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吉樂
【摘 要】 現階段,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法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規范約束,在市場經濟的規范與秩序構建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社會經濟的發展中,相關部門要想實現經濟法的價值,就必須實現經濟法與憲法的協調發展。其中,“經濟憲法”為經濟法提供了憲法基礎,經濟法的不斷完善也促進憲法的發展。為了確保市場經濟實現規范、有序發展,法律部門必須充分地協調憲法與經濟法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 經濟法 憲法 協調發展 策略
引言
目前,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進入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為了實現市場經濟的有序發展,法律部門必須發揮出經濟法的作用與價值,并協調經濟法與憲法之間的關系。基于此,下文主要闡述了實現經濟法與憲法協調發展的重要意義,并簡要介紹了經濟法與憲法的關系,最后總結了實現經濟發展與憲法協調發展的對策,從而為實現經濟法與憲法協調發展奠定了基礎。
1 實現經濟法與憲法協調發展的意義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因經濟法與憲法立法難以追隨上經濟發展速度,致使一系列缺陷逐漸顯現出來,加上二者間存在著一些矛盾點,使得經濟發展行為在法律上存在一些漏洞,進而導致很多企業以此來尋找提升自身利潤的“捷徑”,但因法律的缺陷而無法對此作出有效的懲處,進而使得市場經濟發展秩序問題隨之凸顯。
因此,在社會主義體制的發展下,憲法作為我國的立法之本,具有著最大的法律效應與地位,同時,為了促使國家經濟的發展,滿足經濟發展之需,就必須解決憲法與經濟法之間的矛盾,明確經濟發展的特點與立法的目的,從而確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現規范且可持續發展。
2 經濟法與憲法的關系
2.1 經濟法的憲法基礎。經濟法的發展具有堅實的憲法基礎。經濟法在促進社會與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當今社會經濟的發展中要大力發展經濟法,這樣可以推進實質意義上經濟法的制定和實施,同時,在各國憲法中大量增加經濟性規范從而形成“經濟憲法”,如果不大力推進經濟法的制定和實施,就會使大量的憲法規定無法落實,這不僅不符合憲法的規定,還會嚴重影響法律系統的整體實效,還會帶來其他方面的問題。依據法律位階理論,憲法具有根本法、基本法的位階,是其他法律的基礎,經濟法的發展應符合憲法的要求。位階理論更強調憲法與其他法律之間的層級關系,據此,經濟法要服從憲法的要求。從憲法條文的要求來看,各國憲法涉及經濟的條文多數都與經濟法直接相關。這些經濟性的憲法規范,涉及經濟體制、所有制、分配制度等多種基本的經濟制度,構成了各國的“經濟憲法”,從而為經濟法的發展奠定了憲法基礎。
2.2 經濟法推動憲法發展。經濟法的制定主要適用于市場經濟運行,這體現出了經濟法的實踐性,同時,在實踐中應用憲法是對憲法內涵的深化與對憲法精神的充分體現。比如:在經濟法中,涉及到了很多關于體制方面的問題,而且與憲法中所涉及到的體制問題之間有密切的關聯性,在實際過程中解決這些問題時,難免會給憲法帶來一定的影響。我國經濟法從立法到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是隨著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過渡并發展的過程,并且在社會的發展中逐漸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體系,在此過程中,政府管理經濟的行為,使得經濟發展受阻,并且在此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而在政府放權后轉變為對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經濟手段的運用實現了對市場的有效調解,從而促進經濟法的進一步發展。在此過程中,基于經濟法下,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以及政府宏觀調控手段的實施,使得憲法中關于經濟發展的法律條文作出了與之相應的修改,呈現出了對憲法發展的推動作用,并促進了憲法的進一步發展。
3 經濟發展與憲法實現協調發展的對策
3.1 經濟法與憲法的協調。經濟法與憲法的“經濟性”使二者在內容上具有一致性,也是二者相協調的基礎。憲法規范中經濟性規范條文不斷擴增,使憲法的經濟性特征日益明顯。法律部門要想實現憲法中的經濟性條文的有效落實,就必須大力推進經濟法的發展。另外,經濟法與憲法的規范性為二者的協調提供了規則基礎。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所有法律制定的最高準則,任何條文都不得與憲法條文相抵觸,在法律條紋的不斷完善中,經濟法不僅不能與高位階的憲法相沖突或抵觸,還應當以憲法作為基礎,并保持與憲法的一致性,否則可能會由于違憲而導致經濟法的條文歸于無效。根據憲法和經濟法的經濟性、規范性特點,從法律發展的角度上來看,經濟法的制定和修改應當以憲法為基礎;而憲法的修改也應當根據時代發展和經濟發展的需求,吸收經濟法的成果,并做出適當的調整,從而實現經濟法與憲法的協調發展。
3.2 司法與非司法判斷。在實現經濟法與憲法協調發展的作用下,為了實現兩者協調發展的目標,就應當對二者所存在的不協調之處,進行明確的判斷,從而落實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在實踐過程中,進行判斷的方法主要有司法與非司法判斷兩種方式。同時,隨著法院職能的不斷優化與完善,在認識上也有了深刻的改變,這也促使現行憲法解釋隨之發生變化,比如,在美國事件中,法院曾經認定該經濟法與憲法相違背后,導致《所得稅》法在經濟中失去了法律效力,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目前認為該經濟法與憲法不相違背,甚至有些國家在憲法中直接對所得稅制度進行了具體規定。這些問題都充分體現出了司法判斷對經濟法與憲法的協調作用,為促使二者實現協調發展奠定了基礎。另外,在非司法判斷下,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法律意識的增強,并且對法律的合法性與合憲性也逐漸重視起來,在此背景下,進一步促進了憲法與經濟法的協調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法律部門要實現經濟法與憲法的協調發展,就應該正確認識經濟法與憲法之間的關系,經濟法在促進社會與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當今社會經濟的發展中要大力發展經濟法,這樣可以推進實質意義上經濟法的制定和實施,更好地體現憲法規范的要求,全面實現法律系統的整體功能,從而落實有針對性的發展策略。
【參考文獻】
[1] 王菁.研究促進經濟法與憲法相協調發展的策略[J].經貿實踐,2015,(10):47+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