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西蒂
百年基業,文化為本。企業重組,不僅僅是資產、人員、業務的整合,更重要的是文化的整合。文化整合,不僅對大集團改革發展事關重大,而且對旗下各個產業健康、快速、協調發展和整體競爭力的提高有著重要影響。一個企業構建什么樣的企業文化,與這個企業的歷史淵源、發展階段、產業特點、戰略選擇、管控模式、領導風格、發展藍圖等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正確認識重組企業間文化差異、有效實施重組企業文化融合、優化配置重組企業文化資源,對于促進企業有效重組、尤其是促進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實踐意義。
一、重組企業的文化融合需要遵循的原則
1.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重組大集團只有依據行業特點和企業實際對成員企業多元文化進行深度思考、系統梳理、精細提煉,制定合理的文化戰略思路,才能形成和諧統一的文化主張和文化體系運作機制,從而實現重組企業文化的有機融合。
2.要做好“道”與“術”的分工。大集團的文化建設要著眼于“道”,在企業的精神理念、價值觀上多下功夫。成員企業的文化建設要著眼于“術”,以期作為“道”賴以運行、落地的工具和方法。沒有“道”的指引,“術”將失去方向,或犯了“南轅北轍”的錯誤;如果沒有“術”的支撐,“道”將成為虛無縹緲的文字堆砌。
3.要注重“收”和“放”的辯證。找準多元文化整合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大集團文化著眼于企業發展戰略,對集團企業文化體系進行系統規劃,精心構建集團核心價值理念體系和統一的企業行為、視覺識別系統;在堅持集團母文化的基礎上,包容兼蓄,承認、包容、尊重差異,逐步實現重組企業的理念融合、制度融合、管理融合、行為融合、形象融合,并步入形態相近、文化相融的最佳境界。
4.要尊重不同成員企業的文化心理。在正視并購重組企業間文化差異的基礎上,消除職工的文化心理歧視現象,進一步增強職工對重組企業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根本上掃除企業文化融合的各種心理障礙,為企業文化融合創造條件。
二、重組企業的文化融合模式
根據企業文化的特性、兼并企業后得到的控制權范圍、面臨的風險等,可以將企業文化融合模式概括為滲透式、吸納式、分離式、消亡式四種類型。
滲透式是指兼并雙方在文化上互相滲透、平等溝通、取長補短等方面都進行不同程度的調整,所以又被稱為“平衡式融合模式”。這種模式適合于重組雙方的企業文化強度相似、各有優劣,且彼此都欣賞對方的企業文化,愿意調整原有文化中的一些弊端。采用該模式重組各方以開放的心態相互學習,博采眾長,優勢互補,在共融的基礎上,實現共進;吸納式是指被兼并方完全放棄原有的價值理念和行為假設,全盤接受兼并方的企業文化,使兼并方獲得完全的企業控制權。這種模式適用于強文化企業兼并弱文化企業。吸納式文化整合模式是兼并方對被兼并方擁有最大的控制權,所以融合風險小、速度快、效果明顯;分離式是指兼并企業和被兼并企業在文化上依然保持相對獨立性,雙方的文化變動都較小,在這種文化融合模式下,重組面臨的風險較大;消亡式是指兼并企業文化變動很小,被兼并企業放棄了原有的企業文化但同時又不愿意接受兼并企業的文化,因而處于一種文化迷茫的狀態。
綜合比對,無論是分離式還是消亡式,本身已經喪失了文化融合的主動,而吸納式“扶強除弱”式的強勢推進,又容易造成弱勢文化統治區的員工心理失衡。對于跨行業、跨地域、跨所有制的大集團來說,采取滲透式的文化融合方法,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文化建設“一刀切”給成員企業帶來負面影響,不斷提升成員企業對集團的認同感,顯然更為合理。
