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剛+王禹
【摘 要】大學生創新能力是指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探索精神,和發現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強烈愿望以及運用已有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國發展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這對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也孕育著寶貴的培養契機。所謂“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應勇于創新,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本文以新時代賦予大學生的新使命為前提,在分析高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現狀的基礎上,希望通過優化課程體系、改革課堂教學方法、開展個性化實踐教學活動等與時俱進的教育方法,引導大學生主動思考,激發大學生創新潛能,從而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以適應在新時代對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創新能力;大學生;培養
一、高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現狀
學生缺乏創新性思維和創新欲望。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學生發散性思維趨向于定向化,缺乏發現有價值課題的能力。同時不了解創新能力的作用,所以在實際學習、生活中不會有意識地培養自身創新能力。最后學生缺乏創新的毅力,在實際學習中往往虎頭蛇尾,放棄追求。
教學方面開放性不夠。灌輸式教學方法仍占主導地位,缺少情景式、研討式、實踐式等有利于大學生科技創新素質培養的參與式教學方法。在能力培養方面不夠重視。老師更習慣用自己熟悉的專業思維方式處理問題,忽略了鼓勵學生用“新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自由思考和想象空間,壓抑個性發展。
傳統教育模式束縛學生的創造力。教學過程體現為對現有知識的傳遞和積累,重繼承輕創新。其次課程設置上不夠合理,考核評價體系不夠科學。學生很少有時間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選修課,影響了思維方式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缺乏創新氛圍。學生掌握本專業發展最新動態的機會較少,相對封閉的學習環境阻礙了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最后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從而導致大學生對于科研關注度不高,缺乏足夠的科研意識。
二、創新能力對學生重要性
創新能力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創新能力的過程中要學會處理信息的方法,提高探索能力,突破舊的思維方式的束縛。按照辯證思維過程對創新思維方式綜合運用,從而在理論與實踐中不斷增強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個人綜合素質。
創新能力能改變修養。創新是一個要求團隊合作的項目,參與創新可以樹立良好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正確的“三觀”,可以提高其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增強個人信心。
創新能力對新時代的大學生來說尤為重要。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要成為一名高水平的創新人才投入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去,踏上新的征程,拿出勇氣和干勁,一磚一瓦地建,一步一步地進,把宏偉藍圖一步一步變成美好的現實。
三、如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1.優化課程體系。
優化課程體系,一是加強基礎課程的授課,制定旨在使學生獲得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的課程。二是注重文理滲透,提高大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和創新素質。
另外,還應多渠道優化課程體系,如縮減課內總學時,增加選修課程比例,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寬松的環境;實行彈性學分制、主輔修制,跨系、校選課等,促進學生專業知識由單一型向交叉型轉變;積極進行教材改革,更新課程內容,盡可能地吸收現代科學技術的新內容。
2.改革課堂教學方法。
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和研究式教育教學方法,讓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提問,并通過教師的引導和互動,提高大學生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
為優化課堂教學,教學內容要強調 “用”,教學方法要體現“活”,教學手段要追求 “新”;并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討論式教學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自學式教學法伸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培養他們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
3.學業導師制。
制定鼓勵學生創新的規定,實行學生科研項目立項,選拔理論基礎扎實、動手能力強的學生組成課題小組,并配備指導教師。在教師的指導下做好選題和立項申請工作,對正式批準立項課題,撥給啟動經費。同時規定每位教師每年必須指導一定數量的學生參加創新活動,給予教師指導津貼,并將其與教師的職稱晉升等掛鉤。
我校這幾年一直在積極探索并實行科技導師制,由一名副校長牽頭并任校科技導師制組長,各學院專門黨總支書記、一名副院長負責本學院的科技導師活動,具體由校團委、各二級學院團總支負責實施,廣泛動員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學生科技競賽,如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已將教師參與指導學生科技競賽的成績與其職稱晉升掛鉤。
4.建設創新實驗室。
開展科研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理解、鞏固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內在的科研創新能力。
同時,開發現有實驗室,為申請科研課題的學生提供專門實驗室并幫助其學會借鑒教師課題研究方法,充分利用各類課程實習、設計等機會,進行課題研究。
5.開展學科專業競賽。
開展相關學科專業競賽,為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可給予一定經費支持,來促進競賽的順利實施。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6.設立專項獎學金。
為獎勵在校外各類各級競賽、專利發明或學術論文等某項成績特別突出的學生,可設立“優秀學生卓越獎學金”,激勵學生積極投入科技創新。
7.建立新型評價體系。
探索并建立一整套有效的評價學生創新能力的體系,主要包括學生社會實踐能力評價方法和學生創新能力測評方法,將學生社會實踐和科研創新成績計入學生總學分,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培養其創新精神。
四、大學生創新的意義和未來
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是提高國際地位的可靠保證之一。為應對未來的各種挑戰,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擁有更高的國際地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迫在眉睫。
“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大學生創新。實現本國生產力的創新發展,首先要解決創新人才的培養。所以加強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對提高生產力水平,發展國民經濟,最終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
可以肯定的是,未來要想在國際中占有優勢地位,就必須要擁有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所以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適應以后的時代發展,為祖國做出貢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