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鳳琴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急診科,安徽 合肥 230011)
用薩勃心肺復蘇器對心搏驟停患者進行心肺復蘇治療的效果分析
胡鳳琴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急診科,安徽 合肥 230011)
目的:分析用薩勃心肺復蘇器對心搏驟停患者進行心肺復蘇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間在合肥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接受治療的186例心搏驟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他們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93例/組)。為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的心肺復蘇術(shù)進行治療,為觀察組患者采用薩勃心肺復蘇器進行心肺復蘇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心肺復蘇成功率和存活率。結(jié)果: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的心肺復蘇成功率和存活率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用薩勃心肺復蘇器對心搏驟停患者進行心肺復蘇治療的臨床效果較好,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薩勃心肺復蘇器;心搏驟停;存活率
近年來,心搏驟停在我國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如何對心搏驟停患者進行有效的心肺復蘇治療已成為臨床上的研究熱點。有學者指出,進行人工的操作無法完成恒定質(zhì)量的胸外心臟按壓,而進行機械裝置輔助的胸外心臟按壓可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相關(guān)的臨床研究證實,用薩勃心肺復蘇器對心搏驟停患者進行心肺復蘇治療的臨床效果理想。為了進一步探討用薩勃心肺復蘇器對心搏驟停患者進行心肺復蘇治療的臨床效果,筆者對在合肥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接受治療的186例心搏驟停患者進行了分組對照研究。
將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間在合肥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接受治療的186例心搏驟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186例患者中有女性62例,男性124例;其中年齡最大的77歲,最小的18歲;其中有發(fā)生電擊傷所致心搏驟停患者6例,罹患心血管病所致心搏驟停患者19例,發(fā)生多發(fā)傷所致心搏驟停患者67例,發(fā)生溺水所致心搏驟停患者7例,發(fā)生一氧化碳中毒所致心搏驟停患者8例,發(fā)生有機磷農(nóng)藥中毒所致心搏驟停患者7例,發(fā)生腦血管病所致心搏驟停患者23例,不明原因心搏驟停患者49例。將這186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93例/組)。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這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的急救治療。治療方法是:1)在確認患者心搏驟停后,立即為其開放氣道,并采用球囊面罩對其進行呼吸輔助。2)為患者建立靜脈通路,對其進行氣管插管,然后對其進行電擊除顫、為其靜脈推注腎上腺素[1]。在進行上述治療的基礎(chǔ)上,為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的心肺復蘇術(shù)進行治療。治療方法是:對患者進行人工胸外心臟按壓,同時采用用呼吸氣囊或呼吸機對其進行呼吸輔助。為觀察組患者采用薩勃心肺復蘇器進行心肺復蘇治療。治療方法是:使用薩勃心肺復蘇器對患者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和呼吸輔助。
觀察兩組患者的心肺復蘇成功率和存活率。心肺復蘇成功的評定標準:患者的自主心率恢復正常,血壓在12.0/8.0 kPa以上,且維持時間超過半小時。
用SPSS13.0 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心肺復蘇成功率和存活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的心肺復蘇成功率為72.04%(67/93),其存活率為70.97%(66/93)。觀察組患者的心肺復蘇成功率為95.70%(89/93),其存活率為95.70%(89/93)。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的心肺復蘇成功率和存活率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結(jié)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心肺復蘇成功率和存活率的對比[%(n)]
心搏驟停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急危重癥。早在30多年前,國外醫(yī)院就開始使用自動心肺復蘇器對心搏驟停患者實施心肺復蘇治療。相關(guān)的臨床實踐證實,用薩勃心肺復蘇器對心搏驟停患者進行心肺復蘇治療可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2-3]。與采用常規(guī)的心肺復蘇術(shù)相比,使用薩勃心肺復蘇器對心搏驟停患者進行心肺復蘇治療具有以下幾點優(yōu)勢:1)可有效保證胸外心臟按壓的質(zhì)量。實施人工心肺復蘇術(shù)的過程中需要醫(yī)務人員輪流對患者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每次按壓的部位及力度均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無法保證每次按壓的有效性。采用薩勃心肺復蘇器對患者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可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2)可以節(jié)約人力。3)可以節(jié)約醫(yī)療資源。薩勃心肺復蘇器可以作為呼吸機使用。4)可與其他治療同步進行,互不干擾。在采用薩勃心肺復蘇器對患者進行心肺復蘇時,還可以同時為其實施其他的搶救措施,且不會影響對其進行 胸外心臟按壓的質(zhì)量[4]。為了進一步探討用薩勃心肺復蘇器對心搏驟停患者進行心肺復蘇治療的臨床效果,筆者對在合肥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接受治療的186例心搏驟停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本次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對照組患者的心肺復蘇成功率為72.04%(67/93),其存活率為70.97%(66/93)。觀察組患者的心肺復蘇成功率為95.70%(89/93),其存活率為95.70%(89/93)。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的心肺復蘇成功率和存活率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用薩勃心肺復蘇器對心搏驟停患者進行心肺復蘇治療的臨床效果較好,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孫菁 ,孟凡山,計達,等.醫(yī)務人員心肺復蘇操作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14):1610-1612.
[2] 陶一江,陳建榮,王世襄,等.沖壓式心肺復蘇機在9例心肺復蘇搶救中的應用[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1,13(3):176.
[3] 李海娟,黃雪梅,莫景書.薩勃心肺復蘇儀進行心肺復蘇的臨床應用及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1):139.
[4] 常子強,李淑娟,周德貴.薩勃心肺復蘇機在急診心肺復蘇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2,7(11):35-36.
R541
B
2095-7629-(2017)16-0215-02
胡鳳琴,女,本科學歷,護師,研究方向為急診急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