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繼東 (江蘇省鹽城市尚莊初級中學,224002)
“讓學有方,引思有道” 打造高效體育課堂
——第七屆全國中小學優秀體育課教學觀摩展示活動小學學段觀課有感
黃繼東 (江蘇省鹽城市尚莊初級中學,224002)
筆者有幸現場觀看了部分小學體育課的展示,執教教師扎實的專業技能、機智的課堂教學組織、簡潔明了的講解、優美的動作示范、多樣的教學方式與高效的目標達成度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影響。現就河南省伊河路小學段佳潔老師執教的《武術:少年拳第一套(1-4動)及體能練習》一課,談談觀摩的感悟:
執教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根據武術教學專業性強、內容枯燥乏味的特點,通過攻防意義的講解并結合攻防演示等,將武術動作技能教學生活化,進而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教師借助平板電腦等多媒體,讓組內同伴輪流對學習過程隨機錄像、及時回看并對練習動作進行自我反思,同時結合同伴的評價,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動作。平板電腦的使用,切合當前教學發展的時代需求,可以吸引學生積極投入到分組練習中;同時為學生練習提供更多的時間,使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落到實處。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結合教師面向全體、小組及個別學生的動作示范與指導,使學生通過練習與直觀地認知,形成了正確的動作表象并逐步掌握技術動作。

在教學過程中,執教教師能及時發現學生在練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深入到小組學習當中,引導學生解決存在的問題。在突破教學難點上,執教教師通過腳靶拓展專項練習,讓學生體會到動作的路線與發力點,使學生形成攻防意識,在突破教學難點的同時,轉移學生的注意力,消除學生長時間學習的“疲勞”,有效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提高練習效果。
在“課課練”的體能練習中,執教教師精心設計了體能練習內容,將與武術動作相關的速度、力量與靈敏等體能練習游戲化、趣味化。吸引學生自覺投入到體能練習中。最后執教教師利用一套劍術結束片斷教學,讓學生對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充滿了憧憬,再次點燃了學生對武術學習的激情。
結合個人的教學實踐,筆者有以下兩點思考與大家商榷。
執教教師針對教學難點——動作路線與發力點,采用了專門性練習——打靶練習。對此,為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建議將腳靶練習前置到前面小組合作學習環節中。通過1名學生練習1名學生持腳靶形成攻防對練,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通過腳靶位置的變化,讓學生在攻防練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動作路線、找準發力點;通過攻防練習中的互動,動作過程的拍攝與回看、強化合作、主動探究,逐步掌握學習的方法。
在基本部分教學結束后,執教教師通過一套劍術的展示,讓學生感受到了中華武術的魅力,但該教學活動對本課教學目標的達成的幫助不大,劍術的展示可能對學生通過練習本次課的內容形成的動作表象形成干擾。對此,建議將動作的展示前置到課的開始部分,同時展示的內容以拳術套路替代劍術,通過拳術的展示,讓學生感受到武術的剛柔之美,激發學習興趣,結合學生現有的學習基礎,強調武術基礎的重要性,突出本課學習內容,自然導入課堂教學。
整個課堂教學,執教教師能緊扣主教材——《武術:少年拳第一套(1-4動)及體能練習》組織教學,強調動作技能目標的達成。能結合武術教學的特點,組織相關的誘導練習、輔助練習,保證主教材學習、“課課練”內容的有效性。如在主教材學習中,教師通過進行動作示范、講解以及創編動作口訣,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動作認知;通過技術動作的集體傳授使學生初步掌握技術動作;通過教學分組練習、平板電腦拍攝與回看、教師巡回指導與糾錯,使學生在練習中不斷改進提高技術動作;通過打靶練習突破教學難點,形成正確的動作表象,掌握技術動作。在體能練習環節,執教教師結合武術動作的力量、速度與靈敏等素質要求及套路中的基本動作,精心設置了負重啞鈴、弓步拉力、180°旋轉跳馬步接網球、“腰腹肌球練習”等四項素質練習,創意較好,效果也較明顯。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將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課堂教學結構清晰、隊伍調動少、練習密度大,無論是在技術學習還是在“課課練”中,學生的體能練習得到了有效地滲透或落實。
執教教師在教學中注重了課堂練習密度的提高、體能練習在技能教學中的有效滲透。但以四列橫隊組織教學,執教教師的示范不能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因為后排部分學生不能看清教師的動作示范,只能被動地模仿。同樣,學生在練習時,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觀察、后面學生參與程度的判定也難以把握。對此,建議用“雙扇形”或者“雙八字型”學生前后錯位站位的方式組織教學,練習一段時間后前后排學生交換位置,確保所有學生建立直觀的感知,保證練習量與強度的同時轉移學生的視覺疲勞,同時也便于之后攻防對練練習的組織,減少隊伍的調動。

體能練習環節,執教教師精心設置了四項素質練習,創意較好,但教學設計對場地器材使用程度的最大化、經濟化考慮不足。小啞鈴、小墊子、軟排、網球等在技能教學過程中未曾試用,腳靶也只是在打靶練習中使用過1次。結合本課教學,建議上肢力量練習可以用俯臥撐成單撐轉體等練習代替,而對于腰腹肌球、180°旋轉跳馬步接網球練習中的軟式排球、網球可以用腳靶代替,而學生弓步拉力用的橡皮筋,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戴在頭上、束在腰間,做好器材“隱藏”的同時渲染武術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練積極性。
在教學中,執教教師通過同伴間動作互拍與回看、互評與糾錯、腳靶的攻防配合等,強化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練習密度、運動負荷等的提高,有助于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練習的參與度。另外,執教教師規范了行抱拳禮等武術禮儀,也將情感教育滲透于課堂教學的始終。針對武術課教學,筆者認為師生要共同營造武術氛圍,本課教學中,學生都是著武術服,而執教教師卻著普通的運動服,與武術課堂教學氛圍不協調。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聽講解與評價、看動作示范時的站姿都是自然站立,沒能體現武術所特有的精氣神,建議對學生的站姿提出明確的要求,同時行抱禮拳應貫穿學習過程的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