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建榮
【摘要】教師想要最大程度的發揮自己的潛能,就需要保持良好的心境。教師是直接影響改革效果的關鍵因素,如果缺乏了教師的積極參與相應的教育改革無法獲得良好的效果。在當前的農村基礎教育中,缺乏必要的教育資源,并且實際教學條件也比較艱苦。在這種背景下,許多農村教師沒有充分的工作熱情,并且選擇報考公務員或者流向城市的學校。對此,提升農村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必要性。對相關問題進行了探究,并且提出了個人的意見和看法。
【關鍵詞】農村教師職業幸福感有效策略所謂的職業幸福感,指的是教師對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給出積極評價時的良好精神狀態。最近幾年,我國加強了對于基礎教育的改革,但是農村教育仍然缺乏教育資源,相應的教師職業幸福感也比較低。農村教師占到了我國教師總數的大部分,他們的職業幸福感直接影響著自身的身心健康以及工作效率,并且關系到學生的發展和學習。筆者從多個角度分析了當前農村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缺失問題,并且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對策。
一、農村教師缺乏職業幸福感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方面的因素
當前社會對于農村教師的期望和要求比較高,國家的興衰在于國家的教育,教育的質量則取決于教師。但是學生成績的提升收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等等。農村學生的成績高低,不僅需要看教師,也需要考慮許多方面的內容。如果只是關注農村教師,則可能給教師帶來較大的壓力,這會顯著降低教師的職業幸福感。當前背景下,對于教師的角色過分的神圣化。人們把教師必做燃燒的蠟燭以及正在吐絲的春蠶,同時把教師必做人類的工程師。教師這個職業受到了社會的尊敬,而教師們則受到了人們的尊崇。這種背景下,人們形成了一種固定的心理,教師就是品德以及智慧的化身。如果教師出現了錯誤,就會收到眾人的謾罵和職責,這會導致教師產生不正確的認知,并且造成缺乏職業幸福感的問題。
(二)個人方面的因素
第一,是擇業動機方面。許多農村教師沒有身為一個教師的動力以及興趣,所以沒有一定的職業幸福感。第二,是職業倦怠方面。對于農村教師來說,在知識快速變更以及社會快速變遷的背景下,出現了難以應對以及手足無措的問題,再加上學校教師資源不足,導致壓力過大、負擔沉重,所以產生了多方面的負面情緒,相應的教學態度就比較消沉,實際的教育工作應付的成分比較多。第三,教師的自我效能感方面。教師的自我效能感,直接影響到實際教育中的心理狀況。農村教師的自我效能感往往偏低,所以在實際工作中,往往難以正確的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相應的行為不符合教育活動要求。教師對于農村學生的期望值比較低,并且不傾向于花費較多的精力在農村學生身上,沒有在探索問題解決方式以及學習方法方面投入較多的時間。
(三)學校方面的因素
首先,學校的實際管理方式并不科學。農村學校一般都是實施教室坐班制,相應的管理模式缺乏民主性,競爭并不公平。對于一些學校來說,其中的獎金分配、年度考核、職稱評比和崗位聘任都存在一定的暗箱操作問題,相應的評價標準并不是根據實際的學生發展情況來定的,出現了依靠人情進行評價的狀況。許多教師缺乏工作的積極性以及熱情,所以在職業幸福感方面比較缺失。其次,教師的實際工作壓力比較大,而且需要的負責繁重的工作。最后,學校的評價標準比較片面。當前的教師評價標準以及學校教育方式讓教師過度關注升學率問題,并且在教育中沒有關注對學生勞動技術、體育能力、美術能力、道德品質等方面的培養。如果只是關注智育,那么學生就難以發展成社會需要的人才,就會缺乏綜合能力水平,并且沒有充分的職業幸福感。
二、提升農村教師職業幸福感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的減輕教師的工作負荷
