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轉麗
摘 要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社會經濟不斷發展。近年來,財政資金投入加大,對加強支出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要求不斷提高,財務管理工作越來越重要,其中加強績效評價就尤為重要,財務績效評價是財務管理的核心。行政事業單位開展財務績效評價,有助于加強財務管理,有利于政府管理,也有利于激發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同時也是加強管理會計的迫切需要。本文從財務績效評價的重要性出發,分析了財務績效評價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 行政事業單位 財務績效評價 評價指標
社會的不斷發展既離不開企業也離不開行政事業單位,兩者互相補充。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公共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公共服務的水平也越來越高,其中行政事業單位對社會的貢獻很高。所以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和財務資金的作用日益重要,建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績效評價體系就顯得非常必要。
一、財務績效評價的重要意義
(一)財務績效評價是建設高效政府的需要
財政不僅要講財還要講政。建立財務績效評價體系、推行政府績效管理和行政問責制度、完善政府績效評價制度是反腐建設的具體體現,是增強會計人員素質能力的需要,也是加強會計管理的需要。財政資金分配不均、不合理,那么建立財務績效評價就有助于提高政府效率、使其明確責任。
(二)財務績效評價是完善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隨著財政收入的增長、支出規模的擴大,財務的重要性會更加明顯,事業單位需要管好財務,使用好資金。對資金的投入、支出、效果等過程進行問責、問效,是財務績效評價的內容。資金財務績效評價是完善市場經濟的基礎,事關財政資金的分配和高效運行、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水平,是單位降低成本的關鍵。
(三)財務績效評價是加強內部控制的需要
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是為了提高單位管理效率,是為了激發職工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是為了加強員工的責任意識,使工作既互相牽制又互相協調。行政事業單位開展財務績效評價,就是從資金申請開始設立績效目標,在執行過程中進行績效監控,對結果進行績效評價,對評價結果進行應用,環環相扣,環環銜接。
(四)財務績效評價是現代財務管理和社會進步的需要
建立比較完善的現代財政制度,財務會計由會計核算轉為財務管理,是財務會計管理能力增強的體現。隨著社會民主法治的推進,社會各界對政府信息、預算、財務信息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特別是政府支出規模的不斷擴大,社會各界也要求知道財政資金的投出和使用。隨著納稅人繳納的資金越來越多,公民的民生需求、對公益事業投入的關注度增加,納稅人也想了解自己的資金去向,所以需要加強該變化的認識,改革配套政策,重視財務績效評價。
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績效評價存在的問題
(一)對財務績效評價的認識膚淺,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
現代財政制度的建立需要樹立績效理念,但財務績效評價是一項新的工作,理論與實踐知識匱乏,所以導致績效評價開展的動力不足。一是工作人員的培訓機會少;二是績效評價工作人員缺乏鉆研精神;三是單位缺乏激勵與考核機制,調動不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四是對財務績效評價的認識不到位,導致抓不住關鍵的績效評價點,領導對工作的認可度不夠,難以發揮財務績效評價的積極作用。
(二)行政事業單位人員財務理論水平低,責任意識不強
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對財務績效評價的設置感到無從下手。一是縣級單位財務人員少,財務人員常常兼職多項工作,對自己的工作只是應付而已,未能盡職盡責;二是不鉆研、不學習財務績效評價知識,致使工作不切合實際;三是執行不規范,過于隨意。建議單位每年在合理編制范圍內招聘一批財務人才,避免人才短缺;通過開展活動提高財務員工學習熱情,使其在工作中有上進心;培養員工的責任意識,積極發揮員工的價值;宣傳財務工作的重要性。
(三)行政事業單位領導對財務績效評價重視不夠
財務績效評價是系統性工程,需要各個單位共同合力、共同負責,但單位負責人對績效評價認識不到位,對績效評價工作不重視,致使職工對績效評價也是應付。建議加大單位負責人對會計法、預算法、與財政相關的法律法規等知識的培訓力度。
(四)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績效評價結果應用不足
