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蕓
【摘要】隨著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高校體育教學工作受到廣泛重視。在對其進行改革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全面分析高校體育教學與社會體育之間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通過社會體育改革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打破傳統教學方式的局限性,逐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社會體育發展內在聯系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積極分析社會體育發展情況,在了解二者之間內在聯系之后,充分應用社會體育方式對高校體育教學進行改革,利用現代化教學方式提升教育教學效率,為學生的后續發展奠定基礎。
一、高校體育教學與社會體育之間內在聯系的分析
隨著國家的發展,高校體育教學與社會體育的發展產生較為密切的聯系,二者之間存在的區別就是學校概念與社會概念。其中,高校體育教學是高校整體教育中的一部分,也就是體育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教學。社會體育,就是在社會工作與社交活動中,進行的群體或是個體的體育運動。高校體育注重的是教學,而社會體育注重的是身體素質,在一定程度上,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系。主要因為大學生在進入高校之后,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掌握體育基礎知識與先進技能,還要重視學生身體素質的鍛煉,使其身體素質有所提升,逐漸增強學生的發展效果。由此可見,高校體育教學與社會體育發展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只有將社會體育與高校體育教學融入在一起,才能轉變傳統的單獨教學方式,為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使其在走出高校之后,可以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發揮現代化高校體育教育作用,提升社會體育的發展效率與質量,減少其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同時,高校體育教學與社會體育之間需要良好的銜接,高校體育教師需要對其進行全面的分析,科學設置各類銜接點,保證可以滿足學生現代化體育學習需求。
二、社會體育發展的主要類型分析
對于社會體育而言,在其實際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將其分為健身類型、娛樂類型與職業類型三種。
第一,健身類型。在社會體育中,健身類型就是人們將鍛煉身體作為目的,為了提升自身健康水平與身體素質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其中不會包含各類功利思想,是單純的健身項目。對于健身類型的體育運動量而言,需要因人而異,根據每個人的運動習慣與運動能力等,全面設計體育運動項目與強度,在提升人們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可以達到身心愉悅的目的。
第二,娛樂類型。對于社會體育娛樂類型而言,主要就是人們為了解決精神壓力或是情緒壓力,參與到娛樂性質的體育項目中,例如:跳舞等,此類項目是現代人生活中體育運動的重點要素,可以在人們生活水平提升的過程中,減輕生活中的壓力,緩解精神緊張的狀態,除了可以提升身體健康性之外,還能解決人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一些人為了緩解自身壓抑的情緒,選擇參與社會娛樂體育項目中,可以在團隊配合與其他項目中尋找到具有娛樂性質的體育項目,并利用先進的鍛煉方式參與到各類項目中,不斷提升自身身心健康性。在社會未來發展的過程中,娛樂類型的體育項目會受到廣泛重視,可以促進人們身體健康的提升。
第三,職業類型。在社會體育實際發展的過程中,職業類型的體育項目就是高水平技能運動等。主要因為在我國社會中,奧林匹克精神在不斷傳播,將奧運會作為代表的技能競賽越來越多,為了提升比賽成績,一些人選擇參與到社會職業類型的體育運動中,除了可以增強比賽社會觀賞性之外,還能逐漸提升其工作效率與職業技能水平。近年來,人們對于職業經濟水平的要求逐漸提升,在社會體育職業類型運動中,必須要在比賽公平性與觀賞性的基礎上,掌握足夠的體育運動技能,促進我國社會體育職業的發展。同時,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相關部門為了培養社會體育職業人才,利用現代化社會體育教育方式對其進行教學,可以有效提升現代化社會體育的發展效率。
三、社會體育下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措施
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全面分析社會對于體育人才的需求,根據社會實際發展情況,培養出先進人才。為了保證學生與社會的適應性,教師需要培養綜合性人才,滿足未來社會體育的發展需求,并對現行的教育方式進行改革,不斷完善教育教學方式,將社會體育作為出發點,逐漸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具體教學改革措施包括以下幾點:
1.為學生樹立健身意識
在高校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健身意識,使其養成良好鍛煉習慣,提升體育人才水平。高校體育屬于社會體育中的分支,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鍛煉精神,根據學生的體育鍛煉現狀對其進行教學,保證學生可以養成正確的體育鍛煉習慣,并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教師需要提升學生體育鍛煉自信心,使其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更加熱愛生活,主要因為社會人口在逐漸增加的情況下,高校學生體育鍛煉也會受到廣泛重視,教師只有明確自身教學職責,培養學生的鍛煉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才能滿足現代化社會體育發展需求。例如,高校體育教師在“日常鍛煉”
教學項目中,可以為學生建立室外運動機構,將學生分為幾個探討小組,要求學生相互合作與交流,使其在自主學習與鍛煉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使其更好的適應社會。
2.創建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
高校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為了可以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必須要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為學生建設良好的體育學習環境,如建設社會體育基礎設置,引導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保證可以發揮各類體育鍛煉與教學基礎設置作用,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在此期間,高校需要轉變傳統的收費制度,避免學生抵觸收費制度,不能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難以了解社會體育各類項目的鍛煉要求。同時,高校體育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熟練的掌握各類運動技能,使其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具備一定的體育特長,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
3.樹立素質教育觀念
高校體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必須要樹立素質教育觀念,根據社會職業類型體育發展需求,培養學生的體育素質。首先,高校體育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掌握先進的體育技能,在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的情況下,對其進行思想政治知識的教育,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其次,體育教師需要根據職業運動員要求,培養學生的素養與涵養,保證高校學生在社會受到中一定的尊重,不會出現素養與涵養等問題。
4.培養體育競技人才
高校體育教師在推進職業教育的過程中,除了要滿足現代化素質教育要求之外,還要對學生的體育經濟能力進行培養,使其可以在實際發展中,向著職業體育運動的方向進步。一方面,高校體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體育技能學習需求,為其設置專門的教學課程,使其在實際學習中,可以掌握更多的體育技能,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另一方面,高校體育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發展需求,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使其在團隊協作的過程中,養成互幫互助的習慣,在相互配合的情況下,提升其職業能力。
四、結語
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全面分析社會體育的發展情況,并制定完善的教學方案,創新體育教學方式,將高校體育教學分為職業教學系統、健身教學系統與鍛煉教學系統等,提升高校體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樂.基于學科交叉的我國體育教育訓練學學科優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2]朱健.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社會體育發展的內在聯系[J].當代體育科技,2013,(27):110+112.
[3]金東濤.從終身體育的角度淺析高校體育教學改革[J].知識經濟,2013,(12):143.
[4]徐鸝.論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現狀及路徑[J].高教學刊,2015,(24):104-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