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瑞,秦亞瑋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藥劑科,江蘇 徐州 221002)
淺論奈達鉑所致不良反應的分布特征和規律
劉景瑞,秦亞瑋?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藥劑科,江蘇 徐州 221002)
目的:探討奈達鉑所致不良反應的分布特征和規律。方法:將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間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上報至國家ADR監測中心的68起奈達鉑所致不良反應的有效報告(共涉及68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統計并分析這68例患者的性別、年齡、原發病、奈達鉑的使用情況、不良反應所累及的器官和系統、發生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以及轉歸情況,然后總結奈達鉑所致不良反應的分布特征和規律。結果:1)在這68例患者中,41~60歲的患者在使用奈達鉑進行治療后發生不良反應的幾率最高,與20~40歲和61~78歲的患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在這68例患者中,單次用藥量為100~130 mg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幾率最高,與單次用藥量為30~50 mg/次和140~160 mg/次的患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這68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統主要為血液系統、呼吸系統、全身和消化系統。其中,累及血液系統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骨髓抑制、血小板減少和白細胞減少等;累及呼吸系統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胸悶、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咽喉發緊、胸痛、咳嗽和鼻塞等;累及全身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面色蒼白、口唇發紺、全身大汗、寒戰、發熱和過敏性休克等;累及消化系統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惡心、嘔吐和肝功能異常等。4)這68例患者經對癥治療后,不良反應完全消失的患者有60例,占88.24%,不良反應明顯減輕的患者有8例,占11.76%,無患者死亡或遺留后遺癥。結論:年齡為41~60歲、單次使用奈達鉑的劑量為100~130 mg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幾率較高。奈達鉑所致不良反應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統主要為血液系統、呼吸系統、全身和消化系統。奈達鉑所致的不良反應普遍較輕,患者的轉歸情況較好。
奈達鉑;不良反應;分布特征;規律
奈達鉑的化學名為順-甘醇酸二氨合鉑,屬于第二代有機鉑類抗腫瘤藥。該藥是日本鹽野義制藥公司于1995年研發上市的抗腫瘤藥[1]。奈達鉑常用于治療頭頸部惡性腫瘤、肺癌、膀胱癌、卵巢上皮癌、睪丸癌、宮頸癌及食管癌等實體腫瘤。另外,該藥對部分順鉑(DDP)耐藥的患者也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2]。與順鉑相比,奈達鉑的毒副作用更輕。奈達鉑所致的不良反應主要有骨髓抑制、肝腎功能異常、口唇發紺、胸悶等。另外,也有報道稱使用奈達鉑進行治療會導致過敏反應(如過敏性休克等)[3]。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主要探討奈達鉑所致不良反應的分布特征和規律。
選擇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間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上報至國家ADR監測中心的68起奈達鉑所致不良反應的有效報告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這68起奈達鉑所致不良反應報告中共涉及68例患者。
自制Excel表,統計并分析這68例患者的性別、年齡、原發病、奈達鉑的使用情況、不良反應所累及的器官和系統、發生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以及轉歸情況,然后總結奈達鉑所致不良反應的分布特征和規律。
用SPSS21.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4]。
在這68例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7例,占69.12%,女性患者21例,占30.88%;其最小年齡為20歲,最大年齡為78歲。在這68例患者中,20~40歲的患者有3例,占4.41%;41~60歲的患者有50例,占73.53%;61~78歲的患者有15例,占22.06%。其中,41~60歲的患者在使用奈達鉑進行治療后發生不良反應的幾率最高,與20~40歲和61~78歲的患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這68例患者中,有頭頸部惡性腫瘤患者47例,占69.12%;有婦科惡性腫瘤患者14例,占20.59%;有胸部惡性腫瘤患者7例,占10.29%。其中,頭頸部惡性腫瘤的患者最多,與婦科惡性腫瘤和胸部惡性腫瘤患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這68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存在藥物過敏史,其過敏的藥物主要為青霉素、紅霉素、頭孢菌素、丹參注射液、復方甘草酸苷和苦參注射液。在這68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存在家族藥物過敏史。詳見表1。

