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向陽
勞動競賽是調動員工積極性,激發員工創造力,促進生產經營任務完成的有效方式,是工會組織服務企業中心工作的重要途徑,也是公司主題活動的重點內容。我們市政工程處結合主題活動,以問題為導向,緊扣市場開發、項目管理和團隊建設三個關鍵點,突出創效這個落腳點,集合黨政工團力量,連續兩年組織開展勞動競賽,在這方面做了些有益的探索與嘗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一、背景及內容
市政工程處有員工80多人,屬于施工管理型專業化單位,曾創下年產值3個億的驕人業績。但近年來工程處遭遇了市場“極寒期”,各種矛盾和問題突現,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市場轉向問題。原來主要服務于江漢局內基本建設,由于政策和投資影響,局內市場嚴重萎縮,工作量銳減至原來的十分之一。為了求生存,市場必須向外轉移,按公司定位,要向武漢至宜昌沿線市場轉移,在“家門口”尋求市場突破。二是專業轉型問題。原來主要從事工業建筑和礦區建設,現在按公司要求,所從事的專業要由建筑向市政轉型。三是項目創效能力弱問題。員工隊伍主要是管理層,沒有操作層,自主施工少,較大程度上依賴勞務分包,項目管控難度大,贏利水平低。四是人員結構升級問題。由于歷史原因,單位結構性富余人員較多,隊伍整體素質跟不上新的形勢需要,必須進行人員結構優化升級。針對這些關系單位生存的突出問題和嚴峻形勢,我們分析認為,要組織發動全體干部員工,以壯士斷腕的氣概,以百倍的努力,求生存,謀出路,共克時艱,打贏一場扭虧脫困攻堅戰。正是基于這一思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連年組織開展了勞動競賽,把它作為解決當前問題的一把鑰匙。
競賽抓住“創效益”這根“牛繩子”為主線,圍繞“市場攬活創效、業務管控創效、項目管理創效”這三個方面為著力點,突出12項重點工作為主要內容,開展“十二比”即:比市場開發、比工程質量、比技術創新、比建設工期、比技能本能、比安全生產、比愛崗敬業、比科學管理、比節能降耗、比廉潔自律、比增收創效、比團隊建設等。競賽根據單位組織結構,在“班子成員、機關管理部門、基層項目組”等不同層面展開,結合各自工作性質和主要崗位職責,將“十二比”進行不同排列組合,分別與各個層面“對號入座”,在各崗位、各部門、各項目之間和各團隊之間開展勞動競賽。
二、做法及成效
近兩年來,我們開展勞動競賽的主要做法是:
(一)競賽辦法
1、開展“踐行嚴細實,全力增效益”主題勞動競賽。一是在黨員骨干層面,開展“三比三賽,爭當市場開拓旗手”競賽。以班子成員、項目經理、業務骨干等為主體,以“比攬活創效看誰多、比項目調增看誰行、比撬開市場看誰能”為主要內容,采取黨員干部市場業務包點、項目掛點、投標協同作戰等辦法,組織黨員骨干勇挑重擔,攻堅克難,跑市場,摸信息,盯項目,全力攬活創效,大力增收增效。二是在機關管理崗位層面,開展“五比五賽,爭當業務管理能手”競賽。以“比上級考核得分看誰高、比業務學習看誰勤、比‘三基工作看誰實、比節支挖潛看誰多、比服務基層看誰好”為主要比賽內容,采取自學考證、工作清單、服務評價、金點子評選等方式,組織機關管理人員牢固樹立“我的崗位我盡心盡責、我的工作我盡心盡力、我的任務我堅決完成”的工作理念,立足崗位,勤鉆業務,強化管理,節支降本,崗位創效,管理增效,爭做業務管理能手。三是在基層一線各項目組層面,開展“七比七賽,爭當項目管理高手”競賽。以“比安全管理看誰嚴、比工程利潤看誰高、比項目工期看誰準、比工程質量看誰好、比服務投訴看誰少、比項目創新看誰多、比遵章守紀看誰廉”為主要內容,采取安全隨手拍、商務資料聯審、自主施工獎、保修服務熱線、工法創新、廉潔工程“六個零”等方式,組織全體項目管理人員,圍繞項目管理目標,恪盡職守,團結協作,努力創效,爭創一流,爭當最佳項目管理團隊。
