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歌
[提要] 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是推動河南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轉變的必然選擇。河南傳統制造業應以產業產品的高端化終端化、制造模式的服務化網絡化、生產工藝的智能化綠色化、優勢企業的平臺化國際化為方向,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推動先進制造業強省建設。
關鍵詞: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方向
基金項目:河南省社會科學院2017年度基本科研費項目:“‘互聯網+背景下的河南制造業轉型升級路徑與對策研究”(批準號:17E06)
中圖分類號:F424.1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9月30日
近年來,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出臺,全國各地掀起了新一輪建設制造強省的高潮。對于河南省而言,傳統制造業規模大、比重大,是經濟發展的基礎與優勢,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是河南加快實現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轉變的必然選擇。
一、產業產品:高端化、終端化發展
《中國制造2025》的出臺,意味著我國將告別重化工工業為特征的國民經濟結構,向高端、節能、環保、高科技方向邁進。以此為引領,河南必須堅持結構優化,把結構調整作為建設制造強省的突出重點,以產業高端化、產品終端化為重點方向,加快新興產業及高技術產業發展步伐,提升終端產品占比,為建設制造強省構筑堅實基礎。
(一)推進產業高端化。從河南省來看,長期以來工業經濟增長依賴傳統資源稟賦條件的支撐與重化工業規模的擴張,傳統產業比重大,且主導產業大多聚集在產業鏈上游,加工粗放、層次低端、產業鏈短,雖然近年來不斷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但產業整體層次偏低、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制約著河南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推進產業高端化發展,一是盡快謀劃啟動一批真正符合區域比較優勢、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高技術產業和重大高端項目進行培育。要支持重大高端項目建設,重點引進一批與傳統產業密切相關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價值鏈高端環節和缺失環節的高端項目;對省內龍頭企業重點項目給予超常規支持,力爭在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實現重大產業突破,帶動行業整體的轉型升級;二是通過對各地工業新領域進行摸底排查,掌握一批投資規模較大、技術含量高、產業帶動作用強、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的新型項目及重大關鍵、共性技術項目、新興技術項目,上升到省級技術儲備的高度,組建項目庫,跟蹤具體項目進展,從戰略上給予支持和幫助,以盡快形成新的增長點,為工業轉型升級奠定基礎;三是依靠傳統優勢產業的技術積累、制造能力、產業組織催生孵化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傳統產業中沉淀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向新產業新領域轉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打造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構建合理的產業分工合作網絡,優化區域產業結構。當前,河南省應把握世界科技和產業發展方向,重點依托能源、原材料、機械加工等優勢,加快向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智能裝備等領域進軍;各地區、各行業、各領域均存在著向高附加值環節攀升的產業發展機遇,要引導區域優勢資源集中到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關鍵環節與瓶頸環節上,降低新舊產業轉換的成本。
(二)推進產品終端化。當前,河南省工業產品以原材料、初級產品為主,深加工、精加工產品比重小,產品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等結構性缺陷尚未從根本上改變。
推進產品終端化發展,應重點圍繞能源、原材料等傳統優勢產業加快延伸產業鏈條,從產業鏈上游向下游延伸擴展,著力在高加工度環節、增值環節、瓶頸環節、關鍵環節、配套環節上尋求突破,推進產品的終端化。針對有色冶金、化工等資源密集型產業,逐漸擺脫以初級加工產品為主導產品、以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為代價的線性發展模式,以高新技術、先進適用技術、信息技術、循環經濟技術、低碳技術等改造提升資源密集型產業,加快向中下游深加工環節拓展產業鏈條,提高精深加工比例,構建生態化、減碳化、高附加值的新型工業發展模式。針對紡織服裝、食品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進一步強化研發創新力度,通過技術開發提升產品科技含量,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初級產品、中間產品向終端產品的延伸。
二、制造模式:服務化、網絡化發展
