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雯
[提要] 設施聯通為我國“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促進“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的構建與互聯互通具有很大的意義。目前,“一帶一路”設施聯通體系已初步設立,許多路線和計劃正在進行中,但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是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缺乏資金和技術,還有各國交通制定的標準不統一等問題。近年來,一些學者對基礎設施聯通做了更深度的研究,提出許多值得借鑒的應對措施。本文主要參考22篇國內學者的文獻,結合這些學者提供的發展戰略與思想,引入“一帶一路”設施聯通的概念、意義、現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一帶一路”;設施聯通;現狀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F11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9月27日
一、引言
《愿景與行動》文件中表示:“一帶一路”戰略中的設施聯通建設,旨在加強沿線各國構建相對完善交通道路硬件設備,優先構建缺失的路段,把道路的暢通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階段,經過跨境聯通,逐步建立起連接東亞、南洋、南亞、中亞、西南亞、中歐和東歐的國際運輸網絡,打通從太平洋沿岸到大西洋(波羅的海)沿岸的陸上大通道、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海上大通道,暢通“一帶一路”。而實現設施聯通的先決條件為各國國內優秀的硬件基礎設施。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有60多個,絕大多數為發展中國家,這些沿線國家擁有充足的礦產資源且對設施建立有迫切的需求。“一帶一路”周邊區域要確定設施聯通的構建機制與標準制定的協調一致,把國內行業標準介紹給相關國家,做好兩國標準對接,克服一切困難與威脅,一起推動基礎設施建設。
二、設施聯通的概念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五通指數報告》中認為交通基礎設施的聯通是基礎設施建立的基礎,能源基礎設施聯通是基礎設施建立的戰略要點。設施互聯的具體含義是:在尊重別國主權和安全關切的前提上,邊境國家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技術準則體制對接,也就是說基礎設施互通,就必須先解決“不連、不通”這個問題,應抓住關鍵的基礎設施通道、關鍵節點和重要工程,優先突破缺失路段”,積極組建國際立體運輸大通道,建成鏈接亞洲各次區域以及亞歐非之間的基礎設施網絡。
《“一帶一路”:打造中國與世界命運共同體》重點強調了,設施聯通既是國內聯通又是與沿線國家之間的聯通。從國內設施來看,我國已經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設施聯通的文件,相關的交通基礎設施、能源管網、電信設備等行業將會受益。從國際角度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設施聯通重在一體化,即技術標準一體化、設施規格一體化。從當前各國交通基礎設施情況看,設施聯通的難點不在激活技術規范和技術要求,也不重在資金來源和資金投入,而重在規劃和執行。
三、設施互聯互通的意義
在《推進“一帶一路”設施聯通的思路和政策》中,推進“一帶一路”設施聯通有利于各國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互利共贏,突破設施建設這個瓶頸,為“一帶一路”建設做出貢獻;《“一帶一路”建設對歐亞經濟格局的影響》認為,國際上設施聯通已進入加速發展期,隨著亞洲基礎設施資金投入,將促進沿線國家硬件基礎設施實現無縫對接,構成立體、綜合設施聯通機制,促進各國經貿管理手段趨于一致,提高貿易與投資便利化;《“一帶一路”·西部崛起》中提出互聯互通能夠加速中國經濟發展,為國內區域經濟平衡發展尋求新突破,促進經貿往來,促進我國與沿線國家經濟的共同發展,相互補充不足,實現互利共贏,可以由發展方向向西部轉移。
四、“一帶一路”設施聯通現狀
(一)鐵路方面。《推進“一帶一路”鐵路設施聯通》介紹了中國目前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邊境鐵路口岸。其中,中南半島鐵路聯通方案有7條線,孟中印緬方向鐵路方案有5條線,中國—中亞、西亞方向鐵路聯通方案有5條線,中歐方向鐵路聯通方案有4條線,中蒙俄方向鐵路聯通方案有6條線,且基本實現鐵路聯通。
《“一帶一路”:包容、開放的亞歐命運共同體》從地域區分了不同國家發展情況:亞洲方面,中國正在謀劃鋪設縱貫東南亞的鐵路。非洲方面,“鋼鐵長龍”在中國完工后將在非洲等多個國家進行運行。歐洲方面,我國企業在國外參與構筑的第一條每小時速度250公里的高鐵將按時完成。在美洲,中國、巴西和秘魯的“兩洋鐵路成立聯合工作組”。
(二)公路方面。范祚軍、何歡介紹了不同區域發展的情況:東盟區域方面,廣西已有兩條通向東盟國家的高速公路網,云南已有3三條通向東盟國家的公路網。在南亞地區,巴基斯坦經濟走廊已經簽署了一些公路和鐵路項目。中亞地區新亞歐大陸橋。西亞區域方面,中國正在與沙特阿拉伯、埃及合作建設公路網。中東歐區域方面,其本身的地理位置較好,已經具備了區域公路運輸網絡。
(三)港口方面。曲雯嘉早前介紹了廣西、廣東、福建、海南等地的口岸與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多個口岸相互開通了航線。她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研究之越南》中提出“一帶一路”建設與越南“兩廊一圈”的有效對接,將促進兩國的港口發展,并且利用中國港口優勢,會促進兩國的港口貿易競爭力。
五、“一帶一路”設施聯通存在的問題
