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仰玲
摘要: 微課是在網絡進入“微時代”之后,在教育領域產生的一種適合學習者進行自主化個性化學習的新型教學資源,目前微課在翻轉課堂應用模式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分析微課在設計與制作方面存在問題的基礎之上,重點論述了在翻轉課堂應用模式、課中差異化教學應用模式及課后輔導答疑應用模式中如何運用微課,使微課成為“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學理念發展的真正推動力。
Abstract: Micro-course is a kind of new teaching resource which is suitable for learners to carry out autonomous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fter the network enters the "micro-era". At present, micro-cour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pplication mode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the micro-course, this paper focuses on how to use the micro-course in the application model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the differentiated teaching and the post-class counseling to make the micro-course become the real driving force of development of the "learner as the center" teaching concept.
關鍵詞: 傳統課堂;微課;問題;應用模式;對策
Key words: traditional classroom;micro-course;problem;application model;countermeasure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34-0235-02
0 引言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微信、微博等已走進人們的生活,可以說我們是步入了“微時代”,伴隨著以開放、共享、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網絡教育資源運動的蓬勃發展,人們的學習方式也呈現出多樣化、簡單化、碎片化、可視化及趣味化等特點。微課就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之下出現并逐漸興起,可以說微課是為網絡而生,是網絡學習的一個重要資源。
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課程資源。微課的本質是教學資源,其特點是內容短小精悍、教學形式生動活潑,具有易于掌握、可控靈活、高效便利等獨特的優點。我國2010年提出微課概念,至今短短幾年間,微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全國掀起了一股股“微課熱潮”。
1 傳統課堂與微課的區別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就是教師在一堂課40分鐘之內設計各種教學活動,傳授給學生知識,而學生更多的是被動接受知識。傳統教學實施的是滿堂灌,一節課持續講授幾十分鐘,每一節的重難點和精華卻往往只是在10分鐘左右,正因為講授時間過長,教學模式較為枯燥,學生便自然而然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紀律渙散等現象。同時在傳統課堂上,教師占據主體地位,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嚴重抑制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無法自主化學習,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降低,教師與學生這對教學中最大矛盾體的矛盾便會日益突出,既影響了教師的教學質量,也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全面發展。
微課最早源于美國北愛荷華大學麥克格魯教授提出的60秒課程和英國納皮爾大學凱提出的一分鐘演講。微課是以小步增進為原則,對知識點進行分解,通常一個微課僅僅講授一個知識點,傳遞特定的知識點,時間控制在5-10分鐘之內,利用簡短的時間完成某個知識點或者教學環節的教學活動內容。微課這一教學資源從學生的認知特點、記憶特點以及學習規律出發,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微課時間長度短、結構簡潔明確,因而主題更加突出,內容更加具體,問題更加聚集,更適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微課資源中可以使用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是最有利于學生學習的一種資源形式。與此同時,微課的傳播形式多種多樣,借助互聯網、電腦、手機等移動終端,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所需,突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自由地、隨時隨地地開展學習,充分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極大程度地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和個性化學習需求。
2 微課及其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①近年來微課受到了我國教育部及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從中央到各地掀起了微課制作和比賽的熱潮,眾多教師因為出于績效考核和職稱晉升的目的,設計開發微課的積極性非常高,但十分明顯教師們制作微課的動機往往摻雜過多的功利性,也即是說教師們制作微課主要是為了參加比賽,而賽后對于微課的應用卻較少,微課的設計開發階段的導向機制出現了偏差,教師對微課設計開發與應用的目的還不夠清晰明確。
②微課制作技術不成熟,樣式單一,形式上不夠鮮活,教師對于微課設計制作的方式方法不甚了解。微課制作除了可以采用教師本人講解演示之外,還可以包括電子黑板、卡通動畫等形式出現,盡可能地激發起學生最大學習興趣。然而當前我國國內制作的微課通常是以課堂實錄某個片段為主,視頻播放畫面不穩定及后期制作簡單。同時,微課制作過程普遍存在形式大于內容的問題,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以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評估依然缺乏。因此制作出的微課缺乏精品,致使其在教學上難以應用,進而應用微課進行教學模式創新普遍乏力。endprint
