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琳
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第一次明確把幼兒的早期閱讀方面的要求納入語言教育的目標體系,提出要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的根本分水嶺在于:是培養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還是致力于讓孩子在幼兒階段就會識字寫字。
關鍵詞:閱讀;早期閱讀;早期識字;圖畫文學
一、幼兒圖畫文學的內涵
幼兒圖畫文學是一種以幼兒為主要接受對象的文藝讀物,是圖畫和文學語言相結合的綜合性藝術樣式,是用圖畫來抒情敘事的體裁形式。圖畫文學中的具有豐富想象空間的圖畫形象可以刺激幼兒打開思路,然后根據幼兒自身的經驗通過聯想提供豐富的加工材料,最后運用大膽而合理的想象(即對聯想到的各種表象作進一步的重組、整合、改造,乃至重新建構)形成新的表象。這個過程正是隨意創造性思維的加工機制,在這個過程中始終離不開語言、思維、圖畫的結合。
二、幼兒圖畫文學資源開發的價值
(一)幼兒圖畫文學學習的價值
1.有利于培養幼兒主動獲取知識和技能的能力
從圖畫文學的內涵中可以看出,圖畫文學是用圖畫來抒情敘事的體裁形式。圖畫符號所賦予的想象空間是非常大的,圖畫形象可以作為一個刺激物激發幼兒進行發散思維,使幼兒積極、多角度地打開思路,從而有利于培養幼兒積極多角度地思考問題、主動獲得知識和技能的能力。
2.有利于激發幼兒對閱讀的興趣,培養幼兒良好的自主閱讀能力與習慣
同樣,從圖畫文學的內涵中可以看出,圖畫文學中的圖畫形象無論是細節描寫還是氣氛渲染都有一定的親和力,會把遙遠的時間、陌生的空間、奇特的形象和新異的情境化為自己的審美對象,非常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可以說圖畫文學是最受幼兒歡迎的閱讀題材形式,有利于激發幼兒對閱讀的興趣。另一方面,由于圖畫形象提供的想象空間非常大,每個幼兒在閱讀時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幼兒很容易從中獲得成功感與滿足感,有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自主閱讀能力與習慣。
3.圖畫文學在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
根據創造性思維的基本理論,思維、語言與形象關系理論和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我們在如何有效地運用“圖式語言”這個載體,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與實踐。在研究與實踐中,我們發現“幼兒圖畫文學”在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
首先,據有關心理研究表明,思維、語言與形象具有密切關系。教與學的策略資源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有密切的聯系,語言是思維的載體之一,人們稱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與語言具有作用與反作用的關系,語言對思維的反作用主要表現在:第一,內部語言是進行思維加工的工具之一,內部語言就是初始思想,指語言的內化、簡化,它以自己思想活動為思考對象時,成為不出聲的自言自語。內部語言是思維加工的一種重要工具,比如幼兒圖式閱讀中的對圖式符號的理解、添畫講述中的繪畫創編過程,實際上是內部語言與形象的有機結合過程。第二,外部語言在思維過程中的作用,從作為聯想的工具來說,通過圖式閱讀講述借助語言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和產生新思想。心理學家們認為:“無論哪個年齡階段,形象記憶的效果都優于語詞記憶的效果?!奔词箾]能進入記憶的那些形象信息,其中相當一部分雖然來不及進行加工處理,也將進入主體的潛意識領域,潛存在大腦皮層深處,成為創造和靈感思維的源泉。根據皮亞杰的兒童思維發展理論,4~7歲幼兒是直覺思維階段,其思想仍然是具體的,仍然靠表象,也就是說以形象思維為主。
其次,據有關研究表明,70%的具有高創造力的世界著名科學家,他們的優勢腦在右半球,也有人說右腦是創造腦,因此,要充分發揮孩子們的創造潛能必須在開發左腦的同時,大力開發右腦。而右腦教育是形象教育,語言(主要是左腦功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不懂語言便不會產生形象,沒有形象的伴隨,孩子們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語言,要開發幼兒的創造力資源,必須使我們的思維“左右逢源、相互補充、相得益彰”。
(二)幼兒圖畫文學資源開發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1.幼兒圖畫文學材料、內容資源開發的局限性
目前,市場上幼兒圖畫文學讀物多而雜亂,而真正適合各階段幼兒使用的優秀圖畫文學讀物卻不多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適合托班、小班幼兒閱讀的畫面大而清晰,形象突出、主題明顯、色彩鮮艷,接近幼兒生活的單頁單幅畫圖書卻很少見;而大多數圖書為了追求容量,往往在同一頁上同時出現多幅畫面,而且畫面的排列也沒有順序,這不符合幼兒思維的特點。
