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娜

【摘要】新課程改革倡導開放式教學模式,即通過教師創設有利于學生發展的適當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發現、想象和表現的愿望,然后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不能再用滿堂講、講滿堂來達到教學目的,一定要留出空白激發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以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綜合素質的雙重目的。
【關鍵詞】留白 課堂教學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4-0138-01
將留白這一形式引用到課堂教學中,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要不失時機地留出不講的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獨立“看、思、做”的空間,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課堂教學才能綻放出勃勃生機。究竟如何留白、何處留白呢?現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的觀點:
一、如何留白
教學留白要達到張弛有度、形神兼備、創造高效的課堂教學,教師對于留白的內容、留白的時間以及留白的對象都要進行熟練的掌握和高超的駕馭。
留白要依教學內容而變。要求教師能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確定在何處留白,以什么形式留白。抓住留白的契機,讓留白更加充分地突出主題。
留白要適時而定,適可而止。課堂教學中提倡留白,但不是放任學生,置學生于不顧,而是通過留白強化學生的主體性,解放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能力,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和效率。
二、何處留白
1.學生能自主學習處留白
課堂教學“三講三不講”的原則,其中就有“學生通過自己學習能學會的不講”,這一點尤其適用于基本的地理概念和原理。如在學習水循環一節內容時,我先讓學生一起背誦李白的《將進酒》,學生一下子情緒高漲,接著我再給出“黃河之水天上來,奔騰到海真的不復回嗎?”導入本課。接下來關于水循環的概念、類型、組成環節等內容難度不大,學生通過自學基本能夠完成該教學任務。又如在學習熱力環流一節內容時,我首先播放了一段司馬懿父子被困上方谷的視頻。只見熊熊大火即將將司馬懿父子吞噬,突然天降甘霖,司馬懿父子得救,而諸葛亮仰天喟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學生看著興趣盎然,此時我及時拋出問題:為什么此時會天降甘霖,上天真的會如此眷顧司馬懿父子嗎?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你能否科學地解答上面的問題?然后通過學案,列出自學提綱:
(1)大氣運動按方向可分為哪兩種?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大氣運動嗎?你能用手邊的工具制造大氣運動嗎?
(2)熱力環流含義,它的形成條件是什么?
(3)試結合書本的文字與圖2-2-6,描述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
(4)為什么上天會突降甘霖解救了司馬懿父子?讓學生既帶著興趣也帶著問題去自學。
(5)請用手邊的工具演示等壓面,并說出等壓面的含義,分析等壓面的彎曲方向與氣壓高低的關系。
2.重點原理闡述處留白
教師一定要留出思考的空白,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時空。學生有了充分的時空自由,才有可能針對問題積極思索,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思維過程才能夠在課堂上得到展現。
如熱力環流一節內容,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學提綱中的第1題的第1問、第2題,難度不大,學生很容易解答,教師可略講;第1題的最后一問,第5題的第1問,目的是培養學生動手演示能力,這在書上找不到明確的文字,往往是學生的一個弱項,通過讓學生來演示,既可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也有助于突破難點;第3個問題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第5個問題的難度也很大,在學生討論研究的基礎上,教師可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加以精講。如本人設計了板圖、演示、描述、對比等多種訓練方式,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從學生的反饋情況來看,熱力環流的示意圖一般能很好地畫出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描述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目的是進一步培養學生表述交流能力,同時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等壓面的繪制有困難,這也反映了學生對等壓面的含義、不同等壓面上氣壓高低的比較、等壓面彎曲情況與氣壓高低的關系等方面的問題學生沒有弄透。這時教師就要當仁不讓地站出來,給學生進行點撥。
3.知識的整理內化處留白
新課堂更多強調的是三維目標的共同實現,并沒有否認知識、技能目標的重要性。通過前面一系列的學生探究過程,及時通過“消化整理”這么一個過程,不僅有利于學生理清思路、強化記憶、增加理解,而且有助于抓住核心條件,利于他們在新的情景下知識的遷移和運用。
如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整理形成下面的聯系圖,通過該知識體系,我們可以很清楚地得出以下結論:
(1)大氣水平運動的直接原因是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氣壓差。
(2)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是冷熱不均。
(3)太陽輻射的緯度差異、物體熱力性質的差異、人類活動的差異等都可能會導致冷熱不均,從而產生熱力環流。
4.技能形成處留白
如在熱力環流一節內容的最后,我立足于生活實際設計情境,如:影視劇中女主角面朝大海,海風吹拂下讓頭發向后飄逸;巴山夜雨等,讓學生對海陸風、山谷風的形成過程進行探究,并進一步延伸所學內容讓學生試著舉出其它熱力環流的例子,做到學以致用。
總之,“留白”是地理課堂教學行之有效的教學藝術,它體現了先學后教和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與教師主導作用的有機統一,它是教學過程的深化,而不是教學過程的中斷。正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空白”藝術發揮得體,將對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量大有裨益,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會在這種“留白”藝術的課堂教學中得到真正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蘭鳳.實行開放式教學 增強教學效果.科學時代,2008(8).
[2]黃萍.“留白”與學法滲透淺析.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7(2).
[3]周香.創新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J].當代教育論壇2003.
[4]陳厚德編著.《有效教學》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第1版.