隨著以互聯網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滲透,引發了制造模式、生產方式和組織形態的系列變革,為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帶來重大機遇。河南省必須順應世界“互聯網+”發展趨勢,把制造模式的轉型升級作為建設制造強省的重要抓手,以制造模式服務化網絡化為重點方向,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模式變革,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構筑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
(一)推進制造模式服務化。制造業服務化與制造業轉型升級密切相關,服務型制造本身就是制造業的結構優化,同時制造業服務化有助于推動制造業節能減排,實現綠色發展,有助于提升勞動生產率,對推動制造業跨越發展并實現由大變強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當前,在市場需求和政策推動下,河南一些行業龍頭企業在發展服務型制造方面開展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在裝備制造、信息技術、通訊設備、汽車等制造領域涌現出一批成功案例,但總體而言,河南的服務型制造依然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多數制造企業研發設計投入不足,基于客戶需求的整體解決方案業務所占比重較小,服務活動所帶來的質量品牌效益尚不明顯。
推進制造模式服務化,一是加快實施服務型制造行動計劃,根據不同行業不同特點推動制造業服務化,如鼓勵裝備制造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融資租賃以及供應鏈管理服務,支持電子信息消費品行業提供智慧生活服務等。尤其是對于裝備制造業,大力發展整體解決方案、融資租賃以及供應鏈管理服務,加快制造業服務化轉型;二是大力發展工業設計,引導大型工業企業建設內部工業設計機構,建設國家級、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加快引進國外知名設計機構,構建工業設計公共服務平臺,支持工業設計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等方面的研發應用,促進工業設計向高端綜合設計服務轉變;三是大力發展行業性、區域性、產業鏈協同等公共服務平臺,推動信息技術融入到產品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等各個環節。endprint
(二)推進制造模式網絡化。對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制造業來說,網絡化制造,即通過互聯網平臺開放的協同服務,實現企業內部以及全球各方設計研發者之間的協同共享,能夠打破地域限制,提高企業研發效率,降低企業創新成本,加快制造模式網絡化轉型是把握機遇、順應發展形勢的必然要求。
推進制造模式網絡化,一是提升網絡化協同制造水平,鼓勵制造業骨干企業特別是裝備制造業通過互聯網與產業鏈各環節緊密協同;支持企業利用互聯網采集用戶需求,并在此基礎上針對產品設計、制造等重要環節開展柔性化改造,推進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二是開展網絡化協同制造示范行動,明確一批相關項目進行重點扶持;支持工業網絡、控制系統、管理軟件和數據平臺縱向集成,以及企業間研發設計、客戶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和營銷服務等系統橫向集成。三是全面提升河南網絡基礎設施支撐服務能力,深入推進“寬帶中原”建設,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手段加強制造企業間信息資源的交流和共享。
三、生產過程: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制造業的升級已成為時代的方向,而智能化、綠色化則是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河南省必須適應時代變革的要求,把生產方式的轉變作為建設制造強省的重要著力點,以生產過程智能化綠色化為重點方向,提高產業發展效率,構筑智能、綠色為重點的新型現代制造體系。
(一)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放眼全球,智能制造是未來的主要發展趨勢,是未來競爭的焦點和高地,我國制造業向智能制造轉型迫在眉睫。就河南省來看,智能制造具備一定基礎優勢,但總體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僅有少數大企業智能制造水平較高,絕大多數企業智能化程度尚未成熟。
推進生產過程的智能化,一是實施智能制造示范行動,在以智能工廠為代表的流程制造、以數字化車間為代表的離散制造分別選取若干個試點示范項目,以試點示范引領,逐步推廣。其中,在離散制造領域,推進機械、汽車、輕工、家用電器及電子信息等行業重點圍繞制造單元、加工中心、生產線和車間智能化改造,推動其全面感知、設備互聯、數據集成、智能管控等;在流程制造領域,推進石化、化工、冶金、建材、紡織、食品等行業,重點圍繞生產全過程中工藝控制、狀態監測、故障診斷和質量控制的智能化需求,對設備設施實行智能化改造,推動先進過程控制和制造執行系統的全面部署和優化升級;二是打造智能制造技術驗證體驗中心,支持系統集成企業聯合制造企業、信息技術企業、互聯網企業建立協作機制,開展設計工具、生產裝備、工業操作系統、工業互聯網、智能芯片及工業控制設備等協同攻關和應用示范,促進智能化系統的推廣與普及;三是加快發展智能化基礎制造與成套裝備,強化裝備制造業作為“互聯網+”和智能制造重要載體的作用,裝備制造企業要聯合科研院所主動服務于其他行業和用戶單位的智能工廠、數字車間建設,并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技術、工藝、設備協作和配套服務;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實施“機器人應用”計劃,扶持一批“機器人應用”示范項目,推進制造業智能化改造。
