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濤
【摘要】中職教育以職業能力教育為核心,強調學生動手能力的有效培養。立足中職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現狀,闡述了“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理念,并在此基礎之上,從明確課程定位、創設課程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優化課程考評等方面,闡述了以動手能力為導向構建計算機基礎一體化教學的構建策略,深化中職教育教學改革。
【關鍵詞】中職學校計算機基礎動手能力一體化教學深化教育教學發展,促進教學方法改革,是新時期中職學校的改革重點,更是培養綜合型人才的重要保障。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強調有效教學的構建,應創新教學思維、契合課程特點,構建“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盤活僵化的課堂,實現對學生良好動手能力的培養。本文立足中職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現狀,闡述了“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構建策略。
一、中職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現狀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強調開放式多元化教學的搭建。從實際來看,中職學校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存在“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形態僵化”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有效教學的構建。中職教育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體,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實踐課程的缺乏,難以實現對學生動手能力的有效培養。學生缺乏動手操作的空間,更缺乏教師的教學引導,進而出現教學僵化的現象,不利于中職生的全面發展。
因此,立足教育教學的發展需求,著力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推進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一方面,人才培養突出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性,以職業能力發展為核心,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另一方面,突破傳統教學的思維的禁錮,轉而以開放式多元化課堂,搭建一體化教學,成為改革發展的重要方向。
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理念在中職學校的應用
中職教學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著力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因此,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做,以動手能力為導向,構建計算機基礎“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現實意義。教學是教與學的良性互動,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做”的促進之下,實現有效教學、有效學習及實踐。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強化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因此,“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就是踐行“生本”理念,將理論、課堂融于實踐,進而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現有效教學。
在傳統教學中,僵化的教學形態,弱化了教與學的良性活動,缺乏了解實踐教學的構建,進而難以實現學生動手能力的有效培養。將課堂交給學生,引導學生在“教學做”的一體化模式之下,有學習的積極性,有實踐的主動性。這樣形態下的有效教學,更能培育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強化學生動能能力的培養。依托一體化教學,將課堂演繹的更加精彩,將學生的主體地位放在更加顯著的位置,成為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
三、以動手能力為導向構建計算機基礎“教學做”一體化教學
對于計算機基礎課程而言,“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的構建,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動手能力培養為導向,實現“教學做”的有效融合。在課程定位、課程內容等的設定中,應緊扣教學目標,通過實踐能力的培養,搭建開放式多元化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
(一)以學生創造力培養為核心,明確課程定位
計算機基礎課程在中職課程體系中的重要課程,是一門培養學生良好計算機素養的基礎課程。因此,在課程定位中,應突出學生辦公軟件、常用工具的使用技術,并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及操作。以學生創造力培養為核心,就是基于課程教學,培養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的創造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適應新時期人才培養的要求。
1.依托課程設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在課程設計中,應依托課程的人才培養定位,強化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是學生創造力培育的重要元素。計算機基礎課程一方面是計算機學習的重要基礎課程,另一方面動手能力的培養,需要良好的思維能力為支撐,進而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有效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
2.學、做結合,完善課程體系。在傳統課程教學中,更多的強調教師的“教”,忽視了學生的學與做。為此,在課程定位中,應在教的基礎之上,實現教學做的一體化構建,完善課程體系。在課程體系中,應滲透學生的“做”。通過創設實訓實踐項目課程,為學生的做“做”搭建空間,實現創造力的有效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以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為導向,創設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的創設,一是要緊扣人才培養要求,突出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以實踐能力培育為重點,基于模塊化的內容設計,由簡單到綜合的內容順序,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通過任務式教學,設置“任務”,在項目任務的訓練中,實現動態式教學,提高學生在實踐中的動手能力。如表1所示,是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實踐課時內容,從中可以知道,在實踐任務的設計中,更多地指向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并強化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理解及應用。
(三)創新教學模式,構建開放式多元化教學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的構建,強調教學的開放式、多元化,培養學生良好的動手能力。因此,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中,應創新教學模式,契合一體化教學的實際需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式教學,通過多樣化教學,盤活課程教學,提高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性,在積極主動地參與中實現動手能力的有效培養。與此同時,在網絡信息時代,傳統單一的教學現狀得到改善。依托網絡課堂教學的搭建,構建“論壇討論”“網絡練習單元”等模塊,將教學進行延伸、拓展。這是新時期,計算機基礎一體化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更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保證。
1.案例教學法。計算機基礎課程具有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特點,教師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法,強化教的同時,也促進學生的學,實現教與學的良性互動。教師緊扣教學內容,精心選擇案例,進而引導學生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案例的導向性,促進了學生的學,也盤活了教學氛圍,改善僵化的教學現狀。endprint
2.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為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學與做,教師可以開展任務驅動式教學,以任務項目的驅動形式,實現教學做一體化教學。一方面,教師通過任務項目的布置,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探究,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強化對任務的完成;另一方面,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著者,在項目任務的驅動中,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困難,完成任務。
(四)堅持綜合考評,建立完善的課程考核體系
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強調考評體系的優化與改進,以更好的滿足實際教學的需求。因此,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的課程考核中,應轉變考核思維,注重全面考核、綜合評價的構建。如表2所示,是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考核表。從中可以知道,課程考核為百分制,且強化平時成績的考核。在平時成績中,課堂表現、作業成績均占40%,強化學生日常學習能力的考核。課堂表現強化對學生實踐課堂上的表現考核;作業成績強化對學生實踐任務完成情況的考核。在綜合考評中,強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中職學校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構建中,應契合課程特點、緊扣人才培養要求,構建“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實現理論融于實踐,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中職生處于個性發展的特殊期,一體化教學的構建,應創設多元化的課程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在科學合理的考評機制之下,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學生為主體,構建開放式多元化教學,契合了計算機基礎的課程要求,也緊扣了學生的個性特點,在教學做的一體化教學中,深化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范婷婷.《計算機基礎》課程模塊化教學的研究與應用[D].渤海大學,2014.
[2]赫英娜.淺談計算機基礎一體化教學[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07).
[3]項麗蕓.計算機基礎教學在中職教育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6,(06).
[4]瞿敏.《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3,(03).
[5]王鑫.計算機基礎課程理論實驗一體化教學研究[J].濰坊學院學報,2013,(08).
[6]陳舜青.計算機基礎課程一體化教學的建設與實踐[J].電子世界,2014,(09).
[7]劉建華.新時期計算機課程教學的改革探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3).
[8]胡云,陳霞.一體化教學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構建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