③混合式教學是網絡線上與線下的混合,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將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化的教學優勢結合起來,通過面對面教學與網絡答疑相結合。事實證明,傳統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依然存在“重講授、輕實踐”的問題,學生還是無法發揮自身學習的主動性;傳統的混合教學模式下師生之間依然缺乏互動,教師仍然以面對面講授為主,課后教師最多將電子課件上傳至網絡教學平臺,學生利用網絡教學平臺與教師進行交流互動很少,教師難以得到學生的學習反饋信息。近年來,隨著微課的蓬勃發展,以新型混合式教學為導向的翻轉課堂模式應運而生,成為我國當前教育教學中最為推崇的模式。
翻轉課堂的基本思路是將傳統的學習過程翻轉過來,讓學生在課外時間通過在線觀看微課視頻,預習新知識,課堂則變成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課堂主要是用于學生與教師一起開展研討,鞏固和應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翻轉課堂轉變了教師與學生的角色,使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推進者和指導者;學生則由傳統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主體。翻轉課堂的學習方式給予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自由度。完整的教學過程包括課前——課中——課后,翻轉課堂主要著力點是課前預習及課中的研討,翻轉課堂只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一部分,除了翻轉課堂之外,教學過程中還應包括課中的差異化教學和課后的輔導答疑。也就是說微課不僅僅要應用于翻轉課堂模式中,還必須在課中的差異化教學應用模式和課后輔導答疑應用模式中加以廣泛運用。
3 解決微課及其應用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①微課真正的價值所在是大眾受益率,因此,微課要得以迅速發展的前提是將微課制作動機由參賽導向逐步轉向應用導向。首先,要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并確定具體合理的教學目標,選題一定要有針對性和代表性,要更多地站在學習者的角度,以學習者為中心,以解決學習者的實際需求為目標。其次,要全面地從學生的起點水平、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等進行分析,根據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確定知識要點。最后,進行微課教案設計,微課教案設計直接影響微課的應用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進行微課教案設計時,一定要條理清晰,邏輯性強,語言簡潔準確,還要考慮配合使用恰當的技術,增強課程的趣味性,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②微課的發展不僅對教師的教學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還對教師的信息技術技能提出了挑戰。新時代的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在微課迅猛發展的大浪潮中,積極主動地加強網絡學習能力、多媒體設備和軟件的使用能力以及新媒體平臺的推廣運用能力。
③當前我國對于微課的開發與研究起步較晚,理論與應用都相對較落后,翻轉課堂應用模式是目前我國微課的主要運用方向,除了翻轉課堂以外,還必須將微課積極應用于課中的差異化教學應用模式和課后輔導答疑應用模式之中。具體來說,微課在翻轉課堂應用模式、課中差異化教學應用模式及課后輔導答疑應用模式這三種模式中的運用情形如下:
1)翻轉課堂應用模式的特點在于“先學后教”,這種模式要求教師在認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新知識所需的銜接知識點,事先制作出優質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微課并發布到網絡平臺上,這些微課是課前預設的問題和任務,讓學生在上課之前先自主觀看,課前完成知識的預習,即是“先學”,為下一步課堂上交流討論奠定基礎。然后在課堂上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予以詳細講解,并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難點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知識。翻轉課堂應用模式下,學生是知識學習的主動探究者,而教師則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答疑解惑者。
2)微課在翻轉課堂應用模式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讓學生提前預習和發現問題,然而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由于學生學習程度的差異性,部分學生可能無法順利掌握知識。因此,課中差異化教學應用模式要求教師必須制作相應的知識點講解的微課,以供這部分學生進行補充學習,學生通過觀看微課,理解教學內容,從而能夠跟上其他同學的學習進度。
3)在課后的練習過程中,學生會經常遇到無法解答的題目,此時課后輔導答疑應用模式要求教師要依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將難題、重點題及易錯題等題目的解題分析制成微課的形式,供課后練習有困難的學生自主觀看和學習。在微課中還可以對題目適當地進行舉一反三,從不同角度進行講解,可以讓學生做到觸類旁通,融會貫通。
綜上所述,翻轉課堂應用模式、課中差異化教學應用模式和課后輔導答疑應用模式囊括了課前——課中——課后整個教學活動的鏈條,而在這三種應用模式中都無一例外地需要利用微課作為必備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也就是說微課在現代新型混合式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微課作為互聯網進入微時代在教育領域產生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其主題突出、短小精悍,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打造了一種新型的混合式教學方式,極大程度地滿足了現代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微課在未來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移動學習、在線學習及泛在學習愈發普及,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它將成為教學資源建設大軍中迅速崛起的一支新生力量,為開放教育事業帶來新的機遇和活力。
參考文獻:
[1]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
[2]祝智庭,管玨琪,邱慧嫻.翻轉課堂國內應用實踐與反思[J].電化教育研究,2015(6).
[3]黃婧.基于應用導向下的我國微課發展研究[J].科教導刊,2016(3).
[4]涂俊英,吳先飛.高校微課的應用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高教學刊,2016(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