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代社會中,傳媒作為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工具,對人的主體性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它在傳播信息的同時,也傳播著文化、價值觀念,此外,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本文主要從電影入手,把女性形象放在特定的語境中分析,從而識別出在商業化規范的今天,電影中的女性形象究竟起著怎樣的作用。
關鍵詞:電影;女性形象;商業化;作用
作者簡介:李丹(1987.5-),女,漢族,河南省商丘市人,研究生,商丘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戲劇與影視學。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7--01
藝術鐘情于人類兩性世界,女性形象是藝術的永恒內容。縱觀中西方電影,可以說每一部都離不開女性的參與,即便是表現“硬漢”形象的電影中,依然會出現某女郎。從格雷馬斯的行動元理論分析,女性在電影中大多是以格雷馬斯所提出的六種“行為者”中的兩者出現:一種是幫助主體完成任務的輔助者,另一種則是阻礙主體完成目標的反對者。由此可見,女性在電影中的角色也是多元化的,這實際上也是基于導演在影片中的角色需求以及觀眾的欣賞需求設定的。
女性形象深得編劇、導演以及觀眾的青睞,在她們身上有著深刻的社會和文化內涵。女人的“女性化”成為了現代化的一個標志,同時逐步轉化為女性本身價值的一部分,比如,“美女”作為一種符號在電影中的顯著地位。從古至今,影視劇中充斥的“不愛江山愛美人”、“紅顏禍水”、“英雄救美”等經典場景,無不彰顯著女性在其中的作用。在電影中,為了情節發展的需要,女性形象的設定也很復雜,有主角、有配角;有美女、有丑女;有蛇蝎美人、也有良家婦女等,多元的角色設定,不僅豐富了故事情節,也滿足了觀眾的觀賞需求,從而使觀眾對其形象、性格、行為及態度認可或否定。
一、電影中女性的形象美強化對受眾的視覺沖擊力
每一部難以忘懷的經典電影都有一位讓人難以忘懷的經典形象。女性作為審美對象,有其特殊的魅力。當觀眾看到屏幕上一個個風姿婀娜的女性時,相信誰都會多看上幾眼,這主要是受眾對屏幕上的審美對象引起了美感。例如,《亂世佳人》中斯嘉麗的扮演者費雯麗,《羅馬假日》中安妮公主的飾演者奧黛麗·赫本,《七年之癢》中扮演女房客的瑪麗蓮·夢露等。這些經典電影中的女性以其特有的魅力深深地吸引著觀眾的注意力,并強化著他們的視覺沖擊力。
在如今“內容為王”的時代,影片最重要的還是要講好故事。所以,女性在電影中的出現必須為故事——即影片主題服務。因此,無論是編劇還是導演都應想方設法講好故事。在提倡男女平等的大環境下,許多導演開始拍攝關于女性題材的影片。有的導演甚至為女性,比如新西蘭著名女導演簡·坎皮恩,中國導演李少紅、馬儷文、胡玫等。很多電影中以女性為主角,表現女性主義,如電影《末路狂花》中的路易絲和塞爾瑪,她們最后開車的一躍,應看作一場強權勢力的恥辱和失敗。她們用尊嚴的死亡,戰勝了沒有尊嚴的強權鎮壓。再如電影《花木蘭》中替父從軍、馳騁沙場的一代巾幗女英雄花木蘭等。她們都以自己的方式書寫著女性的光輝形象,在電影敘事語言里,她們付出一定的代價,用一生抑或是生命,詮釋著對根深蒂固的父權思想的抵制和掙脫。
二、女性作為電影宣傳的噱頭
由于商業利益的巨大誘惑,電影上映前幾周甚至數月前就開始以各種途徑宣傳,有的以大明星宣傳,有的以特效宣傳,還有的以主創團隊作為宣傳的底料。這種宣傳在很大程度上有夸張之嫌,甚至扭曲了影片的原貌。比如,抗戰片被宣傳成情色片,有的甚至用片中男女主角的親密鏡頭作為宣傳海報。這樣做,很可能事倍功半。但是,有的電影制片人仍然會從受眾的興趣點出發,將女性作為宣傳的噱頭。
如2012年7月上映的陳凱歌導演的電影《搜索》,宣傳人員為影片做的宣傳海報,其中一張是趙又廷蹲坐在中間,顯出一副委屈狀,左右兩邊分別是高圓圓和姚晨,兩人都將目光投向男主角。這樣的一幅宣傳海報也很容易給人造成假象,有的人可能就會認為這就是一部關于兩個女人和一個男人的俗套的三角戀故事。可見,如今的電影導演總是在有意利用女性形象為其票房增磚添瓦,但是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觀眾都會掉進電影制作人所處心積慮設計的“套”中。
三、電影中的女性作為男性視點下的窺視奇觀
女性的外表一直以來是電影創意中永不落伍的元素。但電影中所謂“女性的美”,總是難以擺脫以男性為審美主體的源頭。女性往往會十分在意男性對其外表的看法和評論。無論是電影中的,還是現實中的女性,女性不再通過自己的眼睛來審視自身,而是被男性的審美觀所操控。勞拉·穆爾維在其文章《視覺快感與敘事電影》中提到,女性是處在雙重被看的境況下,一方面被劇中男演員觀看,另一方面則是被觀眾中的男性觀看。
因此,女性形象開始作為一種符號被電影人利用,同時,也被商業利潤所控制。這樣的控制從來不是直接的、顯在的,卻由于商品的符號價值取代了其它的一切價值,人們在其中自覺自愿地受控而顯出其背后的商業政治強大的控制力量。
結語:
電影中的女性形象越來越受到重視,是與其在商業化運作下的背景分不開的,它對于電影的票房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值得提醒的是,電影人必須在考慮電影內容的前提下慎重以女性作為宣傳噱頭,畢竟講好故事才是最重要的。
參考文獻:
[1]王志敏.電影美學分析原理[M].中國電影出版社,1993.
[2]尼克·布朗.電影理論史評[M].中國電影出版社,1994.
[3]勞拉·穆爾維.視覺快感與敘事性電影[A].張紅軍.電影與新方法[C].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