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俊
2010年起,國務院國資委對所有中央企業采用EVA指標進行考核。實施近8年以來,EVA發揮的作用如何,成為眾多學者探討的熱點話題。EVA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其優勢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本文對現有文獻進行了梳理,通過文獻梳理,提出將EVA運用到國有企業績效考核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的融合使用、注重EVA績效考核的靈活性以及提高EVA績效考核的執行效力等幾點建議。
一、EVA簡介及其計算
EVA,即經濟增加值,由美國學者Stewart在20世紀80年代首次提出,于2001年引入我國。2010年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開始對所有中央企業采用EVA指標進行績效考核,旨在注重資本運營效率,提高資本回報,提高價值創造能力。與傳統會計指標有所區別,EVA考查的是企業的“剩余盈利”,即企業稅后凈利潤減去資本成本后的余額,這里的資本成本不僅包括債務資本成本還包括權益資本成本。當前,國有企業改革從“管資產”轉變為“管資本”,采用EVA績效考核能對國有企業各種資本成本進行有效的約束和管理。國資委采用EVA指標對國有企業進行考核的目的就是為了促使國有企業聚焦主業,規范投資行為,優化投資決策,增加國有企業價值。國務院國資委給出了EVA的計算公式:
經濟增加值=稅后凈營業利潤-資本成本=稅后凈營業利潤-調整后資本×平均資本成本率;
稅后凈營業利潤=凈利潤+(利息支出+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非經常性收益調整項×50%)×(1-25%);
整后資本=平均所有者權益+平均負債合計-平均無息流動負債-平均在建工程。
根據計算公式,EVA的臨界值為0;EVA>0,即說明企業價值增加;EVA<0,即說明企業價值減少。
二、EVA績效考核的優勢
1.有效抑制過度投資問題。國有企業普遍存在過度投資的現象。為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中國政府出臺了一攬子的經濟刺激計劃,效果顯著。但也使得國有企業過度投資問題進一步加劇。在2010年,國資委在中央企業全面推進EVA績效考核,考核的比重占到40%,國資委采用EVA績效考核的目標之一就是為了規范和引導中央企業投資行為,抑制中央企業投資沖動。由于EVA是稅后凈利潤減去全部資本成本后的差額,即不僅要考慮債務成本還要考慮權益成本,使得管理者不得不認真考慮那些凈現值小于零的投資行為,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國有企業過度投資問題(李德明,2012;張先治、李琦,2012;劉鳳委、李琦,2013;池國華,2016)。
2.降低代理成本,增加企業價值。由于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代理問題日益突出。國有企業所有者缺位,國有企業管理經營者兼具雙重身份即政府官員和職業經理人,具有謀求政治升遷的動機(張維迎,2014),管理經營者為了自身的利益,做出不利于企業自身發展的經營決策,可能會有損企業價值。EVA能夠減少所有者與經營管理者的利益矛盾,真正實現企業價值增值(池國華,2013)。這也正是EVA核心理念所要求的。同時,采用EVA進行績效考核也能對經營管理者起到激勵作用,Joel Stern(2004)研究指出,不管是在私企還是國企,將EVA運用于經理人績效激勵能夠有效增加企業價值。EVA指數反映了高管的努力水平(Yongjian Shen,LeiZou,DonghuaChen;2015),將考核結果與經營管理者利益相關聯,能引導其做出科學決策。采用EVA績效考核能夠明顯緩解代理問題,降低企業代理成本,有效遏制管理經營者短期行為、偏離主業等現象,保護投資者利益。
3.實現良性循環,促進企業長遠發展。EVA績效考核不僅要求考慮債務資本也要求考慮權益成本,同時要求企業聚焦主業,注重長遠發展。EVA關注股東的投資回報,將EVA運用于績效考核不僅能夠為股東增加價值,也能為投資者投資提供良好的依據。相比于傳統會計指標,EVA指標能夠更有效地反映股票的內在價值(劉振元、徐瑞芳,2011;肖輝,2003)。良好的EVA能夠真實反映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吸引投資者,為其選擇股票提供可靠信息(劉小冬、杜歡、陳俊,2015)。從而降低企業資本成本,促使企業實現良性循環,更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三、EVA績效考核存在的問題
