初本能地對愛情的執著追求到后來逐漸變成對自由、平等、自主的追求,可以說,通過英美文學女性形象特點的觀察,就能夠較為系統地對英美女性社會地位的變化進行了解,而利用電影的形式將這些女性文學形象進行立體且多方面的詮釋,則能夠使人們對英美文學女性形象有著更加深刻的了解。
二、英美經典電影中英美文學女性角色的形象
(一)女性對于愛情的執著追求
和我國以忠、孝、仁、義為主旋律的文學作品不同,在英美文學當中,接近八成的作品都是以愛情作為主題或者格調的,無論是宛如史詩一般的鴻篇巨作,還是猶如近在咫尺的社會小人物的刻畫,無不充斥著愛情的旋律。在大部分英美經典電影當中,女主角在愛情面前幾乎都有著一種近乎于本能地對愛情追逐的執著精神,這些女性形象都可以為了愛情而反抗傳統社會、道德、輿論對其造成的壓力,即使面對著幾乎無法越雷池一步的世俗約束也是義無反顧。例如,對美國作家羅伯特小說《廊橋遺夢》進行改編的同名電影當中,女主角弗朗西斯卡與羅伯特之間的愛情在當時是被世俗所唾棄和不齒的,他們背叛了婚姻,對倫理道德的底線進行了挑戰。電影中,弗朗西斯卡本身是在意大利出生和成長的,對她而言,浪漫、自由幾乎充斥了她的身體,而在她嫁給了自己的丈夫之后,從浪漫的歐洲大陸來到了美國鄉村,她在那種窮極無聊的鄉村生活面前是極為無奈與無力的,在這時,她遇到了浪漫而又風趣的羅伯特,很快兩人就墜入了愛河,兩人的浪漫愛情沖破了世俗的枷鎖,但沒有自私地為了自己的愛情而放棄家庭,她依舊在盡著為人母的職責,這也是大量觀眾在欣賞《廊橋遺夢》時,為弗朗西斯卡愛情觀所落淚的根本原因之一,電影當中,通過女演員眉宇之間那抹似乎永遠無法緩解的憂愁與思念,深刻詮釋了她與羅伯特之間的愛情,也同樣詮釋了她對這份愛情的執著以及對家庭的責任感。由英美文學名著改編的英美經典電影有著一種向英美文學致敬的精神,大部分的經典電影都是以愛情作為主旋律,如在《簡愛》當中,簡·愛對于羅切斯特的愛同樣是執著的,有人認為簡·愛的愛本身就過于單純,實際上簡·愛能夠如此單純地愛羅切斯特的最根本原因也在于其本身對于愛情的執著追求。電影中,簡·愛拒絕了條件優越的圣·約翰的求婚,寧愿跟隨著豪宅被妻子燒壞而又雙眼失明的羅切斯特,成為羅切斯特世界當中的甜食,讓羅切斯特有了一個完滿的余生,簡·愛的這種對愛情執著的追求,讓大部分觀影者都自嘆不如卻又心向往之。實際上,英美經典電影或者說英美文學名著,對于女性角色對愛情的執著也有不同的詮釋,雖然都是對愛情執著但也有較大的不同,如《傲慢與偏見》中,電影對于伊麗莎白與達西之間的愛情的展現要比書中更加直觀,電影集中表現了伊麗莎白的愛情觀是相愛的兩個人能夠平等相處,愛情與金錢、地位、勢力沒有任何關系,愛情僅僅是兩個人之間的真摯情感,這種渴望平等的愛情觀讓觀眾能夠領略到伊麗莎白對愛情的執著,而這種執著的愛情觀本身就是《傲慢與偏見》的作者奧斯丁自身的愛情觀。通過英美的經典電影,能夠更為直觀地理解到英美文學女性形象對愛情的執著追求,盡管這種追求必然會付出慘重的代價,如《茶花女》中瑪格麗特一般也在所不惜。
(二)對自我價值的女權主義追求
除了對愛情的執著意外,大部分英美電影都對原著中女主角對男權主義的反抗進行了詮釋。英美的文學作品,尤其是20世紀初期的英美文學作品具有鮮明的女權主義反對男權的色彩,而目前英美經典電影大部分都是改編自這一時期的英美文學作品。在這一時期,英美女性逐漸從以往的家庭主婦逐漸向職業女性邁進,她們走出家門參與到社會競爭中,這些女性與傳統英美作品中那種追求愛情的浪漫主義色彩有著明顯的區別,這部分女性更加具有職業性,其追求的是自身的價值以及社會價值,這種思想在英美的許多經典電影中都有所體現。如《飄》改編的經典電影《亂世佳人》,女性角色斯嘉麗其本身是一個豪門出身的大小姐,但在南北戰爭的大背景下,她從一個少不更事的大小姐變為一個具有極高智慧的女強人,她經過重重磨難,逐漸地開始關心政治、關注社會,從而參與到政治與社會中,最終取得了較高的社會地位。對于斯嘉麗角色的詮釋,實際上是趨于寫實的,這一人物沒有以往涇渭分明的概念,斯嘉麗既有浪漫的情懷,同時也有精明強干面對現實的指揮能力與實力,這種感覺是較為復雜的,而這在《亂世佳人》中有了較為完美的詮釋。