2、開展“轉觀念、勇擔當、創效益”主題勞動競賽。在公司組織的“四比四創”工程項目勞動競賽主導下,結合單位實際,在各項目、各團隊(包括機關和基層)之間,開展“四比四創一爭當”勞動競賽。一是比技術質量,創先進工程。把業主表揚、技術措施先進性、保修服務滿意度、“五小”成果、工法革新等指標納入考核評比。二是比成本控制,創效益工程。主要考核項目卡片管理、單項目核算、竣工資料經濟性、標后預算控制、自主施工、自主攬活、產值工作量、利潤率等指標。三是比安全生產,創文明工程。主要考核安全業績、樣板工地、文明形象、廉潔行為、安全標準化、制度符合性等指標。四是比團隊建設,創名牌項目組。主要考核團隊思想建設、作風建設、能力建設、文化建設、制度建設等,把創新成果、榮譽業績、崗位工作清單和工作包、團隊戰斗力、品牌工程等納入考核內容。五是比業 務管理,爭當優秀帶頭人。主要考核各辦公室的團隊建設、文明形象、 業務學習、管理創新、節支降耗、合理化建議、工作業績排名等情況。
(二)考核評比辦法。一是制定考核細則。根據競賽內容、工作性質 和主要考核指標,分別制定機關管理部門和基層項目部兩個考核細則,打分評比,量化考核,插旗比賽。二是“點亮”競賽成績。利用內部騰訊通、QQ群等平臺,發揮“愛拍圈”的宣傳作用,每天曬工作亮點;利用周例會,每周點評競賽情況;設立競賽專欄展板,每月通報競賽成績并考核插旗;利用績效考核,嘉獎優勝個人和集體;利用公司網站等各種媒介,及時宣揚先進典型。三是兌現競賽結果。把競賽結果運用到業績考核、績效工資、后備干部推薦、評先選模等工作中去,切實與單位、個人的榮譽和利益掛鉤,真正體現活動的權威性。
(三)主要成效。近兩年來,我們通過開展勞動競賽,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提高活動水平,使競賽活動收到了良好成效。一是市場轉向初獲成功。由原來單純的依賴局內市場,變成外部市場多點開花,在武漢、潛江、荊州、宜昌等地均有收獲,在一些地方入了網,與一些單位達成了合作意向,并拿到了幾千萬元的項目。同時在兄弟單位的幫助下,還向福建、涪陵等地派駐了隊伍,開辟新的市場主戰場。二是項目管控水平明顯提高。兩年來,單位安全生產無事故,創新安全標準化管理成果一項,創建文明施工樣板工地兩個,有三項工程因安全管理業績好,收到業主表揚信。在項目創效方面,據粗略測算,主要項目平均利潤率提高了2—3個百分點,在單項目核算、專業勞務分包和自主施工等方面取得了突出進展,項目經理負責制、商務結算資料聯審制、技術措施方案會審制等制度在創新中推行。在技術質量工作方面,取得兩項工法創新成果,無任何質量事件發生,工程一次驗交合格率達100%。三是人員結構優化升級初見成效。顯化移交或轉崗、辭退員工近20人,一批年輕人成長為崗位能手,有7人取得了全國一、二級建造師職業資格證。endprint
三、啟示與思考
通過兩年的競賽實踐,經過認真總結分析,甚至反思,我們感到勞動競賽活動作為工會工作的傳統項目,在新形勢下仍具有強大生命力,因為它抓住了人們具有自我實現價值的需要,這是人的高層次的需求,勞動競賽正是搭建了這樣的平臺,讓員工或者團隊去實現自我價值。如何讓勞動競賽老樹開新花,提高競賽水平,賽出活動成果,結合我們的實踐提幾點建議。
(一)制定活動方案應遵循“三原則”。活動方案是競賽的管理指導性文件,制定一個好的活動方案是開展勞動競賽的前提。因此,在方案設計上除了主題、目標、組織、內容、方法、步驟等基本要素不可或缺外,更重要的是結合工程處實際,在組織機制、活動內容、比賽辦法等方面大膽創新,一般應堅持三個原則:一是目標主題的一致性原則。工程處勞動競賽的主題直接沿用了黨支部年度主題活動的主題。勞動競賽雖然是工會的一項工作,但是作為基層單位的工程處,因為領導分工、機構設置的多合一,各路工作的統一性更強,“分工不分家”要求程度更高。再說工程處的主要功能是創效益,這是單位和員工的最根本利益,各路工作都要融入服務這個中心,無論黨的主題活動,還是工會的勞動競賽,都是圍繞這一目標去做的。最關鍵的是,主題的同一性不僅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給勞動競賽凝集了強大的組織力,在黨支部的領導協調下,建立起了運行有序的活動機制,形成了強大工作合力。二是競賽內容的針對性原則。