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宜欽
【摘 要】 隨著國民經濟的進步發展,科技創新的重要性逐漸凸顯,科技創新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如今,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較弱、科技成果較少、關鍵技術掌控力較差。因此,提倡科技創新,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尤為重要。自主能力的創新培養、現實生產力的提高及科技體制的完善對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具有重要影響。本文將對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方式的關系進行探究,以期完善經濟發展體制,提高經濟發展水平。
【關鍵詞】 科技創新 經濟發展方式 轉變 探究
引 言
我國經濟在不斷的進步發展,但是若想成為創新型國家,仍需一段時間的探索實踐。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增強科技創新水平的關鍵一步,是贏得國家發展主動權的重要一環,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科技發展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因素,科技進步、科技探索及科技創新等對國家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力,科技發展的速度將會影響國家經濟發展的進程。
一、科技創新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是在十七大的會議上提出的。其主要內容就是通過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來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經濟增長要依靠三個產業的協同發展來共同帶動,物質消耗向科技創新方面的轉變也是一項重要內容。需求、要素及產業結構等方面協同發展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
(一)科技創新促進要素結構優化升級
經濟增長要素的結構能夠反映國家科技的創新能力水平。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主要是依賴物質及勞動力的投入,屬于簡單的經濟增長發展方式,此種模式所需耗費的資源、材料較多,致使延緩了經濟發展的速度[1]。而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增強科技創新能力能夠有效地較少資源的耗用,使現實生產能力得到成倍地提高增長,并且減少了一些有害物質的排放。此種科技創新模式既能增強經濟發展的速度,又能降低資源的不必要浪費,對生態環境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因此,科技創新能力的有效提升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二)科技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積極謀劃第一產業、提高第二產業的增長速度、將第三產業做大做強,這些方式是進行產業結構優化的基本路徑。若是科技創新水平較低,經濟增長只能依賴較低層次的經濟發展模式,經濟效益難以有較大的突破。這樣長此以往將會導致農業的發展水平緩慢、工業的提升能力低下及服務業的發展模式陳舊等。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將會對農業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農民色生活質量,形成城鄉一體化的新局面;將信息融入到工業發展的進程中,形成高新技術產業鏈,致使工業的績效顯著提升;現代服務業在創新科技的帶領下,也會提高其產業效益,為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2]。
(三)科技創新促進需求結構優化升級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能夠改善內外需的結構,平衡供需結構。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大多都是通過資本投入來實現經濟的增長,投資的水平增長較快,致使投資和消費的結構失衡,致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未與經濟增長同步增長,嚴重的結構失衡會導致生產能力剩余較多。國內人民對商品的需求能力不足,將會導致經濟增長過分地依賴出口與投資,此種模式若是長期發展,將不利于國內外貿易的正常運行。若是貿易的順差較大也會引發一些問題的發生,例如:通貨膨脹、資金流動率加大等,致使投資的增長速度加快,進而出現不平衡的情形。若是提高了科技創新能力,將會了解掌握高新技術、獲得相應的知識產權,建立知名品牌,將高質量、高水準的國貨引向世界,贏得更高的經濟利潤。通過技術創新,不僅能增強國家的整體經濟實力,還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致使人民的消費水平不斷提升,優化消費投資結構[3]。
二、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面臨科技創新能力的瓶頸
我國在科技事業方面一貫主張要實行自主創新、重點發展的戰略,提升自主創新的能力,加快科技發展的步伐。在高速發展的經濟社會中,科技創新的重要性逐漸凸顯,我國一直在科技創新的方向上前進探索,但是由于我國的原始創新能力水平較低、經驗及產業化動力不足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經濟發展的步伐。
(一)企業創新能力薄弱
由于改革開放的到來,我國逐步出現了一些創新能力強、發展速度快的企業。但是高精尖的產業只是一部分,若是從整體看,我國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仍然不高,不足以大幅度的帶動國家經濟發展。據研究發現,我國各大企業的科技創新水平正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并且我國企業引進技術消化吸收比例較低,不能充分利用引入的先進技術,致使高成本、低產量的現象發生。我國的多數企業都不是依靠科技創新能力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如果這些中小企業的發展方式不發生改變,那么總體的經濟發展模式也將難以實現頗有成效的轉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的關鍵因素,也是加快我國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重要一環[4]。
(二)創新成果產業化水平較低
近幾年,我國逐步出臺了一些保護創新成果產業對的法律制度,以期促進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增長進程。在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鼓勵下,我國的創新成果產業化能力顯著提升,一些較大的科研成果逐漸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極大的推動了我國的經濟發展。但是由于我國的初始創新水平較低,科技成果轉化的動力仍有些不足,科技成果雖然大幅度增加,但是其利用水平較低,缺乏將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能力。
三、以科技創新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建議
(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我國經過不斷的探索實踐發現,只有提高自主創新水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才能提升國家的經濟地位,在國際競爭中獲得話語權。尤其是一些與國家經濟命運息息相關的領域一定要注意提升自主創新的能力。核心技術是一個國家的命脈,無論花費多少成本都獲取不到,一定要依靠國家科技人員的自主創新能力來進行自主研發。國家要加強對創新人才的培養力度,致使創新人才能夠為社會、為國家多做貢獻,為國家經濟的增長貢獻自己的力量。增加自主創新的經費投資,為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提供物質保障[5]。endprint
(二)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一項重要任務。對科研人員要進行培訓,增強其成果轉化的能力,培養科技開發性人才,為科技成果的轉化做好基礎準備。改善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使理論能夠充分地應用于實踐之中,提升科技成果的轉化效率。加快完善科技創新成果管理體制,注重引導企業對科技成果的轉化,針對特定的市場環境,進行創新研究,從而提升科技創新成果的產業化進程。
(三)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培養創新人才
若要想提高科技創新的能力,一定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新氛圍,合理科學的機制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加快科技創新體制的完善是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關鍵一步,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我國幾大重要目標之一,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創新體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期提高國家的科技創新水平。科技創新的主體是人,所以要注重對創新人才的培養,對科技人員要加強創新素質的培養,鍛煉其創新能力,增強其創新意識,致使創新型人才能夠符合國家的需要,改善創新型人才的教育環境,制定能夠增強人才創新能力的方案,致使一些創新人才能夠脫穎而出,為國家的經濟發展作出一定的貢獻。
四、結束語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對加快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相關部門要根據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思想進行逐步深入,完善科技創新體制。若能提升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率及加大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力度,將會提高我國的科技創新水平,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參考文獻】
[1] 鄒衛星.基于經濟發展階段演進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研究[J].當代經濟.2016(22):65-66.
[2] 吳樹青.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J].前線.2016(01):65-68.
[3] 申亞枝.分析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6(31):88-89.
[4] 白雪飛,溫鳳媛.基于技術創新的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6(01):99-102.
[5] 朱步樓.以科技創新支撐和引領經濟發展方式轉變[J].群眾.2016(01):110-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