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軍
(貴州省畢節市第三人民醫院外一科,貴州 畢節 551700)
用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郭 軍
(貴州省畢節市第三人民醫院外一科,貴州 畢節 551700)
目的:探討用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將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貴州省畢節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68例腹股溝疝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比對組與無張力組。為比對組患者采用傳統腹股溝疝修補術進行治療,為無張力組患者采用無張力疝修補術進行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手術的時間、發生切口感染、持續疼痛、尿潴留、切口皮下積液及陰囊血腫等術后并發癥的情況及術后病情的復發率。結果:與比對組患者相比,無張力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較少,手術的時間較短,病情的復發率較低,術后切口感染、持續疼痛、尿潴留、切口皮下積液及陰囊血腫的發生率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可顯著縮短患者手術的時間,減少其術中的出血量,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及病情的復發率。
無張力疝修補術;腹股溝疝;臨床療效;安全性
腹股溝疝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此病的高發人群主要是老年人及嬰幼兒。男性罹患此病的幾率高于女性[1]。此病患者在進行運動、長時間站立、劇烈咳嗽時其腹股溝區可出現可復性的腫物,在病情較重時可出現腹部絞痛、惡心、嘔吐、腹脹等臨床表現。目前,臨床上治療腹股溝疝的方法主要是施行疝修補手術。臨床實踐證實,在對腹股溝疝患者施行傳統腹股溝疝修補術后,其患處愈合的效果較差,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及病情的復發率均較高。與傳統腹股溝疝修補術相比,無張力疝修補術的操作較簡單,手術創傷性較低,術后患者發生疼痛的程度較輕[2]。本次研究主要探討用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貴州省畢節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68例腹股溝疝患者。這些患者均排除了患有重要器官疾病的可能。在這些患者中,有男51例,女37例;其年齡為19~75歲,平均年齡為(41.9±6.3)歲;其中有14例直疝患者,33例斜疝患者,14例嵌頓疝患者,7例切口疝患者,52例單側腹股溝疝患者,14例雙側腹股溝疝患者,2例復發疝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將這些患者分為比對組與無張力組,每組各34例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P>0.05。
對比對組患者施行傳統腹股溝疝修補術,手術方案是:對其進行硬膜外麻醉,在其疝區做一個4~6 cm的切口,高位分離及結扎疝囊。將聚丙烯補片固定在腹股溝韌帶、恥骨結節及腹內斜肌等部位,縫合切口。為無張力組患者施行無張力疝修補術,手術方案是:對其進行硬膜外麻醉,在其恥骨結節的上方做一個4~6 cm的弧形切口,暴露其疝囊。將疝囊剝離,使疝囊位于內環口內,在內環口的水平位置對疝囊進行縫扎,進行止血處理,然后將疝囊暫時擱置。游離患者的精索及腹外斜肌腱膜,在其腹橫筋膜前、腹外斜肌腱膜及精索后放置補片。將補片固定于恥骨結節的腱膜組織上,將其一側縫合于腹股溝韌帶上,將其另一側縫合在聯合肌腱上。縫合腹外斜肌腱膜,重建外環,縫合切口。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手術的時間、是否發生切口感染、持續疼痛、尿潴留、切口皮下積液及陰囊血腫。在術后對患者進行6~12個月的隨訪,觀察其病情復發的情況。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比對組患者相比,無張力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較少,手術的時間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經6~12個月的術后隨訪發現,與比對組患者相比,無張力組患者病情的復發率較低(χ2=5.712),而且其術后切口感染、持續疼痛、尿潴留、切口皮下積液及陰囊血腫的發生率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如表2。
表1 兩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及手術時間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及手術時間的比較(±s)
組別 例數 術中的出血量(mL) 手術的時間(min)比對組3442.97±5.4062.45±6.21無張力組3429.50±3.7341.29±3.55 t值11.96817.249 P值0.0010.001

表2 兩組患者發生術后并發癥情況的比較[n(%)]
腹股溝疝的發病部位為腹股溝區域,即前外下腹壁的三角區域。此病的發生機制主要為先天性腹壁解剖異常和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損。腹股溝疝患者的腹股溝區域可出現突起的包塊。病情較輕的此病患者其腹股溝的包塊較小,僅有輕微的局部墜脹感。隨著病情的進展,此病患者腹股溝的包塊可逐漸增大,穿過腹股溝管淺環,達到陰囊,進而可出現明顯的疼痛等不適癥狀[3],甚至可發生絞窄疝或嵌頓疝。
在臨床上,治療腹股溝疝的方法主要是進行手術治療。在采用傳統腹股溝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時手術的切口較大,在術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近年來,無張力疝修補術在治療腹股溝疝方面顯現出療效確切、安全性高、易被患者接受等優勢。腹股溝疝患者在采用傳統腹股溝疝修補術進行治療后其腹橫筋膜中膠原蛋白的含量可顯著減少,其手術區域的組織可發生退行性改變,進而可導致其病情復發或手術失敗[4]。研究發現,導致疝發生的根本原因是患者的腹橫筋膜受到破壞。采用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此病可維持腹股溝區域的正常解剖結構,借助位于腹膜前間隙或是腹股溝管后壁的補片增強腹橫筋膜及腹股溝管后壁薄弱區的支撐力,并可減少精囊血管及輸精管血供受到的破壞。
本次研究的結果表明,與比對組患者相比,無張力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較少,其手術的時間較短,其病情的復發率、術后切口感染、持續疼痛、尿潴留、切口皮下積液及陰囊血腫的發生率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與趙英勤等的研究結果相符[5]。可見,用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可顯著縮短患者手術的時間,減少其術中的出血量,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及病情的復發率。
[1] 陳雙, 唐健雄, 馬頌章. 成人腹股溝疝診療指南 (2012 年版)[J].臨床外科雜志, 2013, 7(6): 405-407.
[2] 譚嗣偉, 梁存河, 田然, 等. 成人腹股溝疝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后并發癥 1572 例[J]. 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 (電子版),2013, 7(4): 53-55.
[3] 姚競智, 徐洪全, 王貽東, 等. 不同方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氣的臨床療效分析[J]. 中國當代醫藥, 2013, 20(5): 31-32.
[4] 秦逸. 腹股溝疝氣患者不同手術治療方式的效果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17): 666-667.
[5] 趙英勤, 陸文明, 鄒文貴, 等. 不同手術治療腹股溝疝氣效果分析[J]. 中國衛生產業, 2011, 8(9): 96-96.
R656.2+1
B
2095-7629-(2017)16-00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