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迎春
【摘要】語文課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閱讀能力,這關系到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能力。但目前,我國的語文教學重點都放在了古詩詞的背誦與作文的寫作能力,忽略了閱讀的重要性,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有效學習效率,這是不可取的。通過對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展開相應的探討,希望能對語文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思路閱讀能力是一個學生語文水平的最好體現,但是由于目前學生的課程較密,作業繁多,這就導致閱讀時間越來越少,同時語文對于古詩詞的背誦和寫作能力要求變高,所以對于古詩詞與寫作能力,教師要求的比閱讀要更嚴。閱讀時間基本上就只有課前臨時準備與課堂要求閱讀時間,這對于學生知識面的擴張與語言表達能力都是一種限制,這種限制對于學生以后的發展都有一定影響。
一、教學方式
當前初中語文教學因為中考的壓力,一味的希望學生追求高分,所以很難做到全面講解,再者,因為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不一,對于同一個問題要進行多次的講解,導致原本準備的課堂教學任務不能夠及時完成,課程落后。所以就相應的減少了語文閱讀時間,對主要問題進行統一講解,造成學生閱讀能力的限制。
要改變當前的這種教學現狀,可以對教學方式做出一定的改變。
(一)教學目標的設置
教學都是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課堂題目的設立是否正確,是否符合這一次要講解內容的意義,對于此次要講解的內容是否做出了全面的解釋與應對措施。
(二)教學課堂時間的安排
課堂時間的合理安排是非常重要的,這關系到教師是否能有效完成這次課堂任務,而在此之前是否有充足的課前準備,針對不同的問題是否有準備相應的回答。
(三)課后作業的安排
這是很重要的一點,作業的完成度是檢驗一個學生所學知識最基本的標準,不單單限于書本形式,閱讀理解也可以作為課后作業之一,之后就所閱讀的某篇文章為題提出問題使學生解答。
二、有效發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一)教學環境
對于學生來說,語文閱讀環境是非常重要的,這里指的不單單是學校環境,而是教師所筑構的閱讀環境,也就是意境。在閱讀之前,老師對文章背景做出全面的分析講解,然后根據不同段落所涉及到的人物、時間、地點進行細微的揣摩,對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仔細閱讀,結合老師所講,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后作出回答,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對于文章內涵的理解,還能提高學生對于文章的分析能力,而這正是閱讀的能力之一。
(二)針對性
學生的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統一的答案無法解開所有學生的疑惑。教師應該針對這一點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而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無法照顧到所有學生。所以老師應該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理解能力,對于那些理解能力不好的學生進行耐心指導,幫助解釋不同的問題,這樣不僅能帶動學生的閱讀能力,更能增加師生之間的感情,對培養閱讀興趣也是很重要的。
(三)教學方案
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受時代發展影響的,閱讀內容也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著的,圍繞這一點,教師應該在進行教學的同時,對應當今社會的轉變做出不同的閱讀方案,盡可能的滿足當代學生的閱讀需求,思想的轉變也是影響閱讀的一大因素,如舊時代的人是很難理解當代玄幻類文章的,這就需要適應當下時代的發展,從適應到接受。
(四)師資力量的提升
教學中教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學生的指導將影響其以后的發展,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決定學生發展的主導性因素之一。因此,對于語文教師的師資教育水平要不斷的提升,更好的引導與教育的能力。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課程教學時,不僅要帶動學生一起探討文章所涉及到的關鍵問題,還要提出與段落相關的問題用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同時,課堂氣氛的調節也是教師的工作之一。只有做到這幾點,才能使學生的閱讀能力更進一步。
(五)文章內涵解析
文章的核心思想就是它的內涵。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經過嚴格篩選的,不但要符合當下學生的學習要求,還能起到積極意義。這方面就需要教師精心指導,注重文章內涵的講解,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但能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更重要的是能通過對文章內涵的理解體會其中所蘊含的人生道理,對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能有所感悟,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三、結語
初中階段作為語文學習真正意義上的啟蒙階段,對于閱讀能力的培養是要非常重要的。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從思想中、從生活中改變學生,在當下這樣的“快餐”時代,閱讀能力的不重視將會影響學生以后的前途發展。本文雖然從教學方式的轉變對初中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做了一定的研究探討,但是語文閱讀教學的問題是僅靠這些文字無法全面概括與解析的,所以,還是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喬艷紅.探析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效率[J].學周刊,2017,(11).
[2]單宗君.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困境分析及對策[J].科教文匯,2012,(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