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博釗
【摘要】歷史上,垃圾處置方式與技術的發展與社會的制度、禮法、習俗、經濟等息息相關,印證了人類從原始文明向現代生態文明逐步演進的歷史進程,為當今處理技術積累豐富經驗的同時也引發了深層次的思考。注重可持續發展、實現全過程管理,將是今后垃圾處置管理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垃圾處置管理古代可持續發展全過程管理隨著人類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全世界垃圾的產量及成分的復雜性也不可遏制的增長著。人類與垃圾彼此對立卻又密不可分,從垃圾制造者變為垃圾管理者、垃圾再利用者——這是現今人類社會面臨著的持續不斷的挑戰。可以說,人類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垃圾管理的發展史。
一、中國古代垃圾處置管理狀況
古代的垃圾基本上都是生活垃圾,種類單一,那時候的技術與他們產生垃圾的速度、規模是相稱的。對于垃圾的管理,自古以來管理者都非常重視,同時如何處理這些垃圾,也頗能考驗歷代管理者的智慧。
1.建立專職部門進行環境管理
據清黃本驥編纂的《歷代職官表》稱,中國古代早期的環保部叫“虞”。“虞”既是機構名,又是官銜名,其很大一部分職能與今天的環保部相同,山、林、川、澤的保護與治理,都是“虞”的職責。
在上古傳說中的“五帝時代”,由于生存條件原始,人們對大自然更依賴,也更注意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尚書·堯典》中記錄了舜任命伯益做“環保部長”的事。國內有環保學者認為,舜所設的“虞”,是世界上最早的“環保部”。周代與前面的夏、商兩代一樣,中央機構實行“大部制”,但“環保部”被進一步細化,有山虞、川衡、林衡、澤虞等四個平行部門,統統歸“地官司徒”領導。秦漢時虞被“少府”替代,到三國之后,又恢復了“虞官”。唐、宋、明、清諸時期,朝廷均設有虞衡司,此司即“虞部”。
2.垃圾管理進入法治化軌道
商代城市已具相當規模,人們的消費活動產生了大量垃圾,對此商代進行了嚴格的管理。據《韓非子內儲說》記載,“殷之法,棄灰于道者斷其手。”灰即為垃圾,城市居民如將垃圾傾倒在街道上,就會受到斷手的處罰。這種嚴酷的刑罰對于后世也有很大影響。
秦朝時,對亂扔垃圾的處罰比商時斷手之刑相對減輕,但仍很殘酷。《漢書·五行志》載:“秦連相坐之法,棄灰于道者黥。”黥,是在人臉上刺字并涂墨之刑。
到了唐代城市已具極大規模,長安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居住人口已達百萬之眾,每日產生的垃圾數量極為可觀。唐代對于傾倒垃圾的管理十分嚴格,《唐律疏議》載:“其穿垣出穢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論。主司不禁,與同罪。疏議曰:具有穿穴垣墻,以出穢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無罪,主司不禁,與同罪。謂‘侵巷街以下,主司合并禁約,不禁者與犯人同坐。”唐代對于隨便傾倒垃圾者,處以刑罰,有關管理部門如果沒有履行職責,將同樣獲罪,并受處罰。唐玄宗針對長安、洛陽兩城市有人隨便取土挖坑,造成污穢之物壅滯其間的問題,下過詔令,責成有關部門進行管理。“京洛兩都,是唯帝宅,街衢坊市,固須修整。比聞取穿掘,因作穢污阮塹,四方遠近,何以瞻矚?頃雖處分,仍或有違,宜令所司,申明前敕,更不得于街巷穿坑取土……”
3.以循環經濟的思路處理垃圾
在商代人們已經開始給農田施肥,《汜勝之書》記載,“湯有旱災,伊尹作為區田,教民糞種,負水澆稼。區田以糞氣為美,非必良田也。”古人為了積肥,開始有了廁所,對家畜進行舍飼,收集糞便用來肥田。
在唐代出現了以清理垃圾、糞便為職業的人。《朝野僉載》記載,“長安富民羅會,以剔糞為業。”《太平廣記》載,“河東人裴明禮,善于理業,收人間所棄物,積而鬻之,以此家產巨萬。”這些人不僅清理了垃圾糞便,改善了城市環境,也因此積累了巨萬家資。
據《夢梁錄》記載,南宋都城臨安,也有以清除糞便為業的人員。他們定期清除各家的糞便,再運到農村賣掉。
明清時期糞土貿易更不必說,清初酌元亭主人所作小說《掘新坑慳鬼成財主》,就生動描述了當時江南地區因搶糞坑生意而釀成人命案的故事。乾隆時期來訪的英國馬嘎爾尼使團的成員斯丹東爵士在其所撰的訪華見聞錄中《英使謁見乾隆紀實》也詳細介紹了當時中國民間的糞便處理利用的場景。
4.垃圾管理走上專業化道路
在商周出土的青銅器上,已有打掃衛生的圖案,說明已有人負責處理城市垃圾了。《周禮》對于城市環境衛生管理機構也有記載。《周禮·秋官》記載,“條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所謂“條”者,據鄭玄注講,當為滌除之滌字,狼為狼扈道上。賈疏:“狼扈道上者,謂不蠲之物在道,猶今言狼籍也。”據清人解釋,“周禮野廬氏達國道路,至于四畿,而遂師巡其道修,候人掌其道詒,皆在野外,至于國中之道路,正如今街道廳之職也。”周朝所謂國,即城中。條狼氏的職責就是清除城中街道上的垃圾,保持城市環境的清潔,這也是最早的專門清除垃圾的機構。
到了宋代出現了專職的環衛工人。宋朝設置了一個專門的機構——“街道司”來管理城市的環境衛生。街道司可以招募500個環衛工人,每名環衛工人給予月薪“錢二千,青衫子一領”,其職責包括整修道路、疏導積水、灑掃街道、整頓市容等。
城市居民每日產生的生活垃圾、糞溺,也有專人收集、運走,“人家甘泔漿,自有日掠者來討去。杭城戶口繁夥,街巷小民之家,多無坑廁,只用馬桶,每日自有出糞人瀽去”,這些專業倒糞的行業叫做“傾腳頭”。每年春天,則有“官府差雇淘渠人沿門通渠;道路污泥,差雇船只搬載鄉落空閑處”。
二、國外古代垃圾處置管理狀況
1.歐洲古代垃圾處置管理狀況
中世紀一般指的是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這一時期的歷史,大約相當于中國的南北朝到明代。中世紀的歐洲,人們直接將排泄物倒向窗外。倫敦橋最初是公共廁所,污物直接落入下面的泰晤士河,當河流不再能夠容納如此多污穢的時候,人們就用推車把廢棄物運到城外。倫敦的弗利特河收集了一座橋上11個公廁和3個下水道的殘留物。該河停止流動,弗利特河也變成了弗利特街。而倫敦橋上的廁所每年向泰晤士河傾倒2000噸糞便。流行病的復發促使很多歐洲官員責令人們使用糞坑,而不是河流來處理糞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