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珮杰
(江蘇省南通市腫瘤醫院綜合內科,江蘇 南通 226000)
對超高齡胃癌患者進行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的效果對比
夏珮杰
(江蘇省南通市腫瘤醫院綜合內科,江蘇 南通 226000)
目的:對比分析對超高齡胃癌患者進行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的效果。方法:將2012年11月至2015年6月某院收治的50例超高齡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手術組與保守組,每組各25例患者。對保守組患者進行保守治療,對手術組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在2個月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發生并發癥的情況。結果: 手術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后其病情的緩解率高于保守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進行治療前相比,手術組中手術成功的患者與保守組患者進行治療后其VAS評分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手術組中手術未成功的患者相比,保守組患者 的VAS評分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保守組患者相比,手術組患者進行治療后其QOL評分較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與進行保守治療相比,對超高齡胃癌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可更有效地控制其病情,但更易使其發生并發癥,而且可降低其生活質量。
高齡胃癌患者;保守治療;手術治療
胃癌是一種消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目前,治療此病的方法主要是手術療法[1]。此病患者多為中老年人。超高齡(年齡>75歲)的胃癌患者其病情常較危重。對超高齡胃癌患者進行手術治療雖可取得理想的效果,但可使其出現較多的并發癥[2,顯著降低其生活質量,影響其預后[3]。本次研究選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超高齡胃癌患者(其年齡均>75歲)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對其進行治療的理想方案,現報告如下。
本研究中的患者均為2012年1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超高齡胃癌患者,其年齡均>75歲。在這些患者中,有男性35例,女性15例,其平均年齡為(75.80±6.87)歲。這些患者均經CT和超聲檢查被診斷患有胃癌,其病程平均為(2.34±1.34)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脹、反酸、食欲差等癥狀,病情嚴重者還有嘔吐、吐血、排黑便等癥狀。這些患者均存在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合并癥,其合并癥主要為高血壓、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等,其中合并高血壓的患者有24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有10例,合并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有10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6例。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保守組與手術組,每組各25例患者。這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保守組患者進行保守治療,治療方案如下:1)進行化療。根據患者的病情為其使用羥基喜樹堿、氟尿嘧啶、順鉑、奧沙利鉑等藥物進行化療。在為患者應用上述藥物前為其靜脈滴注西米替丁和鹽酸格拉司瓊,以減輕其消化道的不良反應。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發生化療并發癥的情況。2)進行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治療。為患者使用卡文及“全合一”營養液進行腸外營養支持治療。為手術組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方案是:對其中10例患者進行遠端胃癌根治術,對其中7例患者進行近端胃癌根治術,對其中5例患者進行胃癌姑息性手術,對其中3例患者進行全胃切除術。在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2個月后調查其臨床療效及發生并發癥的情況。根據WHO推薦的實體瘤療效評定標準將兩組患者的療效分為緩解與未緩解。采用QOL評分法分析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采用VAS評分法分析其發生疼痛的程度。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手術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后其病情的緩解率高于保守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在手術組25例患者中,進行手術治療成功的有15例,進行手術未成功的有10例(術中發現其癌灶的范圍較大且已擴散,經綜合考慮停止手術,在術中有2例患者直接死亡),其手術的成功率為60%。與進行治療前相比,手術組中手術成功的患者與保守組患者的VAS評分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手術組中手術未成功的患者相比,保守組患者的VAS評分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組中手術成功的患者與保守組患者的VAS評分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對比 [n(%)]
表2 手術未成功與保守組患者VAS評分的對比(±s)

表2 手術未成功與保守組患者VAS評分的對比(±s)
組別治療前VAS評分治療后VAS評分手術未成功組(n=10)84.23±11.7685.12±10.82手術成功組(n=15)84.14±11.5278.90±7.54保守組(n=25)84.30±11.8279.88±7.55 P值>0.05 <0.05
與保守組患者相比,手術組患者進行治療后其QOL評分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QOL評分的對比(±s,分)

表3 兩組患者QOL評分的對比(±s,分)
組別治療前QOL評分治療后QOL評分手術組(n=25)15.02±7.1616.12±8.89保守組(n=25)15.21±7.1019.91±8.56 P值>0.05 <0.05
保守組中出現嚴重的并發癥的患者有5例,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0.00%。手術組中出現嚴重并發癥的患者有12例,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48%。保守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手術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胃癌是一種較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近年來,此病的發病率逐漸增高。與年輕男性相比,年輕女性胃癌的發病率較高。這可能與年輕女性體內雌性激素的分泌異常有關。在老年人中,男性罹患胃癌的幾率高于女性。這可能與老年男性常有酗酒等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胃癌患者在發病早期其臨床表現常不顯著,其病情在進入中晚期后可迅速惡化。老年人的健康狀況較差,在罹患胃癌后其病情較重。超高齡胃癌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與死亡率均較高[4],其生活質量可顯著降低[5]。近年來,如何有效地治療超高齡胃癌、降低此類患者的死亡率是進行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一般來說,臨床上在對超高齡胃癌患者進行治療時會先采取保守療法,在其病情得到控制、健康狀況得到改善后再對其施行手術治療,以增加其手術的成功率,改善其預后,降低其發生術后疼痛的程度,提高其生活質量。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手術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后其病情的緩解率高于保守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進行治療前相比,手術組中手術成功的患者與保守組患者的VAS評分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手術組中手術未成功的患者相比,保守組患者的VAS評分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保守組患者相比,手術組患者進行治療后其QOL評分較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與進行保守治療相比,對超高齡胃癌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可更有效地控制其病情,但更易使其發生并發癥,而且可降低其生活質量。臨床醫師應根據超高齡胃癌患者的病情及健康狀況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手術治療或保守治療,以改善其預后及生活質量。
[1] 馮東亮.高齡胃癌病人并存病的圍手術期處理[J].中外醫療,2011,16:45-46.
[2] 宋青林,汪開保,程小菊.老年胃癌病理特征及臨床治療體會[J].現代腫瘤醫學,2010,18(9):1800-1801.
[3] 高志慧.83例高齡胃癌患者手術近期并發癥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5):133-134.
[4] 吳文輝,葉惠韶,湯友珍,等.胃潰瘍患者的手術治療與保守治療臨床效果分析 [J].當代醫學,2011,17(29):71-72.
[5] 董兵斌,徐阿曼.胃癌手術風險及影響因素研究現狀[J].2015,42(2):125-128.
R735.2
B
2095-7629-(2017)7-00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