教師選擇教育行業的原因,在較大程度上是因為具有一定的職業成就感。但是,農村教師的壓力在持續提升,這是許多農村教師該行的主要原因。各方面的教育實驗和改革都需要教師的積極參加,比如落實新課程改革以及推行素質教育等等。對于學校來說,需要在這幾個方面為教師減壓:第一,去除各種流于形式的評比和檢查,盡可能的降低教師的非教學負擔。第二,轉變教師的工作對象。讓學生能夠循環進行授課,這樣他們的工作能夠具備一定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第三,構建合理公平的獎懲體系,體現出競爭精神。學校需要從教師的角度著想,這樣可以顯著降低他們的壓力。通過落實有效的競爭激勵機制,能夠讓學生加強對高遠目標的追求,并且在追求中產生職業幸福感。
(二)給予物質和精神福利
當前的農村經濟狀況無法在短時間內進行解決,學生管理者可以從其它方面進行轉變。首先是節流和開源。學校可以和鄉鎮政治進行聯系,并且盡可能的爭取資金投入,利用家長資源、企業家資源等等,籌集相應的資金和贊助。學校可以合理的提升人均費用水平,并且關注節約辦公用品,并且控制水電開銷。對于學校的領導來說,需要加強對于教師的精神鼓勵,通過切實的體諒以及關系來提升教師的滿意度。比如,在碰到教師的時候,需要給予微笑和問候,在開展聯誼會以及座談會的過程中,可以給教師寫信鼓勵,為教師帶來精神的愉悅,讓教師能夠情感相通,并且心靈相融。與此同時,對于農村教師的職稱評定問題,需要基于特別的關注,這是廣大農村教師反應比較強烈的關鍵性問題。對于領導者來說,需要采取發展性的評價思路,并且確保評價方式的公平、公正以及客觀性。通過這種方式,教師能夠在潛移默化中發展自己的教學能力并且持續的完善自身的水平,并且為教師帶來真正的幸福感。
(三)指導教師制定職業規劃
在教師職業生涯周期理論中,認為職業規劃是關鍵性要素。制定相應的規劃,對于教師的長遠發展來說具有特別的意義。根據相關調查,許多農村教師并沒有明確的職業發展規劃,對于自己的階段以及目標并沒有正確的認識,并且缺乏對于工作的主動性以及追求,所以沒有快樂感、發展感以及成就感,所以難以獲得幸福的感覺。對于教師來說,他們的職業幸福感會隨著年齡的變化出現改變,其職業幸福感處于動態變化的過程中。比如,一般來說教師年輕教師的熱情比較高漲,他們的幸福感比較強烈,需要進行有效的引導和保護,這樣年輕教師能夠在實際工作中長期保持著工作熱情,并且能夠穩定自己的情緒。對于處在熟練期并且比較穩定的教師來說,他們對于當前的工作已經開始失去了當初的新鮮感,他們擔負著家庭以及工作等方面的壓力,所以他們的職業幸福感比較低,而且處于過度疲勞的狀態。這些教師的壓力比較大,所以需要進行合理的引導。在休閑的時間中,可以引導教師參加手工藝以及藝術活動,這樣可以讓他們在心靈方面獲得自由愉悅的感覺。
綜上所述,農村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受到了多元化因素的影響,本文對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因素進行了全面分析,并且提示了幾個方面的解決思路和改進措施。職業幸福感和教學質量和效果有著直接的聯系,必須得到一定的關注,并且合理的解決其中存在的嚴重問題,對于教師來說,則需要保持正面的心理狀態,并且提升自身的職業幸福感。
參考文獻:
[1]董德功.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及策略分析[J].亞太教育,2016,(20).
[2]袁志堅.淺論教師的職業幸福感[J].科技視界,2015,(34).
[3]薛東梅.淺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J].中華少年,2016,(32).
[4]龔茜,陳戀戀,曾澤棟.贛州市“80后”高校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現狀調查[J].今日科苑,2013,(21).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省級一般課題(課題立項號:GS[2016]GHB0454)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