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慧,陳秀蓮
(山東省鄆城縣張營鎮衛生院,山東 鄆城 274700)
對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潰瘍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分析
孫玉慧,陳秀蓮
(山東省鄆城縣張營鎮衛生院,山東 鄆城 274700)
目的:觀察對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潰瘍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方法:將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山東省鄆城縣張營鎮衛生院收治的119例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潰瘍患者根據護理方案的不同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對對照組53例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研究組66例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然后分析兩組患者的SAS評分、SDS評分及各項NHP評分。結果: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其SAS評分、SDS評分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其社會生活評分、精力評分、睡眠情感評分及軀體活動評分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潰瘍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可顯著改善其心理狀態,有效提高其生活質量。
綜合護理干預;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生活質量
慢性胃炎具有病程長、易復發、難治愈等特點[1]。此病患者常可合并消化性潰瘍。在對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潰瘍患者進行治療期間,其飲食習慣、心理狀況及對相關疾病知識的掌握情況等均會對其臨床療效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護理人員應對該病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以提高其臨床療效。本研究主要觀察對66例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潰瘍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
本研究中的患者均為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山東省鄆城縣張營鎮衛生院收治的119例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潰瘍患者。根據護理方案的不同將這些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對照組53例患者的男女比例為28/25;其年齡為31~56歲,平均年齡為(46.72±4.13)歲;其病程為3個月至5年,平均病程為(12.56±1.34)個月。研究組66例患者的男女比例為31/35;其年齡為32~57歲,平均年齡為(47.13±4.25)歲;其病程為3個月至4.5年,平均病程為(11.76±1.57)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病情觀察、用藥護理等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研究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護理方案如下:1)心理護理。在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要熱情地接待患者,主動為患者帶路,耐心地解答其疑問,并告訴其進行診療的環節及各種注意事項。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潰瘍患者的病程較長,需長期進行用藥治療,因此易產生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甚至會失去治愈疾病的信心。護理人員需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及時掌握其心理狀況的變化情況,進而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囑患者的家屬給予患者心理安慰及精神支持,使其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2)健康教育。采用播放視頻、舉辦集體講座及發放宣傳手冊等方式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關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發病原因、治療方案及注意事項的宣教,告知其在進行積極的治療后其病程可明顯縮短,臨床癥狀可完全消失。3)生活護理。為患者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表,糾正其不良的生活習慣,確保其在進行治療期間睡眠充足、能及時增減衣物。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颊呷粲幸归g胃痛或空腹痛的癥狀,可囑其在睡前或空腹時食用一些蘇打餅干等可中和胃酸的食物或在睡前食用抑酸劑。為患者制定科學的膳食計劃,促使其多吃一些低脂、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颊呷舭l生便血,可囑其在進行用藥治療期間禁食或讓其食用冷豆漿、牛奶等流質食物。4)疼痛護理。消化性潰瘍者易出現上腹部疼痛的癥狀,少數患者偶爾可出現劇烈的腹痛。在患者出現疼痛的癥狀時,護理人員可讓患者聽輕音樂或對其進行局部按摩,在必要時可遵醫囑為其使用止痛藥物進行治療,以減輕其疼痛的癥狀。5)環境護理。保持患者病房的安靜整潔,定期對其病房進行通風與消毒,并將其病房的室溫控制在24~26攝氏度之間,將室內的濕度控制在50%左右。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前后焦慮、抑郁心理的變化情況進行評估?;颊叩腟DS評分若≥53分可判定其發生抑郁,患者的SAS評分若≥50分可判定其發生焦慮?;颊叩腟DS評分、SAS評分越高表明其發生焦慮、抑郁的程度越重。采用諾丁漢健康量表(NHP)評估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該量表的內容包括社會生活評分、精力評分、睡眠情感評分及軀體活動評分,患者的各項評分越高表明其生活質量越高。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接受護理前相比,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其SAS評分、SDS評分均較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其SAS評分、SDS評分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SDS評分及SAS評分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SDS評分及SAS評分的比較(分,±s)
注:組內比較,aP<0.05;組間比較,bP<0.05。
組別(n=例數) 時間SASSDS研究組(n=66)護理前62.04±5.8365.12±6.34護理后32.20±2.71ab31.74±2.24ab t值37.707010.3298 bP值 <0.05<0.05對照組(n=53)護理前61.28±5.3664.08±6.12護理后43.47±2.88a45.27±2.91a t值21.308920.2076 aP值 <0.05<0.05 t值21.925528.6599 bP值 <0.05<0.05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其社會生活評分、精力評分、睡眠情感評分及軀體活動評分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后NHP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后NHP評分的比較(分,±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n=例數)社會生活評分 精力評分 睡眠情感評分 軀體活動評分研究組(n=66)4.65±0.16a12.63±1.37a7.29±0.41a4.12±0.51a對照組(n=53)3.15±0.3110.57±1.324.87±0.232.41±0.28 t值34.08358.285438.374721.8922 bP值 <0.05<0.05<0.05<0.05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的改變,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病率呈逐漸增高的趨勢[4]。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均為消化科的常見病。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噯氣、惡心、腹痛、反酸等,其病情若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可進展為胃癌[5]。護理人員在對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潰瘍患者進行治療期間應詳細了解其病情,向其耐心講解這兩種疾病發生的原因、機制、治療方案及注意事項。同時,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平時的生活習慣、飲食偏好及病情為其制定合理的膳食計劃及運動計劃,促使其保持有規律的生活。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潰瘍患者進行治療的時間較長,而且其病情易反復發作,因此易產生焦慮、緊張、沮喪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在對出現負面情緒的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應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生活護理與健康教育,消除其負面情緒,增強其治愈疾病的信心,提高其對治療及護理的依從性。在對患者進行生活護理時,護理人員應綜合分析其飲食及運動情況,進而為其設計科學的飲食及運動計劃[7]。此外,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用藥治療,提高其對用藥治療的配合度[8]。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其SAS評分、SDS評分均較低,其社會生活評分、精力評分、睡眠情感評分及軀體活動評分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與趙子仙[6]等的研究結果相符合。
綜上所述,對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潰瘍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可顯著改善其心理狀態,有效提高其生活質量。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本研究因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未能對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及其臨床療效進行詳細的分析。將來,我們仍需加大樣本進一步研究。
[1] 蔣寧莉.優質護理對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潰瘍患者的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21):195-196.
[2] 張素超.護理延伸服務對慢性胃炎患者遵醫行為及再住院率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14,13(1):46-48.
[3] 龐來.健康教育應用于慢性胃炎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19):197-198.
[4] 李敏,劉莉.綜合護理干預對消化性潰瘍出血患者臨床療效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安徽醫藥,2015,19(6):1212-1214.
[5] 劉海棠.綜合護理干預在根治消化性潰瘍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應用效果[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12):1702-1704.
[6] 趙子仙.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4,28(11):4170-4171.
[7] 趙素敏.綜合護理干預對改善普外科患者情緒狀態及生活質量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3):233-234.
[8] 王秀波,黃英.綜合護理干預對消化性潰瘍患者幽門螺旋桿菌根除率與生活質量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6,27(13):2235-2236.
R47
B
2095-7629-(2017)16-02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