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授。中國教育學研究會教育哲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倫理學會教育倫理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曾任世界著名學術刊物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編委、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生院“價值教育”項目外聘審查專家(External Examiner,2008—2014)。學術研究方向為教育哲學。出版《理解與教育》《德性與教化》《規訓與教化》《保衛教育的公共性》《教育與正義——教育正義的哲學想象》《教育研究的邏輯》等學術專著,發表中英文論文多篇。
《教育研究的邏輯》基于對教育研究發展狀況的關懷,分析和批判了當下教育研究中流行的相對主義、建構主義、經驗主義取向,在知識論和非形式邏輯的論辯理論基礎上,對教育研究認知規范進行了探究,在研究主體的辯理精神與研究素養、研究問題的確立、研究結論的知識標準、合理性論證方式與理據、研究中常見的邏輯謬誤、研究語言的規范六個方面對教育研究的基本認知規范進行了研究與解釋。論著從教育實踐作為規范性的價值實踐出發,提出了規范研究的方式、規范知識類型及其必要性。論著提出了研究公正的觀念,論證了研究公正是保證教育研究獲得真實、正確、客觀結論的關鍵因素。論著批判了教育研究中的認知相對主義取向,提出了教育研究結論的公共檢驗標準與方式。論著針對教育研究的知識生產,提出教育研究與教育知識創造的關系,把建筑真實融通的教育理論看作研究的根本旨趣。論著分析教育研究運用普遍理據進行論證的結構,并提出了研究必須承擔的證明或證實的義務。論著提出了教育研究的邏輯可擊敗性、知識可擊敗性、社會可擊敗性的分析標準,特別提出了論證的理由空間的重要意義。論著在這些方面的研究提高了教育研究方法論的認識層次。
頒獎詞
《教育研究的邏輯》涉及的是基礎性的方法論問題,其所探討的教育研究的認知規范和論證方式、知識類型等,是運用各種研究方法的基礎。論著基于現代知識論、非形式邏輯等理論工具,對研究的認知規范、研究的知識形式及其獲得過程、研究者的研究素養、研究的邏輯論證方法與論證謬誤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清晰的分析,建構了教育研究作為人文研究的方法論基礎,對于豐富教育研究方法論理論具有重要意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