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代國
近年來,我國公路運輸不斷涌現出資源浪費現象,車找不到貨,貨找不到車的情況在運輸市場普遍存在,為了降低物流成本,減少不必要的社會資源浪費,許多企業在互聯網的大時代背景下開始探索新的路徑,思索如何整合社會運力資源,加快貨物流通,由此可見,促進我國公路貨運物流的信息流通,實現高效率的車輛和貨物配載,降低車輛空載率,對于促進環境友好社會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為了解決物流行業面臨的上述問題,眾多方便車主和貨主縮小信息不對稱的車貨匹配信息平臺蜂擁而起,成為物流行業的新態勢。盡管車載匹配平臺的出現給物流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由于處于發展初期階段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一、物流車貨匹配信息平臺
1.車貨匹配信息平臺定義及主要功能。車貨匹配信息平臺,簡單說是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在線平臺實現運輸環節的去中介化,通過互聯網技術提高信息檢索能力和匹配效率,減少因信息不對稱問題造成的種種問題,達到去中介化的目的,提高車輛滿載率。其主要功能主要表現為:業務功能:平臺可提供各類車源及貨源信息,包含各類車型、貨源類型和線路信息的詳細內容,同時可獲取周邊貨源信息,掌握車輛位置和聯系方式。在線支付功能:基于互聯網+背景的車貨匹配平臺部分可支持使用網銀、支付寶以及銀行的擔保支付交易平臺來支付信息費、運費和貨款等方便客戶線上支付,降低平臺貨方和司機的支付風險。貨物在途管理:在車貨匹配平臺上交接的貨物,貨源方可以依托GPS/北斗系統隨時跟蹤貨物運輸情況,掌握貨物在途信息。車源方可隨時登陸定位平臺,掌控車輛運行及位置信息。交易評價功能:大部分的平臺在交易界面設置了車貨雙方信用互評功能,通過保存交易評價記錄,實現司機服務的透明化和公開化,從而給其它貨主提供交易參考。
2.車貨匹配平臺主要模式。①純平臺模式。純平臺模式是指提供用戶一個在線信息查詢的交易平臺,用戶可通過該平臺可找到適合自己的車源貨源信息并進行交易,在我國出現較早的中國配貨網、中國物通網以及近幾年出現的貨運APP等都屬于這種類型。②線下+線上模式。線上+線下模式大致可理解為通過在全國范圍內布網,在各個地區設立的服務網點,以點帶面整合該地運力資源,從而形成可控的線下運力資源網絡,相當于一個巨大的運力池;線上利用互聯網技術開發移動客戶端平臺的APP,與線下實現完美結合。
3.車貨匹配信息平臺作用。①滿足公路貨運雙方旺盛的物流需求。車貨匹配平臺的出現,其所呈現出的最大特點是可以使貨運信息更加透明化,減少車貨雙方因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成本浪費,實現車貨的智能匹配,在短時間內促進車主和貨主的聯系,促使交易達成,滿足我國公路貨運市場旺盛的需求。②節省供需雙方時間及成本。車貨匹配平臺的出現能夠降低車貨雙方委托中介配貨的成本,實現去中介化,同時有利于避免車貨配載市場不合理的亂收費現象。其次,基于互聯網背景下,通過在線發布貨源和車源信息,供需雙方通過在線平臺進行溝通,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雙方的工作量。平臺提供物流供需智能匹配功能節約了供需雙方人工尋找匹配對象的時間及成本,提高經濟效率,有效地為車貨雙方企業節省時間及人力成本。③整合物流資源。使得貨源企業及車源企業集中精力于核心業務。靈活運用新技術,智能地實現供需匹配,降低成本。通過智能便捷的功能吸引更多的用戶入駐平臺,有利于平臺產生增值服務,提高平臺效益。④推進節能減排,改善環境。最大化利用車貨匹配平臺的功能提高車貨供需匹配的效率及成功率,實現交通運輸資源的優化配置,能夠大大降低貨源車輛的空載率,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節約油耗,響應政府部門節能減排的號召,進一步推進節能減排順利進行,改善環境。
二、車貨匹配信息平臺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我國車貨匹配信息平臺發展現狀。隨著公路運輸的不斷發展,在互聯網的帶動下,車貨匹配平臺在資本、政策、技術等多重因素推動下發展迅猛。據相關數據統計,自2014年起,貨運平臺APP已高達200多個,另外除了移動APP外,各類推送貨源信息的網站和微信公眾號也不計其數。車貨匹配平臺數量眾多,經過不斷的發展,呈現出不斷整合的發展趨勢,主要包括公路港型,主要代表企業有天地匯、傳化物流;長途干線型平臺,主要代表有運滿滿、運策網、物流小秘等;同城型,主要代表有云鳥配送、一號貨車等;長途整車型,主要代表有福佑卡車、好多車等。其平臺大多靠融資發展起來的,僅有一些老牌企業是依靠自身力量發展。大部分平臺所做的工作都是在整合社會閑置物流資源,利用手機app或pc端口為用戶提供便利交易,實現交易的撮合。平臺前期大量的融資燒錢,采用各種推廣方式吸引眾多用戶注冊使用,但受限于平臺服務意識不足,沒有抓住物流的痛點,似乎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2.我國車貨匹配信息平臺存在的問題。①服務與誠信問題。貨運平臺運營商為拉攏用戶,采用地推方式進行擴張,并對地推人員加以獎金激勵,這就易造成地推人員只在乎數量而忽視注冊用戶質量,使得沒有任何資質審核的用戶進入平臺。