例如陜煤集團在其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提出了“一體多元和而不同”的文化建設方針。讓各種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不斷凝聚、升華,在傳承、創新、融合、提升的精煉中逐步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集團公司有母文化,各子公司有子文化,母文化軀干遒勁,一以貫之;子文化花繁葉茂、各具千秋,母子文化之間枝干交融,相得益彰,大集團“文化之樹”初步綻放出“和而不同共存共榮”的繁榮盛景。
三、重組企業要處理好的文化關系
強調文化融合,絕不是重組企業原有文化元素機械、簡單地相加,重組型大集團的文化融合,不僅要形成和諧統一的文化主張和文化體系運作機制,還需要處理好以下關系:
1.處理好文化精神性和物質性的關系。要充分認識企業文化精神性和物質性的基礎作用、根本作用和支配決定作用。協調好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的互補、互動和互相促進。運用信仰的力量,支配、決定組織中的每個員工的目標導向,最終把組織目標和員工的目標結合起來,促使員工自覺地按照某一共同準則調節和規范自身的行為,并轉化為員工的內在品質要運用心理的動力,促使員工在各種環境中都能有效地控制和把握自己的心理狀態,使企業員工在各種復雜變化的環境中能夠堅定信念,保持旺盛斗志,形成組織的強大動力。實現組織和員工利益的最大化以及組織和員工的“雙贏”。
2.處理好文化歷史性與時代性的關系。要深入研究各所屬企業的文化傳統,對所屬企業的歷史文化進行廣泛深入的調查,清理文化資產,整合文化資源,挖掘優秀文化基因,通過篩選梳理,揚長避短,互為借鑒,優化配置,對所屬企業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提煉升華,以此作為文化融合、創新的基礎。使之和企業當代文化建設緊密結合,增強時代意識,體現時代氣息,反映時代特征,吸收時代成果。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弘揚光大,使旗下職工既體驗到傳統文化的親切,又感受到時代文化的新鮮。必要時還可借助高科技,向科學化、信息化、網絡化拓展,提升文化的說服力、征服力和感染力。
3.處理好文化穩定性與發展性的關系。文化需在穩定中發展,在發展中穩定,穩定是必須的、準備式的,發展是目的,是首要的。發展既要主動適應外因,又要積極切合內因,既引導成員企業根據內外情境的變化,對現有價值觀造成的影響,促使文化自然地演變或成長,又要根據各成員企業體制、機制、所處的地域不同,人員構成不同以及新成員的不斷加入而產生一些更小的亞文化群體等,通過不斷解決各企業間的文化差異甚至沖突,促進企業文化的變化和發展。
4.處理好文化主導性和多樣性的關系。全球經濟一體化帶來了多元理念的沖突,因而多樣文化、多元文化將是現代全球組織的重要特征。大集團、大企業在推進主導性文化時,要兼顧、包容多樣文化。既強調文化建設的主導力量,推崇主流、主調、主旋律,提煉共性,還要包容非主體文化群體,發展個性,培育個性,突出重點特色化,打造精品品牌化,為所有成員企業創造出最大限度發揮潛能的文化環境。特別在國際化經營中, “走出去”的企業勢必面臨與資源國合作中的多元文化的差異、沖突、融合問題。要能將自己的文化與世界各地區各國各民族的文化有機融合。要識別文化差異,發展文化認同,進行跨文化培訓,達成跨文化理解,形成一種既堅持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又體現與各種異質文化融合的靈活性與有效性,適應資源國的“本土文化”,從而開放自己,包容別人,為我所用,共享共贏。
文化的影響力是超越時空、跨國界的。文化因交流而豐富,因交融而多彩,因交鋒而出新。重組大集團的文化融合,要把以我為主、揚我所長和為我所用、兼收并蓄結合起來,把堅持本土化與放眼全球結合起來,既尊重歷史、繼承傳統,又注重開闊思路,胸懷大局。只要在保持企業集團的整體性的前提下,充分進行文化溝通,理解文化差異,化解文化沖突,形成文化共識,建立以核心價值觀為基礎的堅韌的精神文化紐帶,不斷增強影響力、控制力、凝聚力,大集團的文化建設就一定能沐浴著文化大發展的新風新潮,根植于文化大繁榮的肥沃土壤,綻放新花朵、結出新碩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