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琴
(江蘇省如皋市中醫院,江蘇 如皋 226500)
進行綜合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遵醫行為及負性情緒的影響
王桂琴
(江蘇省如皋市中醫院,江蘇 如皋 226500)
目的:探討進行綜合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遵醫行為及負性情緒的影響。方法:使用隨機數表法將近幾年在江蘇省如皋市中醫院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62例患者分為常規組和綜合組。對常規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綜合組 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和綜合護理。然后比較兩組患者的遵醫行為評分、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及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結果:護理后,綜合組患者的各項遵醫行為評分均高于常規組患者,其SAS評分及SDS評分均低于常規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可增強其遵醫行為,減少其負性情緒。
綜合護理;維持性血液透析;遵醫行為;負性情緒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終末期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終身替代療法。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時間長、費用高,加之疾病本身及維持性血液透析并發癥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大多數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遵醫行為較差,且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遵醫行為差和存在負性情緒嚴重影響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因此,護理人員需通過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來增強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遵醫行為,消除其負性情緒。為探討進行綜合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遵醫行為及負性情緒的影響,江蘇省如皋市中醫院對近幾年在該院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護理,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江蘇省如皋市中醫院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62例患者。在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5例;其年齡為23~72歲,平均年齡為(50.82±13.51)歲;其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時間為6個月~5年,平均治療時間為(1.82±0.57)年;其中學歷為小學及小學以下的患者有23例,為初中的患者有25例,為高中及高中以上的患者有14例。根據隨機數表法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常規組和綜合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常規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具體的方法是:及時了解患者的體重變化,密切觀察和記錄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檢查患者的穿刺部位有無滲血的情況。在此基礎上,對綜合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使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終末期慢性腎功能衰竭的相關知識及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目的、基本原理、治療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等。治療前帶領患者參觀血透室,讓其熟悉血透室的環境。讓患者堅持進行適當的運動,遵循高蛋白、高熱量、低鈉、低磷、低鉀、少量多餐、定量進食的飲食原則,嚴格限制其液體的攝入量。告知患者保護好血管,保持皮膚清潔,保證透析部位皮膚無破損,從而避免其在治療的過程中發生血管通路感染的情況。建議患者在治療前用熱毛巾熱敷血管,促進血管充盈。2)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護理人員主動、坦誠地與患者進行交流,了解其職業、文化水平、性格特點及家庭環境等情況。根據患者的具體心理問題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鼓勵、安慰患者,幫助其建立堅持進行治療的信心,使其能最大限度地配合治療。3)幫助患者獲得社會支持。經常與患者的家屬進行溝通,了解患者情緒的變化。讓患者的家屬、朋友等人經常和患者交流、互動,在精神上、經濟上等支持患者,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為患者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讓患者主動與家人、朋友等談論自己在治療疾病時的感受及康復狀況,訴說煩惱,充分表達內心的想法。組織患者交流會,為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搭建交流平臺,使其能夠交流治療經驗。4)對患者進行隨訪。在患者每次透析結束后的第1天或第2 天對其進行電話隨訪,了解其遵醫行為及心理變化,為其解答與疾病、治療有關的問題,并及時給予其幫助。
使用該院自行設計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遵醫行為調查問卷”調查患者的遵醫行為。問卷主要包括適當運動、合理飲食、限制液體攝入、藥物治療、定期透析5個維度。每個維度分5個條目,每個條目按“從不、偶爾、有時、經常”給予1~4分。問卷的總分為20~10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遵醫行為越好。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發生焦慮及抑郁的情況。患者的評分與其焦慮或抑郁的程度正相關[1]。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綜合組患者的各項遵醫行為評分均高于常規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遵醫行為評分(分,±s)

表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遵醫行為評分(分,±s)
注:*表示與本組護理前相比,P<0.05;#表示與常規組護理后相比,P<0.05。
組別 適當運動 合理飲食 限制液體攝入 藥物治療 定期透析 總分常規組(n=31)護理前10.86±3.249.01±2.1410.07±2.1813.92±2.1915.15±4.0859.01±3.57護理后11.25±3.389.29±2.1210.75±2.2614.05±2.2315.21±4.1560.55±3.52綜合組(n=31)護理前10.91±3.169.07±2.099.94±2.1314.08±2.2115.07±4.2259.07±3.49護理后14.75±3.81*#16.84±3.27*#17.04±3.15*#17.13±2.74*#17.15±2.51*#82.91±4.27*#
護理后,綜合組患者的SAS評分及SDS評分均低于常規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及SDS評分(分,±s)

表2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及SDS評分(分,±s)
注:*表示與本組護理前相比,P<0.05;#表示與常規組護理后相比,P<0.05。
組別 例數SAS評分SD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常規組3155.02±9.0549.87±8.16*55.45±8.0750.24±6.08*綜合組3154.84±8.1241.65±5.41*#57.14±6.9541.72±5.02*#
目前,終末期慢性腎功能衰竭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維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療該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據統計,約80%以上的終末期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依靠維持性血液透析維持和延長生命[2]。維持性血液透析是一種終身性治療手段。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費用高、治療的時間長、并發癥多,而且患者還需要控制飲食。上述因素均為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如果這些壓力未能及時得到緩解,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就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導致其對治療和生活失去信心,影響其治療的效果及生活質量。因此,護理人員必須通過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來增強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遵醫行為,消除其負性情緒。綜合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具有全面性、連貫性、科學性的護理模式。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與僅接受常規護理的常規組患者相比,接受常規護理和綜合護理的綜合組患者的各項遵醫行為評分均較高、SAS評分及SDS評分均較低。這與相關研究的結果相一致[3-4]。
綜上所述,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可增強其遵醫行為,減少其負性情緒。
[1] 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2版)[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35.
[2] 張超,胡昭,董帥,等.終末期腎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和死亡的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5):1241-1243.
[3] 劉曉虹,劉黎明.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遵醫行為和焦慮狀態的影響[J].新疆醫學,2012,43(1):96-97:
[4] 吳春蘭.綜合護理干預對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的負性情緒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4,17(12):2059-2061.
R473.5
B
2095-7629-(2017)16-02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