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楚文
【摘要】語文是小學教育中的一門基礎學科,隨著新課程改革腳步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這就需要對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進行相應改進。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語文學習方式,運用合作學習模式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有利于樹立學生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研究能力,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合作學習應用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已經難以適應小學語文教育發展需要以及學生學習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更應將合作學習模式運用到小學語文教育之中,從而促進小學語文教育模式的改進。這樣有利于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從而促進小學教育的發展。
一、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有效策略
(一)做好教學準備工作
在運用合作學習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語文教師應先做好教學準備工作。一方面,教師應制定好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明確教學任務。在這一方面,教師應先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分析,把握教材的設計意圖,對教學內容有一個深刻的了解。同時還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個明確把握,保障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的制定能夠符合學生實際情況,從而保證學生能夠參與到實際的教學環節之中。另一方面,應做好合作學習實際教學過程的設計工作。教師在設計實際教學過程時,應考慮好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課堂教學可能遇到的突發情況,保障教學環節能夠正常進行。例如:在進行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課《文言文兩則》中《兩小兒辯日》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設計“太陽在早晨和中午距離人們遠近”和“為什么孔子不能評判”等的問題,幫助學生創設合作探究的情境。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對問題的積極探究,幫助學生樹立合作探究學習的興趣,從而為學生進行下一步的合作探究學習過程奠定基礎。
(二)科學合理分組
教師在采用合作學習模式進行實際的教學工作時,應合理對班級同學進行分組工作。由于不同學生所處生長環境、教育因素等的不同,所以不同學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對知識的接受以及理解能力會有很大的不同。此外,學生之間還存在著較大的性格差異,一些學生比較內向,不善于表達自己,還有一部分學生比較外向,課堂積極發言。故此,教師在進行分組時,還應兼顧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注重小組成員之間的優勢互補。此外,教師在進行分組時,還應注意小組的人數,保障小組人數的合理性,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小組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發揮出每一個小組成員的優勢,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合作學習過程中。例如,在進行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選讀課文5《神筆馬良》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情況、不同學生性趣愛好以及對不同課文角色的喜愛程度,給學生分組。這種分組方式打破了傳統按座位進行學生合作學習分組的方式,將全班同學按照其個人意愿進行打亂分組,使各個小組按照對課文人物的喜愛程度進行人物形象分析和探究。通過這種分組方式,教師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了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目的。
(三)做好教學評價工作
在進行語文合作學習的教學過程中,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能夠有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積極評價,較少消極評價。對于一些學習效果較好和效率較高的同學應及時給予積極評價,對其進行表揚。對后進生也應給予一定的積極評價,給予其鼓勵和支持,從而促進后進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例如,可以采用同學之間互相評價的方式進行課堂評價,既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又能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例如,在進行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的教學過程中,由于這篇課文故事本身為作者虛構,相應的細節進行了多次模糊處理,其教學難度比較高,對于學生來說學習難度也比較大。故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成果予以寬容對待,在進行評價時對傾向于對學生的積極引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二、結束語
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探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這種教學模式還能夠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和效率。故此,應強化這種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從而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伍平.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應用研究[J].文摘版,2015,(07):277.
[2]張志軍.合作學習策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1):69-70.
[3]朱艷茹.分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06):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