設施聯通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仍然存在一些應注意的問題和潛在的威脅。徐長山、金龍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鐵路走出去的時間價值、空間意義與約束條件》分析,這些沿線國家由于人口數量有較大差距,因此對鐵路的需求也不同,且大多數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鐵路基礎設施的建設缺乏資金和技術。最后一個問題是各國鐵路制定的標準不統一,很難達到各國一致。以上問題都是需要建設鐵路互聯互通應該注意及解決的問題。王義桅《“一帶一路”戰略的道德風險與應對措施》分析了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存在道德威脅方面的危險,國家方面,例如:南海爭端等問題;企業方面,由于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本質,導致國家間的企業信用難以保證;個人方面,每個人都是復雜且自私的,能否保證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以更好地為“一帶一路”做出貢獻,這也是一個問題。《“一帶一路”愿景下設施聯通的連接點》介紹了設施的安全問題、聯通的信任問題、技術標準不統一的問題。endprint
六、“一帶一路”設施聯通應對措施
《“一帶一路”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指出,強化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創立,應創立面向中亞及遠東地區的道路,以鐵路和管道為骨干、以公路為先導、以航空為輔助,依托新疆主要口岸,構建三條亞歐大橋國際運輸通道;構建面向南亞和東南亞的路上通道;建設國際航運中心,打造海上絲綢之路;以寧夏為示范區建設空中絲綢之路通道。另外,應加強國內運輸通道與國際運輸通道銜接:加強沿海港口的集疏運體系建設;完善國內路網與國際通道的銜接;優化運輸組織模式和國際協調機制。《“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研究》從交通基礎設施方面給出了幾點建議:港口方面,加快泛北部灣港口與物流的基礎設施;鐵路方面,近期大力推進中國跨境高鐵項目,尤其是西南線(中國、印度、巴基斯坦、馬爾代夫等)和東南線(中國和動漫)。同時,建設合作規劃,保證基礎設施布局協調;公路方面主要包含廣西、云南兩省區內與東盟一些國家的高速公路網建設和瀾滄江-湄公河國外航道建立。
《“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探析》給出建議:要強化政策間的協調,積極建立溝通辦法,協調好各國的利益和技術標準,創造優良的外部環境,消除地緣威脅,樹立企業的品牌形象,克服法律障礙和制度規定,處理好政府與民眾的緊張關系,為互聯互通的順利實施提供足夠的保障;陳文玲在《以長效機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提出在“一帶一路”實施進程中,應充分利用相互間的平臺,依托長江經濟帶、中國五大港口群,全面對接“一帶一路”,部署國家“一帶一路”節點和高地,增強國家間的合作。
七、結論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后,經濟學界中的很多學者圍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展開了研究,圍繞關于“一帶一路”設施聯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設施聯通的意義,“一帶一路”設施聯通發展情況,設施聯通存在的問題,對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應對措施等這些內容,以上這些內容本文已經從文獻中做了簡單的介紹,分析了各位學者的見解和提出的建議供我們參考。但是對所有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沒有綜合的分析比較,這類研究的文章還很少,對于具體的設施聯通如何實施,例如運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各種港口相對接實現聯通,這類的文章介紹也比較少。“一帶一路”設施聯通提出時間較短,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我們還需做更多的努力,加快“一帶一路”設施聯通建設的步伐。
主要參考文獻:
[1]翟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五通指數報告[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17.
[2]胡偉.“一帶一路”:打造中國與世界命運共同體[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羅雨澤.推進“一帶一路”設施聯通的思路和政策[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2017.7.
[4]楊柏.“一帶一路”建設對歐亞經濟格局的影響[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5.
[5]歐翔憬,唐正繁.一帶一路·西部崛起:“十三五”時期鎮寧市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融入“一帶一路”戰略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6.
[6]魏際剛,劉啟鋼.推進“一帶一路”鐵路設施聯通[N].中國經濟時報,2017.
[7]肜新春.一帶一路:包容、開放的亞歐命運共同體[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8]范祚軍,何歡.“一帶一路”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切入”[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16.11.
[9]曲雯嘉.“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研究之越南[D].中國政法大學,2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