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靜文 吳鍵 執筆
(1.中國青少年健康體能訓練課題組;2.首都體育學院,100191;3.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100088)
青少年健康體能訓練(九)
——團隊練習篇
向靜文1,2吳鍵1,3執筆
(1.中國青少年健康體能訓練課題組;2.首都體育學院,100191;3.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100088)
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時,自身的鍛煉興趣是最好的運動動機。贊科夫表示: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要使學生感到學習是滿足求知欲的一種快樂。只有學生對體育活動有濃厚的興趣,運動起來能夠體會到無限的樂趣,才能喜歡體育運動。團隊活動和游戲恰恰是最符合青少年鍛煉興趣的形式之一。課題組在常規身體素質訓練的基礎上,通過改變運動軌跡、添加簡易運動器械來體現運動方位、范圍、速度的變化,使團隊練習更加切合普通兒童青少年優化身體形態、提高身體機能、提高身體素質的需求。青少年健康體能訓練系列的前8期以身體素質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協調、柔韌、平衡為主線,為大家介紹了健康體能單人練習方法,但是,在體育鍛煉中,更多的鍛煉樂趣是需要通過團隊活動獲得。因此,課題組在接下來的幾期連載中將為大家提供雙人或者多人的健康體能訓練方法,為大家提供更多教學組織的方案,激發學生不斷探求的精神,通過更多的團隊練習方法,使學生體驗體育的樂趣,達到鍛煉的最佳效果。
練習功能:訓練和提高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
場地器材:2條標志線。
起始姿勢:面對面保持跪弓步姿勢。
練習方法:將學生分成2個小組,1組學生為奇數組,1組學生為偶數組,1名奇數組學生面對1名偶數組學生,教師報加法或者減法題目,得數是奇數則偶數隊追逐奇數組跑,得數是偶數則相反。被抓到者淘汰。2組學生背后的指定距離處分別劃1條標志線。如一方組員進入標志線后則練習結束(見圖1)。

圖1 算數追逐跑
注意事項:小組成員之間間隔一定距離,避免發生碰撞。
拓展練習1:起始姿勢改為站姿,聽數字起跑。
拓展練習2:2組學生進行“石頭、剪刀、布”游戲,輸者追逐贏者跑。
練習功能:訓練學生快速反應能力以及腰部力量。
場地器材:平整地面,無障礙物。
起始姿勢:所有學生做支撐成橋動作。
練習方法:5名學生為1個小組,組內學生全部做支撐成橋動作,聽到開始口令后,第1名學生從“橋”下通過,從隊首向隊尾爬去,到達隊伍末端時發出口令,第2名學生按第1名學生的練習方法進行練習,第1名學生做同樣動作排在第5名學生旁邊,以此類推。每名學生都支撐成橋,等待同伴從自己的“橋”下穿過為結束(見圖2)。

圖2 支撐(仰臥)穿越
注意事項:準備爬行的學生禁止搶口令爬行,前一名學生爬到隊尾后,下一名學生才能繼續爬行;支撐的學生應注意保持姿勢。
拓展練習1:起始姿勢變化為仰臥成橋,其他規則不變。
拓展練習2:增加每組人數或每組學生連續做2次或3次支撐成橋動作,以延長練習時間。
練習功能:鍛煉上下肢肌肉力量與雙人協作能力。
練習器材:平整場地。
起始姿勢:2名學生背對背坐在地上。
練習方法:將2名學生分為1組,背靠背直腿坐于地面上,雙臂與背對學生的雙臂交叉相扣。聽教師口令,喊“1”時,所有人屈膝收腿;喊“2”時,所有人同時站起,最先全部站起來的小組為勝(見圖3)。

圖3 背靠背蹲起
注意事項:2名學生的身高體重應大致相同;站起時應注意蹬腿發力,腰部保持適當緊繃;控制身體重心的移動。
拓展練習:雙人練習可以增加難度變為3人或者4人背靠背同時站起練習。
練習功能:鍛煉上下肢的肌肉力量、身體核心力量。
練習器材:平整場地且無障礙物。
起始姿勢:所有學生做平板支撐動作。
練習方法:5名學生為1個小組,組內學生成體操隊形散開全部做平板支撐動作,教師發令后,每組排頭學生做高抬腿動作從隊首向對尾,在同伴學生臀部上方依次躍過,第1名學生躍過第4名學生后,在其旁邊做平板支撐動作,第2名學生起身做相同動作,躍過最后第5名學生后,以同樣的姿勢排在第5名學生旁邊,以此類推。以最快完成一輪動作的小組為獲勝方(見圖4)。