除了《亂世佳人》,還有根據同名小說拍攝的電影《名利場》,其同樣也有較為明顯的女權主義色彩,或者說是追求女權的色彩,女主蓓基為了能夠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只要能夠完成其對權力與欲望的追求,沒有什么是不能放棄的,無論是尊嚴還是清白,她都能夠割舍。從某種角度來看,這同樣是一種較為明顯的女權主義思想??梢哉f在20世紀初期,英美文學與時俱進地隨當時英美如火如荼的女權主義革命結合在了一起,透過文字來表現那一時代女性對于平等的追求,而后來改編的英美電影,更為立體、多面性地對這一時期的女權主義追求進行了詮釋。endprint
(三)獨立自主的女性形象
文中英美經典電影與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擁有的對愛情的執著以及對自我價值女權主義的追求,實際上都構成了女性形象獨立自主的基礎。對于英美經典電影而言,其通過對英美文學作品的改編與拍攝,最終目的是呈獻給人們一個具有獨立自主色彩的女性形象,這種呈現,實際上也不失為一種女權主義在文學文字方面以及藝術電影熒幕上的一種宣泄和爆發。在勃朗特的《簡愛》中,女主角簡·愛用自身的聰明才智征服了羅切斯特,與其他當時的女性相比,簡·愛有著更強的理智,其雖然執著地追求愛情,但她所向往的愛情是平等的,因此,她要時刻保持著克制與清醒,對于那些阻礙自己的權貴抱著嘲笑的態度,她無疑就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女性形象,無論是在最初得知羅切斯特有妻子后,為保持自身的尊嚴選擇離開,還是其得知羅切斯特對自己深愛后,不顧其失明而陪伴終生,都能讓人體會到簡·愛那高貴的靈魂。不僅如此,簡·愛還是一位提倡經濟獨立的女性,她對于獨立自主的追求是更為務實和理智的,因此,我們不難從英美經典電影中分析出英美文學女性形象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力求塑造女性的獨立自主。
三、結語
無論是在電影還是在文學中,女性角色都是不可或缺的,它是文學作品以及影視作品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應當說,如果想要對英美文化進行深入理解,就必須對英美的電影與文學作品進行深刻研究,且借助英美經典電影對英美文學女性形象進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意義。與我國傳文學中突出男性角色的光輝形象不同,英美電影與文學在對女性形象進行塑造上有著較為鮮明的特點,英美大部分的經典電影都較為細膩地對女性角色進行了詮釋,這種詮釋讓人們對英美文學女性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實際上,如果我們仔細品味也不難發現,無論是英美文學還是英美經典電影,幾乎都是隨著社會的思潮而不斷變化,這些經典電影與文學作品體現的女性形象,實際上也是英美女性從男人附屬品走向獨立自主的一種見證。
參考文獻:
[1]鐘偉軒.從英美經典電影分析英美文學女性形象[J].電影文學,2015(15):73-75.
[2]張玲.試議基于英美經典電影分析的英美文學女性形象[J].教育教學論壇,2017(27):91-92.
[3]徐星玉.從英美經典電影分析英美文學女性形象[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1):63-64.
[4]周珊.從文學到電影的嬗變——英美文學經典女性形象管窺[J].大眾文藝,2016(4):170.
[5]羅建芳,何玥.從英美經典電影探究英美文學女性形象[J].校園英語,2016(12).
[6]張曦.從英美經典電影談英美文學中的女性形象[J].短篇小說:原創版,2016(3Z):89-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