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晶晶
[提要] 雙學士學位教育因培養能夠掌握跨學科跨專業的知識復合型人才而受到用人單位、學生和家長的青睞。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起發展雙學士學位教育,經過政府及相關高校三十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理論和實踐基礎。這方面河北省起步較晚,仍處于推廣發展階段。本文通過對比河北省與全國雙學士學位教育發展情況,分析河北省雙學士學位教育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并給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雙學士學位;人才培養
基金來源:河北地質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雙學士學位的探索與實踐”(編號:2014J04);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基于差異化成長理念的高校多元化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編號:2015GJJG118);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供給側改革的研究與實踐探索”(編號:2016GJJG140)階段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9月12日
一、我國雙學士學位教育發展歷程
雙學士學位發展伴隨著學分制的試行而產生,近30年發展大致可分為探索階段、推廣階段、創新發展階段和普及發展及國際化階段等四個階段。
1978年,我國開始進行學分制試點工作。“雙學位”一詞在中央1985年頒布的《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首次被提到。當時《決定》還指出:“減少必修課,增加選修課,實行學分制和雙學位制……”。由于我國高等教育正處于恢復和調整時期,所以只在武漢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少數學校中的部分學科和專業開始試行雙學士學位教育。此階段為探索階段,初期展開探索的高校、專業數量都較少。
1986年之后,雙學士學位教育進入到了推廣時期。經過幾年的發展,雙學士學位教育逐漸成熟,北京、西安、福建等地方的高等院校普遍開展。與探索階段相比,規模和數量都有了明顯的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也得到了提升。
1994~1999年,教育部相繼出臺《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的意見》、《關于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關于深化教學改革,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高質量人才的意見》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等文件,都提倡聯合辦學以提高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益。在此背景下,湖北省教育廳支持當時的武漢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等五所部屬大學簽署了《聯合辦學協議》,并開展雙學士學位教育的聯合辦學,取得良好效果。之后又吸引了更多的高校加盟進來。同期,上海7所高校也展開了校際合作舉辦雙學士學位教育。這個時期的雙學士學位教育通過區域內的校際間聯合辦學而得到了創新發展。
2000年之后,雙學士學位教育校際間的合作由國內區域合作發展至國際化合作。例如,武漢大學為進一步培養高素質復合型高級人才,法學院和外國語學院聯手與法國的拉羅爾大學等舉辦了“雙學士學位試驗班”和“中法法律雙學位班”,實現了國際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目前,我國越來越多的高校加入到國際化合作辦學隊伍中,共享來自全世界的教育資源。
二、河北省雙學士學位教育發展情況和政策背景
2014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正式發布了《關于開展雙學士學位教育試點工作的通知》(冀學位[2014]9號),標志河北省正式發展雙學士學位教育。與此同時還發布了《河北省高等學校雙學士學位教育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對雙學士學位教育的舉辦條件、資格審批、教學管理、收費管理、證書頒發、監督管理等都做了詳細要求。
2014年,河北省共有20所高等學校的82個本科專業獲得教育廳批準開展雙學士學位教育試點工作。2015年,河北農業大學等4所高等學校的18個專業獲批準開展雙學士學位教育工作。2016年,沒有高校獲批。2017年河北省擁有了第一屆具有雙學士學位的畢業生,這標志著一整輪雙學士學位教育試點工作完成。