圖4 平板支撐高抬腿接力
注意事項:注意高抬腿時手臂的擺動與跳躍距離的把握,以免踩踏受傷;做平板支撐的學生需保持平板支撐姿勢不動,直到小組接力結束。
拓展練習1:練習者可將高抬腿動作改為單腳跳動作。
拓展練習2:練習者可將高抬腿動作改為雙腳跳動作。
拓展練習3:支撐者將平板支撐動作改為仰臥直腿抬腿兩頭起靜力動作。
練習功能:鍛煉下肢肌肉力量與團隊協作能力。
練習器材:平整場地。
起始姿勢:所有學生做仰臥直腿抬腿兩頭起靜力動作。
練習方法:5名學生為1組,成體操隊形散開全部做仰臥直腿抬腿兩頭起靜力動作,教師發令后,每組第1名學生起身,做橫向側步動作以“8”字形路線繞過每一名學生到達隊尾后,以仰臥直腿抬腿兩頭起靜力動作排在最后1名學生旁邊,第2名以第1名學生的方式開始練習,以此類推(見圖5)。

圖5 直腿坐側步移動
注意事項:雙臂向前做前平舉動作;注意每名學生之間的間隔距離,防止磕碰。
拓展練習1:將單人移動變為雙人移動練習。
拓展練習2:單人無器械移動可變為交叉步拍球繞人移動接力。
練習功能:鍛煉上下肢肌肉力量和團隊協作能力。
練習器材:重力球。
起始姿勢:所有學生成半蹲姿勢。
練習方法:將5名學生分為1組,每組組員站成一橫排,每組的第1名學生持重力球,教師發令后,將球傳到第2名學生手中后,跑至最后1名學生旁邊,第2名學生按照第1名學生的動作方法練習,依次傳給第5名學生后,按照此方法再次從第5名學生向第1名學生傳遞,直到所有學生站回原位并將球回傳到第1名學生手里為止,以最快完成動作的組為勝(見圖6)。

圖6 半蹲傳球接力
注意事項:如重力球落地,則重新開始傳遞。跑至隊伍另一側時,應馬上做半蹲動作。
拓展練習1:將半蹲動作改為弓步或原地弓步交叉跳動作。
拓展練習2:將半蹲動作改為原地小跑或原地高抬腿動作。
拓展練習3:隊形及方法不變,傳球方法由從正前方傳球改為從背后傳球。
練習功能:鍛煉下肢肌肉力量與團隊協作能力。
練習器材:重力球。
起始姿勢:所有學生進行原地小跑。
練習方法:將5名學生分為1組,每組組員站成一橫排進行原地小跑,教師發令后,第1名學生原地拍1次球,立即跑到隊尾原地小跑,當球彈起來后,第2名學生立即頂替第1名學生的位置,按照第1名學生的練習方法依次練習(見圖7)。
練習指導:拍球時盡量拍高、拍穩,以方便下一名學生接球。
拓展練習1:原地小跑可改為原地高抬腿動作。
拓展練習2:原地小跑可改為立臥撐動作。
最佳投稿時間:第11期:2017年09月7日~09月22日
第12期:2017年10月7日~10月22日
專題組稿:
第11期:足球運動員選材
第12期:乒乓球運動員選材
撰寫提綱:
1.基于相關選材理論,請闡述在選材時應主要考慮哪些因素(如,訓練目標、身體形態、身體素質、年齡特征、成長環境、遺傳基因等),請闡述。
2.結合各期主題中具體的項目撰寫運動員選材的策略、方法以及有效實施的路徑。請從學校理念及目標、選拔流程、管理要求等角度闡述學校或體育教研組、教練員的具體做法。
3.以某天賦較高的運動員為例(該運動員應被高校特招或在全國比賽上獲得優良成績),談談您在組織實施訓練的過程中,是如何發現其天賦并選拔入隊的?依據是什么?也可以以故事的形式闡述您發現及選拔的過程。
稿件要求:
1.文章要以中小學訓練實踐為主,盡量輔以案例說明。
2.針對不同水平段,特長生的選拔應符合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和人體運動的科學原理。
3.文體應界定清楚,切忌說理和敘事大幅度地融合,做到主旨明確、條理清楚。
撰寫建議:
1.為鼓勵基層體育教師、教練員投稿,只要以具體案例為例,并且言之有理,無論文章長短均可,擇優刊發。
2.選題不宜過大,應盡可能地以某個學段設定運動員選材的范圍,重點關注年齡特征,發展空間和發展目標。3.最好以具體項目作為闡述的重點,切記好高騖遠、貪大求全,其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造成內容空泛。4.第11期主題要根據訓練目的闡述不同階段選材的依據和途徑,該選題具有創新和自主性,不必拘泥于專業運動員的選材策略;第12期主題最好偏向于競賽運動員的可持續發展,以義務教育階段為主,涉及高中選材可以結合體育生的專項需要。
(中國青少年健康體能研究課題組主要成員:吳鍵、郝軍、周譽、向靜文、袁圣敏、彭永強、李永超、王曉、范冬香)
注:為了加快審稿速度,請廣大作者在通過“2013版”采編系統投稿時,務必在文章題目前加“擬投訓練競賽欄目”字樣。本刊接收專題來稿同時接收自然來稿。
(本選題由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陸慕高級中學張軍老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