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香
摘 要:民間游戲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縮影,在幼兒教育課程中融入民間游戲,可以優化幼兒教育的質量。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民間游戲在幼兒園課程資源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指出如何在幼兒園課程中引入民間游戲,對民間游戲進行充分利用。
關鍵詞:民間游戲;幼兒園;學前教育
與其他游戲相同,民間游戲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民間游戲規則簡單,且種類多樣,可以滿足兒童的個性化需求,保證幼兒的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為此,學前教育應重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幼兒教育工作中結合民間游戲,提升教學效果。
1 民間游戲可以滿足幼兒的內在需求
國外著名的文學家約翰·胡伊青曾說過:人是游戲者,而站在另一個角度來說,游戲使人們消遣時間的一種方式,游戲是一項具有空間限制和時間限制的活動,游戲的規則由參與游戲活動的人共同制定,游戲的規則具有一定的約束效果。游戲與日常生活不同,它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在游戲的過程中,游戲的參與者能夠體會到緊張的游戲氛圍。作為人類活動的一種,游戲與文化、文明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具有一定的人文色彩,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造成直接影響。站在幼兒園小朋友的角度來看,民間游戲興起于民間,在大眾群體間進行廣泛傳播,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按照實際需要以及日常的經驗,建立了符合幼兒心理特點的民間游戲,這些民間游戲中匯聚著大量的優秀傳統文化,更加貼近兒童的現實生活,能夠滿足學生的內在需求[1]。
2 民間游戲對幼兒具有多重教育意義
2.1 保證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民間游戲的形式多種多樣,按游戲的空間不同,可以將民間游戲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在室內進行的游戲活動,另一種是在室外開展的游戲活動。其中,幼兒在進行室外的民間游戲時,室外的陽光可以增強幼兒吸收鈣質的能力,增加體內維生素D的含量,促進兒童的骨骼發育,使兒童擁有一個強壯的體格,保證幼兒的身體健康發展。大部分民間游戲都可以鍛煉學生的跑跳能力,比如:丟手絹這個民間游戲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奔跑能力,提升幼兒的反應速度;跳繩可以鍛煉學生的臂力;跳房子游戲可以鍛煉學生的平衡能力;跳皮筋、抬轎等民間游戲可以鍛煉學生的跑跳能力等等。在民間游戲的過程中,幼兒們可以放松身心,體會民間游戲的趣味性,幫助幼兒養成樂觀向上的性格,在游戲當中,還可以鍛煉幼兒的耐力,使其具備堅強的性格,有助于幼兒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2.2 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品質
大部分民間游戲都屬于一種集體性游戲,需要由許多人一起開展相應的游戲活動,幼兒在參與民間游戲時,會與其他游戲伙伴共同商討游戲的規則,最后明確游戲的玩法和注意事項,并在游戲環節中,嚴格遵守相關的規定,確保游戲活動的順利開展。幼兒在參與民間游戲時,會與游戲伙伴進行交流與合作,使幼兒具備團結協作的意識,優化幼兒的人際關系。通常情況下,民間游戲還帶有一定的競爭性,在游戲取得勝利之后,幼兒可以體會到成功帶來的喜悅,在游戲失敗之后,民間游戲的存在該可以提高幼兒抗挫折的能力。所以,幼兒參與民間游戲可以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品質,確保兒童健康成長。
2.3 增強兒童的民族認同感
卡爾西曾指出,人與動物的區別主要體現在文化方面上,對于人類教育來說,文化是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從總體上看,民間游戲與民族文化密不可分,民間游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文化的深入發展。幼兒在參與民間游戲的同時,可以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在輕松的游戲過程中對民族文化形成一個初步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內涵。由此可以發現,民間游戲不單單、是幼兒生活方式的一種,它會影響到幼兒的成長。
民間游戲是幼兒接觸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徑,卡希爾認為,種類豐富的文化匯聚在一起,會組成一個龐大的系統,該系統中的任何一種因素都是得到全員認可的,在民間游戲的發展過程中,民族文化也得到了傳承與發展,所以說,讓幼兒通過民間游戲認識并學習民族文化,有助于增強兒童的民族認同感。
以苗族的民間游戲“頂牛”舉例來說,這個游戲中便蘊含著苗族的傳統文化,這個游戲指的是兒童根據斗牛的特點,形成的一種游戲形式。苗族的兒童在放牛時,常常會聚集在一起,進行斗牛比賽,游戲的參與者分別位于兩側,模擬牛在爭奪地盤時的氣勢,仔細分析現場局面,找準進攻的機會,最終將對方頂翻在地,游戲才得以結束。這種民間游戲的開展,使兒童在游戲的過程中,充分了解到苗族的民族文化,實現了民族文化的繼承與發展[2]。
3 民間游戲在幼兒園課程中的應用方法
3.1 整合民間游戲并加以修正
把民間游戲引用到幼兒園教學課程中,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廣泛采集各種民間游戲項目,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選擇應用便捷的計算機技術,在網絡平臺中搜集民間游戲,還可以拜訪當地的傳統文化工作者,除此之外,還可以向當地居住的老人進行咨詢,記錄下他們在兒時所玩的游戲。值得注意的是,在對民間游戲進行收集時,需要把游戲的名稱、玩法和游戲規則機詳細記錄下來,便于日后在幼兒園課程中融入民間游戲。在完成民間游戲的收集之后,帥選適合幼兒開展的民間游戲,并適當地降低游戲難度,保證兒童可以全面參與游戲。
3.2 創設相應的游戲情境
重視民間教育在現代幼兒教育中的有效融合,將民間游戲恰當的融合在幼兒園的課程游戲當中,應為其教學工作的開展設定相應的游戲情境,引導幼兒園課程教育內容得到不斷的豐富,增加幼兒園課程中民間游戲開展的趣味性。舉例分析,某幼兒園為了將民間游戲作為其教學的一部分,在幼兒園自由活動區域中,放置沙包、剪子、跳繩等內容,教師在活動課程中,可以帶領學生因公這些基本道具進行課堂游戲活動,兒童在游戲過程中,逐步對民間游戲內容進行了解,從而達到了拓展兒童認知范圍,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作用;同時,民間游戲在幼兒園中的融合,應為幼兒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游戲文化氛圍。例如:可以在幼兒園的板報墻上張貼一些關于女媧補天、夸父追日的民間故事內容,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與民間文化內容相承接的傳統文化資源。某幼兒園教師在幼兒園宣傳墻上,每天張貼一張民間故事海報,然后,教師對幼兒進行簡單的講解,尤其是對傳說故事部分,教師將其作為打開幼兒接收民間游戲內容的主要突破口,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對民間文化、民間游戲的了解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平臺。該教師的這一做法,能夠充分利用幼兒園現有民間資源,加大幼兒發展與民間文化融合的關聯性,開展全面化的傳統文化教學引導,實現了民間游戲在幼兒園課程中合理應用。
4 總結
綜上所述,民間游戲在幼兒園課程資源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民間游戲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符合幼兒心理特點,有助于幼兒養成樂觀向上的性格,對民族文化形成一個初步的認識,增強兒童的民族認同感。在具體應用民間游戲時,需要篩選適宜幼兒進行的游戲活動,豐富幼兒教育的資源。
參考文獻
[1]田增會.彝族民間游戲在幼兒園課程中的應用研究[D].西南大學,2013.
[2]吳昊東.民間游戲在幼兒園課程中的應用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