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 王繼明

摘要:通過分析心理測評中有明顯負性情緒的21名學生第一學期期末成績,探討大學生負性情緒、學業適應之間的關系及情緒調節策略。結果顯示,負性情緒的學生學習成績很難達到優秀水平,偏執對學習成績有積極影響。在負性情緒發生前后,情緒調節應分別采取重視積極情緒、保持情緒平穩健康、重視愉悅的行為、保持愉悅的行為經常化和認知重評、表達或宣泄,尋求人際支持,支持他人的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負性情緒;學業適應;調節策略
引言
目前。心理學界不斷對負性情緒與學業適應的關系及調節策略進行探索研究,前人的成果不斷豐富,但仍有欠缺之處。一般來講,影響大學生學習成績的內在因素,主要包括智力因素、學習動機、個性和情緒等,在諸多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情緒的影響至關重要。在情緒體驗中,強迫、抑郁、焦慮、偏執等是大學生中最常見的四種負性情緒。根據一般的生活經驗來看,負性情緒容易影響大學生的在學狀態,進而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然而,實證研究上,強迫、抑郁、焦慮、偏執對一名大學生的學習效率效果到底會產生多大程度的影響.這些負性情緒與學習成績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相關度,以及如何有效調節那些對學習產生較大影響的負性情緒,目前關于這些問題的求證還有限,也就是說,目前學界對負性情緒的心理因素對個體學習效果影響的探討比較欠缺,而結合不同種類的負性情緒與大學生學習效果進行的綜合、細致的考察更加缺乏。從而使這個問題的求證具有了較強的現實意義。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設定為遼寧科技大學應用技術學院中職本科和專升本科2015級新生,樣本總量為606人.對以上學生人校心理測評中反映出具有強迫、抑郁、焦慮、偏執等四種負性情緒的群體(性別、地域等不限)共21例進行數據分析,其中男生15人,女生6人,年齡跨度從17歲到25歲。
采用文獻分析法和相關分析法進行深入探討。調取有明顯負性情緒的21名心理測評(采用90項癥狀清單(SCL-90)作為心理測量工具)學生的第一學期期末成績進行相關性的比較分析和研究。采用SPSS19.0軟件作為數據統計工具,尋找負性情緒與學業適應的顯著相關性,得出結論并討論情緒調節策略。
二、大學生負性情緒與學業適應的相關性
通過數據統計與分析,了解具有負性情緒的大學生群體的學業適應現狀.較清楚地明確了大學生負性情緒(強迫、抑郁、焦慮、偏執)與學習成績的相關性,針對以上四種負性情緒提出情緒調節策略。
(一)學習成績變量的設定
具有負性情緒的21名學生來自不同專業,考試科目和難度各有不同。因此,以他們的各科考試的平均分、掛科率和優良率(80分以上為優良)作為三個成績參考變量。分別分析SCL-90心理測評中強迫、抑郁、焦慮、偏執四項的分值與學習成績的平均分、掛科率和優良率的相關關系。
平均分的頻率統計顯示,21名學生中,60分以下的有1人,60-69分的有8人.70-79分的有9人,80-89分的有3人,僅占比14.2%。從平均分水平來看,85.8%的人的平均分在80分以下,80.9%的人集中在60-79分區間,平均分90分以上成績優異的為零。可見,具有負性情緒的學生學習成績難以達到優秀水平。掛科率的頻率統計顯示。12人零掛科,占比57.1%,掛科率在10%-35%之間的有8人,占比38.1%,掛科率超過80%的有1人,占比4.8%。從掛科率水平來看,一半以上的人成績均達到合格線,沒有掛科,42.9%的學生有掛科情況,可見具有負性情緒的學生成績掛科比例較高。優良率的頻率統計顯示,優良率10%的有1人,占比4.8%,優良率為11%-50%的有13人,占比61.9%,優良率60%-70%的有4人,占比19.0%,優良率80%以上的有3人,僅占比14.2%。從優良率水平來看,66.7%的人各科考試的優良率在一半以下,沒有優良率達100%的人,顯而易見,負性情緒的學生學習成績的優良率較低。
平均分、掛科率和優良率三個成績變量的頻率分析表明,具有負性情緒的學生學習成績多處于中等及中等偏下水平,處于兩端的成績優秀和極差的情況很少。
(二)四種負性情緒與學業相關度檢驗
利用SPSS19.0軟件對21名研究對象SCL-90心理測評中強迫、抑郁、焦慮、偏執四項的分值與相對應的學習成績的平均分、掛科率和優良率進行相關性分析,統計數據顯示,平均分與偏執之間皮爾森相關系數是0.760,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系,趨近于高度相關(見下表1.1)。掛科率與強迫、抑郁、焦慮、偏執之間皮爾森相關系數分別是是一0.224、0.11l、0.177、-0.216,四項負性情緒與掛科率之間相關性較弱。優良率與強偏執之間皮爾森相關系數是0.792,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系,趨近于高度相關。