(二)推進生產過程綠色化。當前,河南制造業尚未擺脫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發展模式,而制造業發展的資源能源、生態環境、要素成本等都在發生動態變化。總體上看,河南省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較弱,長期積累的環境矛盾正集中顯現,重大環境事件時有發生,要素成本全面上升。解決發展與資源環境的制約問題,唯一的出路就是綠色發展。綠色制造是河南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也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推進生產過程綠色化,一是以主要耗能行業為重點,推廣應用節能環保新技術、新產品,建立能源管理體系,實施能源智慧化管理,持續開展重點行業節能低碳行動,全面提升制造業能效水平;二是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和清潔生產,推動一批省級以上工業園區開展循環化改造,通過清潔生產工藝、設備的應用以及環保制度的嚴格實施,努力創建國家級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三是積極發展節能環保裝備產業,鼓勵省內相關裝備制造企業通過技術創新、產業轉型發展一批市場需求大、技術含量高的節能環保裝備產品;四是完善落后和過剩產能市場化退出機制,強化能耗、環保、質量、安全等約束機制。
四、優勢企業:平臺化、國際化發展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革命,不僅對傳統制造業的發展方式帶來顛覆性、革命性的影響,對企業尤其是傳統企業的經營管理也提出了嚴峻挑戰。河南省必須以企業為主力軍,把制造企業轉型升級作為建設制造強省的關鍵支撐,以優勢企業平臺化國際化為重點方向,發揮大企業示范引領作用,構筑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基本路徑。
(一)推進優勢企業平臺化。在整體經濟下行、企業內涵式增長愈發受限的經濟背景下,傳統流程化和管控型組織已越來越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基于互聯網的生產要素配置使得生產經營模式呈現在線化、去中心化、個性化、碎片化的特征,進而帶來企業組織流程和管理模式的巨大創新。由于能夠更好適應多變的市場環境和個性化的客戶需求,平臺化發展已經成為制造企業互聯網變革的重要趨勢之一。
推進優勢企業平臺化,一是加強對先進組織模式的追蹤研究,加強高水平人才引進以及經營管理者素質的提升,鼓勵企業積極學習行業內組織模式變革的成功經驗,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組織模式;二是積極應對生產組織方式平臺化對保障制造業數據和信息安全帶來潛在風險,強化網絡安全態勢感知、網絡攻擊對抗等核心技術領域的研發能力,強化網絡安全技術和產品研發,增強應對網絡信息安全新威脅的有效手段,同時積極研發對重要信息系統、工業控制系統等使用的國外技術和產品的有效的安全漏洞檢測手段;三是加強制造業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更高網絡帶寬來支持海量數據和信息的共享。
(二)推進優勢企業國際化。提高產業國際化程度、鼓勵企業“走出去”是我國制造業發展國際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河南省的工業企業“走出去”仍處于初級階段,主要集中在煤炭、鋼鐵、有色金屬、石油等能源資源行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在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術領域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推進優勢企業國際化,一是要在打破地區和行業壟斷的基礎上,減少行政干預,消除當前制約企業兼并重組的體制性障礙,鼓勵制造業相關企業強強聯合和上下游一體化經營,通過壯大主業、資本運作等方式,在研發設計、產業鏈整合等方面形成核心競爭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主業優勢明顯的大型企業集團;二是支持本省裝備制造龍頭企業擴大裝備出口,引導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配套企業,“結伴出海”建設境外工業園區,鼓勵企業通過建立海外研發中心等形式利用海外創新資源,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三是擴大制造業開放合作,推動企業加強與境外經銷商的直接對接,加快建設境外展示展銷中心,鼓勵企業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制造企業境外上市。
主要參考文獻:
[1]苗圩.把握趨勢 抓住機遇 促進我國制造業由大變強[J].中國工業評論,2015.7.
[2]苗圩.中國制造2025:建設制造強國的行動綱領[J].理論參考,2015.5.
[3]王喜文.工業4.0、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未來方向[J].國家治理,2015.23.
[4]周濟.智能制造——“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J].中國機械工程,2015.17.
[5]陳玉川.“物聯網+中國制造2025”的實現路徑研究[J].物聯網技術,2016.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