繳娟娟
【摘 要】 未成年人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因此,作為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重要法律制度,未成年監護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當前未成年監護制度存在的問題也是愈發顯著,基于此,下文就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完善我國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建議,以期為未成年人提供更為全面的保護。
【關鍵詞】 未成年人 監護制度 問題 完善 建議
引言
當前,未成年人中發生各類事故的比例比較高,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還是在于監護制度不夠完善,缺少對于未成年人更加有效的監護和監督。因此,面對慘痛的事故,在為出現事故的家庭感到悲傷的同時,相關人員還需要加強對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進一步研究,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對其進行不斷的完善,從而為未成年人的長遠發展提供更加安全的社會環境。
1 完善相關立法
我國目前有關未成年監護制度的立法主要分散在《民法通則》、《未成年人保護法》、《婚姻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義務教育法》、《收養法》等一系列單行法律法規中。現行民事基本立法主要是對監護人的確定、監護人的職責、監護人的資格等進行了概括性的規定,而對于監護人資格和能力、監護轉移、監護監督等并沒有作出具體詳細的規定。另外,一些法律條文規定的過于原則、抽象、模糊,條文之間內在結構上缺乏一個系統和明晰的法律位階,從而導致在司法實踐中出現很多問題。因此,我國需要對相關立法進行完善。
首先,國家相關部門需要對法律內容進行完善。例如,根據《民法通則》規定我國未成年人監護大體只規定了法定監護、指定監護、裁定監護和機關監護等,對委托監護、遺囑監護等都沒做出相關規定,因此我國應完善監護種類,擴大監護人的選擇渠道,并對委托監護、遺囑監護等做出詳細的規定;其次,國家應對現行法律中存在的不合理之處進行修改。比如針對父母單位充當監護人的這一制度,可以在原有監護人設立的基礎上,增加遺囑監護設立。這樣可以使未成年人監護更加有效;最后,國家應當對相關法律條文進行細化,增加其司法操作性。例如針對《未成年人保護法》53條中“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的資格,依法另行指定監護人。”這一規定,國家應當對有關人員和有關單位、以及另行制定監護人這一做法所需遵循的原則、指定人員要求等進行明確規定,從而使得這些具體規定更加便于實際操作。
2 增加監護種類
我國監護制度有法定監護和指定監護兩種形式。法定監護即按照法律的直接規定,獲得監護權。指定監護有兩種,一為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和居委會和村委會指定其為監護人,從而獲得監護權;二為法院指定監護的情形。由于居委會和法院指定監護的情形中包含了法定監護的運用,不對法定監護進行單獨分析,這樣一來,就會存在一些沖突現象,不能滿足當下社會發展狀況復雜化的現狀。因此,相關部門應該增加監護的種類,擴大監護人的選擇渠道,選擇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監護職能的主體來擔任監護人。
參考不同的立法例,建議增加以下兩種監護類型:首先是遺囑監護,即指父母在生前設立遺囑對未成年子女由誰監護所作的指定。遺囑監護要受到一定的限制,應規定只有未成年人的父母才可以做出遺囑監護的安排,其他人不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為未成年人選擇監護人。另外,遺囑監護必須經過未成年人的父母和被選擇人雙方的同意,這就說明被選定人有拒絕的權利,這時遺囑監護是無效的。除此之外,遺囑監護還必須經過法院的認可才可生效。另一個就是委托監護。其是指有特定的監護人,但基于一些事由,監護人把部分或全部監護職責委托給另外的監護主體。在委托監護中,被委托主體的監護能力和監護資格應當得到認可,而且相關部門還要對委托者以及被委托者的法律責任進行明確界定。增加這兩種監護類型后,國家應平衡好這幾種監護類型之間的關系,一般來說,應優先適用遺囑監護,當遺囑監護無效或者不能時,適用法定監護。按照法定監護也不能解決問題時,可以適用指定監護,讓法院和村(居)委會從中指定監護人。如果監護人基于一定的原因不能履行監護職責時,就可以采取委托監護的形式。
3 完善監護監督和責任追究機制
根據我國《未成年入保護法》的規定,監護人未能履職或侵害孩子權益,經教育不改的,監護資格可被撤銷。但是現實中,這些行為往往被當作家務事,監護人最多接受教育批評,很難真正受到法律制裁。由此可見,我國法律雖然有涉及監護監督機構的內容,但很不完備,也不盡合理,對有過錯的監護人的責任追究措施缺乏可操作性,這就使得監護人的監護行為處于無人監督狀態,不能保障監護人正確合理的行使監護權。因此,國家應當對這一方面進行完善。
監護監督和責任追究機制的設立,是保障監護人自覺、正確行使監護權所必需的。在監護監督和責任追究機制這一方面,很多國家都有一些比較成功的經驗,例如:在愛爾蘭,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放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可以對其進行監禁;在美國,打罵、體罰或把年齡較小的兒童單獨留在家里都是違法的,警察及其他部門負有接受舉報、監督調查的職責等等。我國就可以借鑒類似于上述這些國家的規定、做法,并結合自身情況,不斷對監護監督和責任追究機制進行調整與完善。另外,建議國家采取政府機關監督和親屬監督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親屬監督可以很好地保證監督的有效性和直接性。另一方面,政府監督具有很好的權威性,二者結合在一起,能夠使監督機制的作用得到更加有效的發揮。
結束語
總而言之,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完善是一項長期、系統性的工作。上文只是針對立法、監護類型以及監護監督和責任追究機制這三方面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議,還并不全面。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還會有新的問題逐漸顯現出來。國家及相關部門就要與時俱進,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使相關制度能夠逐漸完善,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提供更為全面的保護。
【參考文獻】
[1] 鐘科丞.我國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不足與完善[J].發展,2017,(06):70-72.
[2] 姚思行.淺議我國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完善[J].法制博覽,2017,(19):1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