第二,幼兒圖畫文學中的圖畫與文字比例不恰當,文字比例太大而影響繪畫藝術本身的美感效果。
第三,將“早期閱讀”與“早期識字”等同起來,出現了識字課本和識字讀物滿天飛的現象,而忽視幼兒圖畫文學藝術本身價值的開發與研究。
第四,幼兒圖畫文學學習材料、內容比較單調,缺乏橫向與縱向的延伸。
2.幼兒圖畫文學學習過程中如何優化運用圖畫這個載體的資源匱乏
在圖畫文學教學中如何優化運用圖畫這個載體,使圖畫、語言、思維有機結合,單調而缺乏。幼教實踐層面也忽視了圖畫文學圖畫這個載體的特殊價值,只重視對書中具體內容的灌入,或干脆將“早期閱讀”與“早期識字”等同起來的現象比較多見。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開發幼兒圖畫文學資源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三、幼兒圖畫文學學習資源開發的原則
(一)在幼兒圖畫文學內容開發上體現以下原則
1.科學性原則
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這一階段的兒童身心剛開始發育,缺乏知識和生活經驗,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因此,幼兒圖畫文學主要是通過簡單描繪現實世界,幫助幼兒認知客觀事物,使他們開闊眼界,發揮想象力,培養良好的習慣和品德。endprint
2.發散性原則
所提供的畫面富有想象的空間,容易激起幼兒發散性思維。
3.趣味性與娛樂性原則
所有畫面刺激物都是幼兒感興趣的、容易激發幼兒主動性的,人物形象和情節結構要比較簡單,形象易懂。
4.思想性與藝術性統一原則
思想性體現在內容包含不同側重的教育意義;藝術性體現在畫面的繪畫藝術富有童趣和美感,易于幼兒接受并擁有豐富的想象力。
(二)在形象設計及版面編排上體現以下原則
1.童趣化原則
形象突出、擬人化、動態夸張。
2.美化與藝術化原則
畫面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突出繪畫藝術本身的美感效果和想象空間,體現繪畫藝術美。
3.有序性原則
在排版上要體現有序性,比如低幼兒童閱讀的最好是畫面大而清晰的單頁單幅畫圖書,即便是年齡稍大一些的中、大班幼兒閱讀的,有時可能會安排同一頁上出現不止一幅的畫面,也應該在排版上講究一個“序”字。
(三)在學習途徑上體現多樣性原則
筆者在實踐中嘗試了以下途徑還是很有效的,包括幼兒圖式閱讀活動、幼兒添畫講述活動、幼兒創編題畫詩活動、幼兒自編自繪圖畫書活動和圖畫資源重組活動等。
(四)在教學過程體現以下原則
1.以幼兒為主體原則
在一堂課中,教師的引導主要體現在啟發性的提問中,不超過一堂課的五分之一時間,其余時間則留給幼兒進行圖畫文學的學習活動,如看一看、畫一畫、說一說等。教師要調動幼兒自主閱讀的積極性,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發展幼兒的注意力、觀察
2.互動性原則
教師要結合多種方法給幼兒提供互相交流的機會和時間,要根據課題的內容和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合理安排個別講述、分組講述、互相講述和集體講述。
四、關于幼兒圖畫文學學習資源開發的幾點思考
(一)根據幼兒思維的具體特點,開發幼兒圖畫文學讀物
幼兒圖畫文學學習資源應根據幼兒思維的具體特點進行開發,具體來說要注意以下幾點:(1)在內容上應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2)在形象設計上要畫面清晰、形象突出、主題明顯、色彩鮮艷;(3)在排版上要體現有序性,比如低幼兒童閱讀的最好是畫面大而清晰的單頁單幅畫圖書,在排版上要講究一個“序”字。(4)既然是圖畫文學,那么就要突出繪畫藝術本身的美感效果和想象空間,文字說明一定要精練而且比例不可太大。
(二)圖畫文學是用圖畫來抒情敘事的體裁形式
因此,教師在引導幼兒學習時應充分運用圖畫文學的繪畫藝術和圖式符號擁有的想象空間,引導孩子打開想象的翅膀,促進美感的形成,以創造瑰麗和奇妙的視覺空間,使幼兒把奇特的形象、新異的情境化為自己的審美觀照對象,使圖畫文學中的圖畫形象作為一個刺激物打開幼兒發散思維的思路,然后根據幼兒自身的經驗通過聯想提供豐富的加工材料,最后運用大膽而合理的想象(即對聯想所得到的各種表象作進一步的重組、整合、改造,乃至重新建構)形成新的表象。切忌只重視灌輸書本內容,或干脆將“早期閱讀”與“早期識字”等同起來的現象。
參考文獻:
[1]董奇.兒童創造力發展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陳幗眉.學前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3]陳幗眉.學前兒童發展與教育評價[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
[4]陳兵.人類創造思維的奧秘[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
[5]黃云生.兒童文學教程[M].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