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健
(灌南縣中醫院內科,江蘇 灌南 222500)
補肺湯加減治療肺脾氣虛型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研究
邱 健
(灌南縣中醫院內科,江蘇 灌南 222500)
目的:探討用補肺湯加減治療肺脾氣虛型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臨床效果。方法:抽選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期間在灌南縣中醫院就診的106例肺脾氣虛型穩定期COP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補肺湯組和西醫治療組。為西醫治療組53例患者采用常規的西醫療法進行治療。在此基礎上,為補肺湯組53例患者加用補肺湯加減進行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其FEV1(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FVC(一秒用力呼氣量與用力肺活量的比值)。結果:與西醫治療組患者相比,補肺湯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治療后其FEV1、FEV1/FVC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補肺湯加減治療肺脾氣虛型穩定期COPD的臨床效果顯著,能夠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補肺湯加減;穩定期;肺脾氣虛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呼吸氣流阻塞、咳嗽、咳痰、氣短、呼吸困難、喘息和胸悶等。有學者指出,此病的發生、發展與吸入有害 物質、遺傳因素、氣道反應性增高、肺發育不良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以往臨床上常采用支氣管舒張劑和氧療對穩定期COPD患者進行治療,但效果不夠理想。近年來,用中醫療法治療穩定期COPD的方法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為了探討用補肺湯加減治療肺脾氣虛型穩定期COPD的臨床效果,筆者對在灌南縣中醫院就診的106例肺脾氣虛型穩定期COPD患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病情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發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治指南》中關于穩定期COPD的診斷標準。2)病情符合《中醫內科學》(2006年版)中關于肺脾氣虛證的中醫辨證分型標準。3)入院時存在咳嗽、痰多、氣喘、呼吸短促無力、脈弱、盜汗、心悸、面無血色、疲勞乏力、食少便溏、舌淡少苔等癥狀。
合并有其他的嚴重肺部疾病。2)近期內使用過激素類藥物或其他影響免疫力的藥物。3)合并有心血管疾病或肝、腎功能不全。4)合并有精神疾病。5)對治療的依從性差。6)臨床資料不完整。7)對本次研究所用的藥物過敏。
抽選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期間在灌南縣中醫院就診的106例肺脾氣虛型穩定期COP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補肺湯組和西醫治療組。補肺湯組53例患者中有男性32例,女性21例;其年齡為41~73歲,平均年齡(57±2.16)歲;其病程為6~11年,平均病程(8±2.33)年。西醫治療組53例患者中有男性29例,女性24例;其年齡為44~77歲,平均年齡(60±3.19)歲;其病程為8~13年,平均病程(10±2.09)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病程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為西醫治療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西醫療法進行治療。治療方法是:1)應用祛痰藥對患者進行治療。2)對患者進行吸氧治療。3)連續治療2個月。在此基礎上,為補肺湯組患者加用補肺湯加減進行治療。補肺湯的藥物組成和用法是:補骨脂15 g、桑白皮10 g、黃芪20 g、丹參15 g、黨參10 g、百部10 g。隨證加減,水煎服,1劑/d,分兩次服下,連續用藥2個月。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其FEV1(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FVC(一秒用力呼氣量與用力肺活量的比值)。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關于中醫證候積分的評定標準將患者的臨床療效分為
顯效、明顯好轉、有所好轉和無效。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中醫證候積分降低>90%。明顯好轉:患者的臨床癥狀顯著改善,中醫證候積分降低>70%。有所好轉: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好轉,中醫證候積分降低>30%。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未好轉,中醫證候積分降低≤30%。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明顯好轉例數+有所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FEV1、FEV1/FVC用(±s)表示,采用t檢驗,治療的總有效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西醫治療組患者中臨床療效為顯效的患者有29例(占54.72%),為明顯好轉的患者有9例(占16.98%),為有所好轉的患者有2例(占3.77%),為無效的患者有13例(占24.53%)。西醫治療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5.47%(40/53)。補肺湯組患者中臨床療效為顯效的患者有33例(占62.26%),為明顯好轉的患者有11例(占20.75%),為有所好轉的患者有7例(占13.21%),為無效的患者有2例(占3.77%)。補肺湯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6.23%(51/53)。與西醫治療組患者相比,補肺湯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FEV1、FEV1/FVC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FEV1、FEV1/FVC均較治療前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西醫治療組患者相比,補肺湯組患者的FEV1、FEV1/FVC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s)

表1 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FEV1(L)FEV1/FVC(%)FEV1(L)FEV1/FVC(%)西醫治療組0.83±0.2251.22±3.451.57±0.1661.15±3.77補肺湯組0.81±0.3951.97±3.762.03±0.1474.29±3.44
COPD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此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呼吸氣流阻塞、咳嗽、咳痰、氣短、呼吸困難、喘息和胸悶等。以往臨床上常采用支氣管舒張劑和氧療對穩定期COPD患者進行治療,但效果不夠理想。近年來,用中醫療法治療穩定期COPD的方法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中醫認為,COPD屬于“肺脹”“痰飲病”“喘病”等范疇。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肺脾氣虛、氣滯血瘀和經絡不通引起的。氣虛血瘀與痰濁凝滯是COPD的主要病機[2-3]。在本次研究中,灌南縣中醫院應用補肺湯加減對53例肺脾氣虛型穩定期COPD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理想的療效。補肺湯的藥物組成主要包括百部、黃芪、桑白皮、丹參、補骨脂及黨參等。其中黨參和黃芪可健脾養肺,補骨脂可補腎壯陽、補脾健胃,丹參可活血祛瘀,百部可潤肺止咳,桑白皮可瀉肺平喘。上述諸藥合用可共奏溫陽補虛、補中益氣、化痰消瘀之功。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西醫治療組患者相比,補肺湯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治療后其FEV1、FEV1/FVC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方瑞華等[4]的研究結果基本相符。
綜上所述,用補肺湯加減治療肺脾氣虛型穩定期COPD的臨床效果顯著,能夠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1] 盧華,王羨強,謝健燕.補肺湯合生脈散加減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穩定期肺氣虛證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6,8(14):44-46.
[2] 張小樸,周奎龍,史鎖芳.中醫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研究進展[J].河北中醫,2015,37(6):941-942.
[3] 周金龍,舒瑩.中醫藥治療COPD穩定期研究概況[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18(1):218-220.
[4] 方瑞華,錢靜華.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肺脾氣虛證)的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12):133-137.
R563
B
2095-7629-(2017)16-01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