綜上,總結數據統計分析,參考平均分、掛科率和優良率三個成績變量,具有負性情緒的學生學習成績多處于中等及中等偏下水平,其中成績優良學生和成績極差學生較少。根據相關性數據結果,四項負性情緒與學業成績呈中度的正態相關關系,其中偏執與平均分和優良率存在較高的相關性,其他三項中,強迫與平均分的相關度較抑郁和焦慮要高,焦慮與優良率的相關度較強迫、抑郁要高。數據顯示,負性情緒與優異成績(90分以上)呈負相關,負性成績與平均分和優良率呈顯著正相關,與掛科率基本不相關。
三、大學生情緒調節策略
(一)情緒調節策略研究現狀
Thayer Newman和McClain(1994)提出了六種情緒調節策略,積極的情緒管理、尋求愉悅的活動和分心、消極的情緒管理、社會支持宣泄和滿足、直接減少緊張、退縮和回避。等人從認知對行為、參與對轉移兩大層面,初步歸納出四個維度的情緒調節策略:分心、回避、面對和接納。將情緒調節策略分為改變人的策略和改變情境的策略,并細劃分為下行社會比較、自我獎賞、分心、社會化、運用精神藥劑、幫助他人、與其他人交談、思考未來、祈禱和做運動。提出情緒調節策略包括先行關注調節策略和反應關注調節策略兩部分,并區分出了五種情緒調節策略,情景選擇、情景修正、注意分配、認知改變(前四種為先行關注調節策略)和反應調整(反應關注調節策略)。同時Gross提出在情緒發生的整個過程中,最常用且最有價值的策略有兩種:認知重評和表達抑制。endprint
基于Gross的情緒調節策略劃分基礎上,我國學者黃敏兒提出四種情緒調節策略類型:評價忽視和評價重視、情緒抑制和情緒宣泄。方平(2007)研究發現,大學生使用最頻繁的情緒調節方式依次為積極分心、接受與重構、發泄或表達、情緒認知管理、行為管理、消極分心、暫時解脫。王春花研究發現,大學生使用最頻繁的調節方式依次為積極分心、接受與重構、發泄或表達、情緒認知管理、行為管理、消極分心、暫時解脫。
(二)大學生情緒調節策略
當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矛盾日益凸顯競爭日益激烈。來自各方的壓力讓大學生群體的負性情緒增多。大學生情緒調節在負性情緒發生前后應有不同的策略,負性情緒未發生前,應重視積極情緒,防止負性情緒發生。發生以后,應忽視負性情緒,并及時管理負性情緒。
1.重視積極情緒,防止負性情緒發生
當負性情緒未發生前,大學生情緒調節策略主要包括心理層面和行為層面,需要進行自我有效干預,兩個策略與前人成果的分心策略類似。心理層面的情緒調節策略有重視積極情緒和保持情緒平穩健康,兩個情緒調節策略是指在出現令人愉悅的情緒體驗時。能夠重視并自動延長這一情緒體驗,諸如快樂、自信、開朗、感恩、從容、樂觀,記住提供積極情緒體驗的事物或事件,以便需要的時候重憶正能量。
行為層面的情緒調節策略有重視愉悅的行為和保持愉悅的行為經常化。兩個情緒調節策略是指在情緒出現波動的早期,大學生對自己的學業產生不斷焦慮的情緒,對任何事提不起興趣,心理上處于不太開心的狀態。大學生可以主動采取其他愉悅的行為來轉移注意力,并且通過保持愉悅行為的經常化避免負性情緒的出現,在焦慮、抑郁等情緒出現之前,采取諸如彈吉他、聽音樂、看綜藝節目、打球等令自身愉悅的行為轉移關注點,并將愉悅的行為經常化而轉化為愛好,從而尋求積極的情緒體驗,將可能出現的負性情緒調節成正性情緒。
2.忽視負性情緒,及時管理負性情緒
當負性情緒發生以后.大學生情緒調節需要從內部層面和外部層面來進行,單純的自我調節不易及時消除負性情緒,還需要外來的力量幫助干預負性情緒。內部層面的情緒調節采取認知重評(Gross提出)和表達或宣泄(Thayer等提出)兩個策略,忽視負性情緒,及時管理負性情緒。認知重評策略是指當諸如強迫、焦慮、抑郁、偏執等負性情緒發生并蔓延時,有意識地改變認知,改變對情緒事件的理解,改變對情緒事件個人意義的認識,從積極的角度思考問題.安慰自己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表達或宣泄策略是指表達出內心壓抑的負性情緒或者通過多種渠道宣泄出負性情緒,諸如做運動、品嘗美食、參與校園活動、旅游等。
外部層面的情緒調節采取人際支持和支持他人策略。尋求人際支持策略是指向好友尋求傾述內心苦悶或向師長交流想法,獲得身邊人的關心和支持,征求有益的建議。支持他人策略是指通過參與公益活動或幫助他人的活動內心得到平衡,例如去特殊學校看望有天生缺陷的兒童.自己擁有的健康身體都已經比很多人幸運了,看到很多人的生活或學習條件都不如自己。比自己更艱難的人都在積極樂觀的努力,自己也沒有不積極向上的理由,更不應該產生不良的心理情緒。
四、討論與反思
根據數據統計分析,負性情緒的學生學習成績多處于中等偏下水平。根據相關性數據結果,負性情緒中,強迫、焦慮、抑郁與學業成績呈中度的正態相關關系。偏執與學業成績呈接近高度相關關系。數據結果顯示,一定的負性情緒(如偏執)對學習成績有積極影響,但負性情緒的學生學習成績很難達到優秀水平。結合目前國內外情緒調節策略的研究成果,大學生情緒調節策略,在負性情緒發生前,應采取四項調節策略,即重視積極情緒、保持情緒平穩健康、重視愉悅的行為、保持愉悅的行為經常化。在負性情緒發生后,采取認知重評、表達或宣泄,尋求人際支持,支持他人四項調節策略。
受能力和時間限制,采取的數據樣本量較少。數據的效度不夠,提出的大學生負性情緒調節策略也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進行歸納分析。未能采取實驗法進行實證分析,希望后來的研究者在這方面多多努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