河北省目前共有24所具有雙學士學位培養資格的高校,按照《辦法》要求,全部依托已經取得學士學位授予權的本科專業,組建雙學士學位專業模式;資源模式采取的是全部利用本校校內資源進行人才培養。
三、河北省雙學士學位教育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路徑
(一)存在的問題
1、主管部門政策要求過于細化,高校難以突破。如《辦法》第2條規定,“高校可跨學科門類選擇開辦3~5個專業”,限制了高校雙學士學位開辦規模,對有充足教學資源的高校形成了不必要的約束;第10條規定“學生政治素質好,身體健康,學有余力,在校期間主修專業必修和限選課程平均成績達到75分以上”可申請雙學士學位學習,對成績的限定比較嚴格,學習較好的學生有很大一部分會優先考慮考研繼續深造,對雙學士學位教育招生造成沖擊,另一方面成績分數的限制缺少科學性,課程考試難易程度會導致成績分布差異很大,這也顯示出河北省雙學士學位教育的開展缺少了學分制實施方案的有力支持。
2、發展落后,資源利用率低。通過對比河北省與全國雙學士學位教育的發展情況,可以發現,河北省雙學士學位教育發展較為落后,還處于我國雙學士學位教育發展階段中的推廣階段。河北省開展雙學士學位教育的各高校大部分采取單獨設置班級的教學模式,學生和老師全部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時間上課,缺少校際間的聯合,資源利用率低,學生只可選擇自己所在學校開設的課程進行雙學士學位教育學習。湖北省早在鄂學位[2012]6號文件就規定“開展跨校聯合辦學舉辦雙學士學位教育的高校,須在經批準的雙學士學位授權單位及專業范圍內安排輔修、聯合培養協議、聯合培養方案(分校分專業)、聯合培養專業匯總表等材料報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備案……主、輔修專業不是同一所高校的,學位授予條件要求按主、輔修就讀學校標準執行”,支持并引導校際廣泛合作開展雙學士學位教育,有效利用教育資源。endprint
3、辦學質量監控體系不完善。《辦法》中關于質量監控的部分較為籠統,指出“會不定期檢查”、“高校及時總結經驗”。這說明主管部門對雙學士學位的質量監控體系還不夠完善,沒有與主修專業的質量監控體系緊密結合,缺少教學評估、學生評教、數據采集分析等科學的手段。另外,學校層面也存在質量監控漏洞。據統計,大部分高校將雙學士學位教育工作全部分配給學院,而學院對雙學士學位的管理單獨設置自己的標準,缺乏統一的標準,培養質量難以保證。
(二)解決路徑
1、政府層面。政府要敢于放權給高校,放寬招生規模和學生入學資格,給高校發揮自己優勢特色專業的空間和自主篩選學生進行雙學士學位學習的資格。引導支持國內甚至是國際間高校聯盟開展雙學士學位教育,探索多元的培養模式。尤其是對于石家莊、保定、廊坊等這些高校較為密集的區域,區域聯盟較容易組建,有利于發揮各高校的優勢教學資源,給學生更為多元化的學習平臺。政府就業政策明確雙學士學位認同度,認可雙學士學位獲得者在學科或專業領域的學術水平。
2、高校層面。各高校應對雙學士學位教育進行適度宣傳與引導,讓學生認識雙學士學位教育是否與自身發展相符合,提供給學生多元化發展的渠道。為接受雙學士學位教育的學生設置獎學金等獎勵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完善雙學士學位教育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引入教學評估等手段嚴把教學質量關,提高雙學士學位教學質量,以提高用人單位對雙學士學位教育的認可度。積極實施學分制管理,對雙學士學位教育也實施學分制管理,有利于高校對學生準入退出機制管理、學制設置、課程認定管理、收費管理、學籍管理等工作順利開展。大力拓展教學資源,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益,例如引入高品質的在線課程和區域內其他高校的教學資源等方式方法。
主要參考文獻:
[1]河北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河北省高等學校雙學士學位教育管理辦法(試行)[EB/OL].http://xwb.hee.cn/detail/2446/293.html.
[2]楊宗仁.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多元化——輔修及雙學位本科教育研究[J].江蘇高教,2011.3.
[3]李莉.我國大學輔修與雙學位制改革的回顧與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9.1.
[4]許曉東.武漢地區高校聯合辦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8.5.
[5]湖北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學士學位管理保證學位授予質量的通知[EB/OL].http://www.hbe.gov.cn/content.php?id=10681.
[6]夏濱,張龍革.我國雙學士學位教育教學管理中的問題及其解決[J].高教研究與實踐,2014.3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