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軍
(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骨二科,江蘇 南京 210014)
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術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效果分析
楊 軍
(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骨二科,江蘇 南京 210014)
目的:分析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PFNA)內固定術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08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間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收治的56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內固定方法的不同將這56例患者分為PFNA組(n=28)和DHS組(n=28)。為DHS組患者采用動力髖螺釘(DHS)內固定術進行治療,為PFNA組患者采用PFNA內固定術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術后恢復負重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術后的引流量、骨折愈合的時間、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術后髖關節功能的優良率。結果:PFNA組患者手術的時間和術后恢復負重的時間均短于DHS組患者,其術中的出血量少于DHS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的引流量、骨折愈合的時間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PFNA組術后髖關節功能的優良率高于DHS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PFNA內固定術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效果確切,具有手術時間短、創傷小、固定效果好和術后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效果好等優點。
股骨粗隆間骨折;防旋髓內釘;動力髓螺釘
進行內固定手術治療是臨床上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常用方法。以往臨床上常采用動力髖螺釘(DHS)內固定術和動力髁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但效果一般[1]。近年來,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PFNA)內固定術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方法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劉建斌等[2]在臨床研究中應用PFNA內固定術對高齡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了進一步分析用PFNA內固定術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效果,筆者對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收治的56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進行了分組對比研究。
擇取2008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間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收治的56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56例患者均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這些患者中有男19例,女37例;其年齡為46~78歲,平均年齡(64.28±12.35)歲;其中有左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20例,右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36例;其中骨折Evans分型為Ⅲ型的患者有42例,為Ⅳ型的患者有14例;其中骨折原因為跌倒的患者有36例,為發生交通事故的患者有14例,為從高空墜落的患者有5例,為其他原因的患者有1例;其受傷至就診的時間為1 h~2 d,平均時間(5.02±2.31)h。根據內固定方法的不同將這56例患者分為PFNA組(n=28)和DHS組(n=28)。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骨折Evans分型、骨折原因等一般臨床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了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為DHS組患者采用DHS內固定術進行治療。手術方法是:1)協助患者取平臥位,墊高其患側髖部。2)對骨折部位進行常規的切開復位,然后使用DHS對骨折處進行內固定。3)放置引流管,逐層縫合切口。為PFNA組患者采用PFNA內固定術進行治療。手術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全憑靜脈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將其患肢固定于牽引床上,將其軀干推向健側,使其患肢與軀干呈5°~10°角。2)在C型臂X線機的引導下,將患側髖關節外展牽引并內旋10°左右。3)對骨折部位進行手法復位,在距離大粗隆頂部約4~6 cm處做一個約5 cm長的縱行切口。4)在C型臂X線機的引導下,將一枚螺紋針于大粗隆頂點插入髓腔,并將其置于股骨干正中處。5)使用開口器于定位點處切開大粗隆并置入導絲,使用擴髓器沿導絲擴髓至股骨干皮質。6)將合適型號的髓內釘沿導絲置入髓腔,并調整置釘的深度。7)在C型臂X線機的引導下,將近側釘導針插入髓腔,測量導針的深度,將螺旋刀片沿導絲置入髓腔。8)在確保螺旋刀片準確植入后將其鎖定,將1枚動態或靜態鎖定螺釘擰入遠端髓腔,然后擰入主釘尾帽。9)確保髖關節能夠正常活動后,放置引流管,并逐層縫合切口。
觀察兩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術后恢復負重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術后的引流量、骨折愈合的時間、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術后髖關節功能的優良率。
末次隨訪時采用髖關節Harris評分系統評價患者患側髖關節的功能。評分≥90為優秀,評分在80~89分之間為良好,評分在70~79分之間為尚可,評分<70分為差[3]。
本文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手術的時間、術后恢復負重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術后的引流量、骨折愈合的時間用(±s)表示,采用t檢驗,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術后髖關節功能的優良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FNA組患者手術的時間和術后恢復負重的時間均短于DHS組患者,其術中的出血量少于DHS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的引流量、骨折愈合的時間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相關指標的比較
PFNA組患者術后髖關節功能的優良率高于DHS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髖關節功能優良率的比較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骨折。此病患者多為老年人。近年來,隨著交通事故、高空墜落事件發生率的不斷升高,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發病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相關的臨床調查結果顯示,我國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發生率約為1.44%[4]。接受保守治療的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常會發生骨折處畸形愈合、褥瘡、肺部感染等并發癥,其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可受到嚴重的影響。有研究指出,進行手術治療能夠顯著減少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臥床的時間,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病死率,提高其生活質量。以往臨床上常采用DHS內固定術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但隨著DHS內固定術的廣泛應用,有學者發現用該術式治療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較差,術后患者容易出現退釘現象。PFNA內固定術是一種髓內固定術。與用DHS內固定術相比,用PFNA內固定術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能夠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骨量,提高其松質骨的密度,且創傷較小,固定效果較好。本研究的結果顯示,PFNA組患者手術的時間和術后恢復負重的時間均短于DHS組患者,其術中的出血量少于DHS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的引流量、骨折愈合的時間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PFNA組術后髖關節功能的優良率高于DHS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許德慧[4]、李振鵬[5]等的文獻報道相符。
綜上所述,用PFNA內固定術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效果確切,具有手術時間短、創傷小、固定效果好和術后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效果好等優點。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黃少校.內固定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研究進展[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15):2293-2295.
[2] 劉建斌,王棟,趙法章,等.PFNA治療高齡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1,17(6):529-531.
[3] 哈秀民,張曉光,曹奇勇.Intertan釘與 PFNA 內固定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對比分析[J].北京醫學,2016,38(2):177-178.
[4] 許德慧,易夢秋,王 晶.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治療高齡患者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效果分析[J].醫學綜述,2014,20(24):4579-4581.
[5] 李振鵬,鄒延澄,陳澤鋒,等. 老年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不同內固定手術療效比較[J].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3,28(12):113 7-1139.
R683
B
2095-7629-(2017)16-01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