表1 這68例發生不良反應患者的基本情況
這68例患者使用奈達鉑的途徑均為靜脈滴注(與500 ml濃度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混合后進行靜脈滴注),其用藥量為30~400 mg。在這68例患者中,首次使用奈達鉑進行治療的患者有41例,占60.29%;再次使用奈達鉑的進行治療的患者有27例,占39.17%。在這68例患者中,采用小劑量多次給藥方案(單次用藥量為30~50 mg)進行治療的患者有5例,占7.35%;采用大劑量單次給藥方案進行治療的患者有63例,占92.65%(單次用藥量為100~130 mg的患者有60例,占88.24%;單次用藥量為140~160 mg的患者有3例,占4.41%)。其中,單次用藥量為100~130 mg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幾率最高,與單次用藥量為30~50 mg/次和140~160 mg/次的患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這68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存在聯合化療的情況,占36.76%,其聯用的化療藥物主要有紫杉醇、依托泊苷、多西他賽和氟尿嘧啶等。這68例患者均存在輔助用藥的情況,其輔助用藥的種類主要為止吐、護胃、護肝類藥物。詳見表2。

表2 這68例發生不良反應患者使用奈達鉑的情況
這68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統主要為血液系統(占50%)、呼吸系統(占44.12%)、全身(占38.24%)和消化系統(占25%)。其中,累及血液系統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骨髓抑制、血小板減少和白細胞減少等;累及呼吸系統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胸悶、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咽喉發緊、胸痛、咳嗽和鼻塞等;累及全身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面色蒼白、口唇發紺、全身大汗、寒戰、發熱和過敏性休克等;累及消化系統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惡心、嘔吐和肝功能異常等。詳見表3。

表3 這68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統及主要臨床表現
這68例患者經對癥治療(用地塞米松、異丙嗪、苯海拉明進行治療)后,不良反應完全消失的患者有60例,占88.24%,不良反應明顯減輕的患者有8例,占11.76%,無患者死亡或遺留后遺癥。
奈達鉑的作用機制與順鉑相似。該藥在進入腫瘤細胞后,甘醇酸脂配基上的醇性氧與鉑之間的鍵發生斷裂,水與鉑結合,形成離子型物質(活性物質或水合物)并與腫瘤細胞的DNA結合,抑制腫瘤細胞DNA的復制,從而起到抗腫瘤的作用。奈達鉑具有水溶性好、毒副作用輕等優點,是治療多種惡性腫瘤的常用藥。臨床研究表明,奈達鉑所致不良反應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統主要為血液系統、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因此,醫護人員在使用奈達鉑對患者進行治療時要注意觀察其是否出現不良反應,并定期檢測其血象,一旦發現其出現不良反應要及時進行處理。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年齡為41~60歲、單次使用奈達鉑的劑量為100~130 mg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幾率較高。奈達鉑所致不良反應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統主要為血液系統、呼吸系統、全身和消化系統。奈達鉑所致的不良反應普遍較輕,患者的轉歸情況較好。
[1] 丁思娟,唐朝暉,卿伯華,等.奈達鉑對喉癌細胞系放射敏感性的影響及機制[J].現代腫瘤醫學,2016,24(8):1191-1193.
[2] 張彬玉,姜曉春,張琳琳,等.奈達鉑的臨床應用新進展[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14(13):2569-2572.
[3] 張相國,陳志仁,徐曉南,等.奈達鉑同期放療、化療治療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臨床觀察[J].吉林醫學,2013,34(24):4959-4960.
[4] 陳穎,林昊.84例奈達鉑致不良反應分析[J].中國藥物警戒,2012,9(11):691-693.
[5] 羅佳,楊立平,伍奕,等.87例奈達鉑致不良反應報告[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6,16(5):679-681.
R979.1
B
2095-7629-(2017)16-0014-02
劉景瑞,女,漢族,1983年12月出生,籍貫:連云港,本科學歷,主管護師,研究方向:醫院藥學*通訊作者:秦亞瑋,女,漢族,1985年10月出生,本科學科,主管藥師,研究方向:醫院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