財務績效評價是為了更好地為領導下步工作提供決策服務。真實全面反映相關財務信息是工作的基礎。一是由于存在官僚主義,績效評價結果得不到很好的利用,使得績效評價工作不能很好地開展;二是縣城人口少,縣級單位人員少,低頭不見抬頭見,一檢查出問題就找關系、找出路,使工作成果就無法得到利用;三是人員缺乏敢于“碰真”精神,人人自求安全,對問題的處理也是礙于情面,得過且過思想嚴重,導致評價工作結果應用不到位。
三、完善財務績效評價的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普及財務績效評價知識
1.加大財務績效評價的宣傳力度。開展績效評價,部門單位認為財政是故意找事。這不利于加強責任意識,不利于反腐,也不利于財政部門推進財務績效評價工作。政府財務績效評價是政府績效管理的重要部分,建議加強宣傳力度和宣傳范圍,加大在縣級廣播電視臺的宣傳,采取每天新聞播出前宣傳財務績效政策、政府績效管理等政策;通過對成功的績效評價案例進行宣傳,樹立績效理念;對績效反面案例進行報道,敦促人員增強防范意識;通過監察部門的談話節目,加大宣傳財務績效評價知識。
2.加強財務績效評價的理論培訓。通過近幾年開展的項目績效評價發現,財務績效評價是績效評價的核心,單位領導只重視資金的爭取和投入,對資金的執行重視不夠。究其原因主要是黨政負責人管理太多,不符合當前中央政府簡政放權的要求,不符合專業人做專業事的要求,也不符合當前加強管理會計的要求,財務人員的監督職能也被削弱。針對問題,筆者建議:一是加大對縣級黨委政府負責人的培訓,使其樹立績效評價理念;二是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負責人的培訓,使其樹立花錢問責問績效觀念;三是加強對各單位具體工作人員的理論知識及實際操作流程的培訓。endprint
(二)科學合理設置財務績效評價指標
1.明確財務績效評價的主體。根據預算法、會計法規定,單位負責人是政事業單位執法的主體責任人,那么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績效評價的責任人也是單位法人。
2.財務績效評價指標的選取。財務績效評價指標的選取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保證指標的系統性、科學性和全面性。指標的設計要考慮財務活動的連貫和系統,符合經濟活動的特點。其次保證指標的目標性。指標的設計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即財務績效評價指標要與財務績效目標設計具有一致性、統一性。最后指標設計要具有可操作性。指標設計牽涉到財務績效評價,指標設計對行政事業單位具有重要意義。合理選取財務績效評價方法。財務績效評價指標牽涉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定量指標是對過去的評價,定性指標大多是對未來的評價,兩者互相補充、有機結合。將財務績效評價指標與平衡記分卡聯系,更加有利于強化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績效評價效果。合理設置指標權重。合理的指標權重促使指標更加符合實際,評價結果更加公正科學。
(三)重視績效評價結果應用
1.建立財務績效評價與預算資金分配掛鉤機制。再好的制度不加強執行、不加強監督,運行起來也會困難重重。建立激勵機制,對財務績效評價設置完整的指標體系和嚴格的考核辦法,對達到一定分值的給予獎勵,對達不到的給予扣罰并將分值與預算資金安排掛鉤。加大獎勵和處罰力度,對財務績效評價做得好的加大獎勵,對做得不好的進行處罰。建立制度的目的是督促單位建立財務績效評價制度,推動單位財務績效評價工作。
2.建立單位負責人晉升與財務績效評價掛鉤機制。財務績效評價是一項單位負責人不愿意開展的工作,財務人員開展此項工作大多是得罪人的事,遭到許多單位領導的反對。建立資產管理與財務績效評價聯動機制,則單位負責人是會計法的執行主體責任人,只要負責人重視,單位工作就好推動,將負責人的晉升與績效評價結合,財務績效工作就一定會開展得有聲有色。對財務績效評價好的人員,優先提拔。
3.建立單位資產與財務績效評價聯動機制。對財務績效評價好的,可以對有意向購買達標資產的予以批準;對績效評價不好的,對提出的資產購置可以延緩直至績效評價達到要求。
4.建立財務績效結果公開制度。將財務績效評價結果于次年安排預算前予以公開,建立定時公開,并將單位是否公開納入單位目標責任考核范圍。
四、結語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公共服務領域的范圍逐步擴大,公共財政資金應用得越來越多。社會法治進程的加快,人們對政府公開信息的關注,使得財務績效評價尤為重要。行政事業單位資金來源主要依靠財政撥款,所以要管理好財政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近年來,政府重視績效管理,是單位開展財務績效評價的機會。筆者結合自身的工作實踐,對此進行了分析整理,對財務績效評價的開展提出了建議。
參考文獻
[1] 惠紅.淺議事業單位財務績效評價體系[J].財經視點,2012(02).
[2] 柏云燕.當前事業單位財務績效評價的缺陷及其完善[J].經濟與管理(中),2012(11).
[3] 吳雪筠.事業單位財務績效管理問題研究[J].時代金融(下),2017 (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