競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創效益,把影響創效的關鍵問題解決好了,效益就提高了。因此,要以問題為導向,利用“魚骨頭”歸因法,分層找原因,先找關鍵方面,以此確定競賽內容,再從關鍵方面找出關鍵點,以此確定競賽考核指標,并將之量化,這樣就提高了競賽內容的針對性。三是方案改進的符合性原則。競賽方案確定后,有其相對穩定性,但在實施過程中,隨著情況的變化,會出現一些具體問題,只有不斷地調整和改進這些問題,使方案的符合性更好,確保方案的運行過程中的質量。比如,安全、質量或經營等專業部門,對照《競賽考核細則》考核各項目的相應指標時,掌握的尺度可能有區別,這就需要組織協調各部門,統一評判尺度,使方案的符合性持續改進。
(二)提升競賽活力可用“四方法”。創新比賽辦法,激發員工參賽熱情,增強競賽活力,是開展勞動競賽的關鍵。采用四個辦法,使競賽活動呈現出一片熱火朝天,爭先恐后的局面。一是全員參與“分類法”。工程處是基層組織重要節點,下有機關各管理崗位或辦公室,還有基層項目組(機組),或車間、班組、隊等,最適合采取分類法開展全員勞動競賽,即根據單位或崗位工作性質,分成業務管理崗、項目管理團隊、實操機組等不同類別競賽板塊,分別制定不同的考核細則,在各同類單位或崗位之間開展比賽,這樣保證了可比性和參與率。二是考核指標“最近發展區法”。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認為,最近發展區是兒童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借助成人幫助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獨自解決問題所達到的水平之間的過渡區間。借用這一理論觀點,說明制定競賽考核指標時,不可盲目追求“高大尚”,要高于一般,但又不是“跳起來也夠不著”,要切合實際,讓參賽者通過調動積極性,或者加強團隊協作,有希望完成任務或達到指標。三是考核評比“三評法”。勞動競賽主體的是全體員工,不僅要讓員工成為競賽的主角,也要讓員工成為評比的主角。在考核評比打分上,讓參賽者對照考核標準,既要自我考評,還要考評他人,同時還要接受他人評價,即“三評法”,這樣使大家既是參賽者,又是評價者,最大程度調動了大家的參與積極性。因為工作是相互關聯的,比如項目部的安全管理指標完成情況,既與自身的工作努力有關,也與機關部門的指導服務有關,那么機關部門可以考核基層項目部的安全管理水平,同樣基層項目部也可以考核機關部門的服務意識和業務管理能力。四是競賽“正向激勵法”。勞動競賽與工作檢查考核不同,它更傾向于成績的展示、水平的提高和指標的超越,多以表揚激勵、鼓勁加油為主。采取排名、奪旗、表彰等形式,激勵先進,鞭策后進,形成比學趕幫超、生動活潑的競賽局面。
(三)競賽成果管理“四要點”。競賽成果是勞動競賽活動的績效或產品,也是活動過程資產之一,對其進行有效管理是促進活動開展的重要保障。一是競賽成果目標設計“多品種”。競賽成果往往以競賽獎項方式予以固化,在方案設計上可多設立幾個獎項,多方面反映競賽成果,可以在綜合評比方面設獎,比如競賽優勝單位,也可以在單項成績方面設獎,比如最佳效益工程、文明施工樣板工地、項目管理創新獎等。二是競賽成果宣傳“多平臺”。成果的宣傳是其形成影響、被確認的過程,可利用內外平臺進行宣傳,擴大成果影響。內平臺包括單位內網上的QQ群、微信群、騰訊通,或者周例會、競賽通報等。外平臺有公司網站、報紙等,以及其他外部傳媒。三是成果總結“雙并重”。以往總結競賽成果僅僅注重物質方面的,比如創造了最短工期紀錄等,其實更應該注重精神成果的挖掘,其一旦形成企業文化元素,影響力會更持久,比如大慶會戰中形成的“鐵人精神”成果。四是成果表彰“多樣化”。內容要通過一定的形式表現出來,形式是必要的,競賽成果也應進行大張旗鼓地表彰。隆重召開表彰會,領導頒獎是常用的表彰形式,還有送豬羊、開慶功宴,命名授旗,甚至戰爭年代,首長把功臣扶上馬,牽馬繞場一周,也是一種表彰形式,等等。總之,表彰形式應多種多樣,有需求,有創意,有影響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