1.EVA指標難以衡量且資本成本率比較單一。盡管國資委在制定EVA考核標準指標時已經盡可能簡化,EVA計算公式看似直接,但在實際操作起來卻還存在一定的困難。目前,國內關于EVA績效考核的標準尚未達成一致。國資委在考核初期,規定中央企業資本成本率統一為5.5%,對軍工企業和一些其他特殊企業規定了上下浮動比率。但在實際中,不同企業因為所處的不同行業,5.5%的資本成本率并不能反映企業真實的債權資本成本和股權資本成本。比如某個企業的實際成本率高于5.5%,如果采用統一的5.5%進行計算就會出現EVA虛高,不能如實反映企業的業績情況。所以,統一的資本成本率并不能真實反映企業EVA指標。
2.過分注重EVA,造成投資不足。大量的實證研究表明,將EVA引入績效考核能夠明顯抑制中央企業過度投資。但EVA也是一把雙刃劍,也可能造成投資不足。國資委將EVA績效考核的比重調到最高,達到了40%。同時,國資委對央企投資實行問責制。國企領導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例如政治升遷等),當所做出的投資個人成本大于個人收益時,即使NPV是大于0的,也不會對其進行投資。在投資決策對于NPV大于0,但資本成本率較高造成EVA降低的項目時,也會做出不利于企業的決策,從而造成投資不足。池國華,王志,楊金(2013)研究指出,對于投資不足的企業,EVA績效考核的引入反而加劇了企業投資不足。
3.EVA更注重對財務指標的評估,對非財務指標重視不足。雖然國有企業承擔了許多非財務目標,但其經營業績一般以財務指標衡量(Yueh,2004)。同樣,EVA是通過財務指標數據計算得來的,只是在相關會計信息基礎上作出了適當的調整,反映的是企業經營的結果,指標依然具有“滯后性”,對于對企業未來有重大影響、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非財務指標缺乏考慮。很難對企業的成長性做出估計,也很難對企業經營過程遇到的問題提供解決辦法。endprint
4.EVA績效考核的效力不足。盡管EVA績效考核已正式實施近8年,但仍存在考核效力不足,企業內部給予的重視程度不夠等問題。EVA績效考核在中央企業內部實施中處于被動狀態,與國資委所要求的達到的程度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湯谷良、戴天婧,2015)。由于國有企業承擔較多的社會責任,使得在評價時難以準確客觀地衡量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履職情況,因而導致EVA績效考核的效力明顯降低(劉鳳委、李琦,2013)。同時,由于中央企業管理經營者存在政治聯系,國資委在進行考核時,“可溝通”事項就會影響考核的公平性(盧闖、杜菲、佟巖、湯谷良,2010)。這就使得EVA績效考核的真實性受到影響,不能發揮出應有的效力。
四、EVA績效考核的改進建議
1.注重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的融合使用。非財務指標作為領先指標(Leading Indicator),對企業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對于企業長遠發展有重大影響的非財務指標,在績效考核時亦要進行綜合考核。EVA雖然是一個綜合性指標,對企業的創新和風險有所考慮,但其所涵蓋的還遠遠不夠。國資委以EVA績效考核為核心時,注重對國有企業的其他非財務指標的考核,兩者相融合,更能客觀公平有效地評價企業績效。
2.注重EVA績效考核的靈活性。國有企業不僅承擔著經營目標同時也承擔著政策性目標,擔負著更多的社會責任,對國有企業實施EVA績效考核要充分考慮其所處的行業、地位和發展階段,設置適當的彈性。通過對國有企業的功能定位和全行業的分析比較,酌情調整標準。針對不同的企業,設置個性化的考核標準,增強了考核的可行性、效力性和公平性。盡管EVA績效考核存在種種優勢,但傳統財務指標的考核亦有其優勢,注重EVA績效考核和傳統財務指標考核的融合,方能促進國有企業良性健康發展。
3.發揮激勵作用,提高執行效力。EVA實施近8年以來,已被眾多學者研究證明具有實用價值,對改善國有企業健康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實現企業價值增值,國有資產保值增值。EVA績效考核不僅是對國有企業價值增值的考核,也是對國企經營管理者經營業績的考核。國企經營管理者要高度重視EVA績效考核,要在企業從上到下積極倡導EVA核心理念。將EVA績效考核與個人薪酬掛鉤,發揮激勵作用,實現個人目標和企業價值增值目標趨同,從而提高執行效力。同時,要打破企業長久形成的桎梏,沖破企業現有的慣例,提高EVA與中央企業績效管理的契合度和企業文化等信念體系的滲透程度,才能提升EVA實施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上海海事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