同時為了留住客戶,采用積分換充值卡活動,平臺上任何用戶都可以發布貨源信息,然而運營商對貨運信息的真實性沒有任何審核,平臺虛假信息的泛濫,嚴重影響用戶的留存。②對資本的高度依賴,盈利模式不清晰。從相關財經新聞報道,同城貨運的app軟件“快貨運”,上線僅5個月的“快貨運”就獲得1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去年3月,“貨車幫”獲得騰訊、高瓴、鐘鼎、DCM數億元的A輪融資,8月再獲數億元A+輪融資,去年12月22日又完成了1.15億B-1輪股權融資。平臺不注重長期的發展,不注重用戶的體驗和平臺支付的安全性,而是大量的融資燒錢,平臺很難成長起來,必須要有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才能實現平臺的持續經營。③平臺缺乏可靠的支付方式,用戶流失大。平臺信譽不好主要體現在用戶對平臺的不信任,大部分的車主和貨主因為支付方式不可靠,而對該平臺失去信心,貨主擔心車主卷貨逃走,車主害怕送貨后不能馬上拿到運輸費,支付方式長期得不到解決將會嚴重影響用戶對平臺的體驗,造成用戶流失。保障交易的安全支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服務意識的展現,這是提高用戶黏度的有效措施。④行業標準化低,市場推廣難。結款方式、服務流程、運輸價格、支付方式的不統一,加之裝車卸車等環節的不規范化,使得貨運平臺的交易不能像一般的運輸一樣提供運單憑證,各平臺的作用仍舊停留在提供信息上。⑤信息系統不完善。一方面,受專業物流人才的缺乏及資金不足等問題困擾,目前仍有較多的車貨匹配信息平臺信息化水平低下,資金的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平臺實現對貨物的全程追蹤及查詢服務功能。另一方面,大部分的車貨匹配平臺缺乏智能化的供需匹配體系,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人力進行權衡決策。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低下嚴重制約車貨匹配平臺的進一步發展。endprint
三、車貨匹配平臺發展對策
1.建立車貨信任體系。嚴格執行實名認證:在推廣階段,嚴格按照實名制采集入駐平臺的車主貨主真實信息,對于缺少相關資質的車輛和貨源企業限制進入平臺。如運滿滿,對進入平臺所有的司機貨主都實行線下認證、拍照、人工審核,人工審核確定后才準許用戶注冊,同時構建關系圖譜,以用戶交易對象、常跑線路、個人信用、評價信息作為考量因素,篩選出信譽度好的個體。引入保險機制:針對市場混亂問題,通過引入保險機構或賠付金制度,建立陌生人之間的信任關系。
2.平臺要創新盈利模式。現在的平臺大多依靠收取會員費來盈利,盈利模式單一,收益低,長期如此不利于平臺長遠發展。平臺運營商可根據平臺發展的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盈利模式,如在地推階段,通過“補貼”形式吸引用戶入駐平臺,各項服務基本免費;在發展中期階段,由于積累了一定的客戶流量,平臺可從中賺取運費差價和訂單抽成;在平臺的成熟階段可通過開發物流金融服務、保險、二手車汽配汽修等輔助性的車后服務市場。比如羅計物流充分利用大數據實現對用戶數據的分析、挖掘其中的的規律,找到既能滿足用戶又適合平臺的盈利模式,這才是最終的目的。
3.建立平臺在線支付模式,增加用戶黏度。平臺要想吸引用戶必須以用戶為核心完善平臺的信息化水平。交易的安全性嚴重影響用戶留存,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平臺要不斷分析用戶需求,開發適合的平臺界面和交易方式,比如可借鑒引入類似支付寶一樣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監督車主和貨主之間在線交易,實現雙方交易的安全,從而達到留住用戶目的。另外也可提供各種物流金融服務和開發車后市場來便利司機生活。
4.推進車貨匹配過程標準化建設。首先實現信息傳遞的標準化,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對平臺信息數據實行采集、分類、有序歸類,實現平臺快速在線配貨和集成,利用標準化提升匹配效率;其次推進裝車卸車環節的規范化,節約裝卸時間,可通過規范貨物車型、車重、車長等基本運力標準化來實現;再其次是實現運輸價格的標準化,根據各地區不同時段,通過預測去程返程配貨概率,制定依據實時供求關系的價格形成機制、價格明細公開制;最后是實現知道副方式和結款方式的標準化和智能化,采用智能化的交易模式,用戶只要注冊平臺便可享受便利的支付和結款,同時利用信息技術對交易過程全程監督,實現透明化。
四、總結與展望
車貨匹配平臺說到底只是一個信息終端,背后支撐它的仍然是線下的資源整合和服務能力,而不是平臺的開發技術。貨運平臺的人性化設計毋庸置疑能帶給客戶優質的體驗,但同時也該認識到平臺的核心在于服務,物流是一項由復雜環節構成的系統工程,并不是一款APP就能解決問題。
我們有理由看好車貨匹配平臺的未來,其對于解決物流信息不對稱、降低車輛空載率、實現運力資源整合是不錯的方式。但是市場的火爆、資本的熱捧很容易讓人心浮氣躁,一味的燒錢融資擴張并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必須從我國貨運市場的實際出發,認真思考,破冰前行。
(作者單位:南昌職業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